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论克烈人与西夏的关系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内蒙古社会科学》 孟楠 参加讨论

1
    众所周知,著名学者王国维曾搜集了大量资料,证明了《辽史》中所记载的“阻卜”,在其他史籍中均被称为“鞑靼”(达旦、达怛、塔塔)。(注:王国维:《鞑靼考》,《观堂集林》卷14,中华书局1959年版。)而冯承钧先生则通过进一步研究得出结论:辽金时代的阻卜,至少包括札剌儿、克烈、塔塔儿等部落,或者兼有主儿勤、乃蛮等部落。辽代的北阻卜就是克烈部。(注:冯承钧:《辽金北边部族考》,原载《辅仁学志》8卷1期,又收入《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论著汇辑》,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76年港版。)陈得芝先生则根据新的资料证明了阻卜即达旦,并且辽代人本身也称当时漠北的部族为达旦。他指出:《辽史》中有“北阻卜”、“西阻卜”、“西北阻卜”、“阻卜札剌部”等等名目,可见“阻卜”(达旦)一名是对西北边境诸部族的总称,它包括许许多多各有自己名称的部落。例如,札剌部就是元代史籍所载的札剌亦儿部,而《辽史》中的北阻卜无疑应是元代史籍所载的克烈部。(注:陈得芝:《辽代的西北路招讨司》,《宋辽金史论丛》第1辑,中华书局1995年版。)
    在宋辽夏金元时代的史料中,常见到鞑靼或阻卜与西夏发生联系的记载:宋咸平六年(1003年)正月,宋真宗下诏赐丰州龙移、乞克族(《宋史·党项传》作“昧克族”),并说:“迁贼(指李继迁)屡为龙移、乞克所败。此族在黄河北数万帐,东接契丹,北接达靼,南至河,与大梁、小梁相连。或号庄浪昧克,并语讹尔。”(注:《宋会要辑稿》“边州·丰州”条,中华书局1957年版。)大梁和小梁即当为《宋史·党项传》所记载的大凉、小凉,“上(指宋真宗)闻贺兰山有小凉、大凉族甚盛,常恐与继迁合势为患”。大梁和小梁族与西夏关系密切,常常成为西夏的属部。而龙移、昧克族也与西夏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对西夏叛服无常。在当时,西夏也常通过龙移、昧克及大梁、小梁族与鞑靼发生联系。据《宋史·夏国传》的记载,1038年,元昊正式称帝,次年,在给宋朝的表文中曾声称,“吐蕃、塔塔、张掖、交河,莫不从服”,此处元昊所说的张掖和交河分别是指当时的甘州回鹘和高昌回鹘,甘州回鹘已被西夏征服,故西夏势力已与高昌回鹘接壤,但并未能征服高昌回鹘,所以元昊所说的“莫不从服”显系夸张。但这也至少说明此时的西夏已与吐蕃、鞑靼、高昌回鹘等民族政权接壤或有了较为密切的联系。此后,有关鞑靼(阻卜)和西夏发生关系的记载则更多地见诸于史籍。辽重熙十三年(1044年)六月,元昊闻契丹欲伐西夏,乃遣使臣窊邑改使阻卜请兵,“阻卜猷长乌八遣其子执元昊所遣求援使窊邑改来,乞以兵助战,从之。驻跸永安山。以将伐夏,遣延昌宫使耶律高家奴告宋。”(注:《辽史》卷19《兴宗纪》,中华书局标点本。)重熙十八年(1049年)十月,“北道行军都统耶律敌鲁古率阻卜诸军至贺兰山,获李元昊妻及其官僚家属,遇夏人三千来战,殪之”。(注:《辽史》卷20《兴宗纪》,中华书局标点本。)由此看来,在西夏的初期,鞑靼(阻卜)的势力并不是很强盛,他们多依附于辽朝。西夏也想借鞑靼人的力量来抗击辽朝。
    至辽朝后期,鞑靼的势力日益强盛,大力对外扩张自己的领地,并对西夏构成了较大的威胁。宋朝对鞑靼也很重视,企图利用他们来牵制西夏。1084年六月,宋神宗手诏大臣李宪:“回鹘与吐蕃,近世以来,代为亲家,而回鹘东境与鞑靼相连,近日诸路探报多称夏人苦被侵扰。若因二国姻亲之故,乘汉蕃连和之际,假道通信,厚以金帛抚结,俾为我用,则亦可争张彼之兵力,不得悉南下,不为无助。况闻鞑靼之俗,犷悍喜斗,轻死好利,素不为夏人所屈。……”对此,李宪则上奏曰:“以今夏贼之强固不逮叶蕃,若以青唐、回鹘、鞑靼连横之势,岂易以枝梧?况鞑靼人马犷悍,过于西戎,兼于夏人仇怨已深。”(注: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46“元丰七年六月己巳条”,中华书局标点本,第24册,第8301-8302页。)这说明鞑靼与西夏经常发生冲突,双方积怨较深,所以宋朝想利用鞑靼并联合回鹘和青唐吐蕃的势力,共同对付西夏。
    夏崇宗乾顺统治初期,鞑靼的势力已非常强大,他们常常攻入西夏的北部边境。1092年三月,宋朝西北边将从归降的西夏人处得到情报:“有塔坦国人马于八月(指1091年)内出来,打劫了西界贺兰山后面娄博贝监军司界住坐人口孳畜。”后来,宋朝边将又得到详细情报:“塔坦国人马入西界娄博贝,打劫了人户一千余户,牛羊孳畜不知数目。”为此,宋朝边将向宋神宗上奏:“夏国叛命,违天逆理,宜取诛灭。其西南则有邈川,东北则有塔坦,皆其邻国,今不能和辑而并边侵扰,此盖天人所不容之效也……今若于河东或邈川界求间道,遣使至塔坦,陈述大宋威德,因以金帛爵命抚之,使之出兵攻扰夏国以与邈川相为犄角,则蕞尔之国,三处被患,腹背受敌。”(注: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71“元祐七年三月丙戌”条,中华书局标点本,第32册,第11238页。)西夏的娄博贝监军司驻于何处,学者们的看法不尽一致,但从这条史料来看,其地必在贺兰山附近。贺兰山是西夏都城兴庆府的天然屏障,元昊建国之初,就曾在贺兰山驻兵五万以镇守。而这时鞑靼的军队竟然攻入了贺兰山附近,可见其势力之强大。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当鞑靼入侵西夏娄博贝监军司时,也正是辽朝西北路“阻卜”酋长磨古斯发动大规模叛乱之际。据有关史料的记载,磨古斯是“阻卜”各部势力中最强大的一个酋长,辽大安五年(1089年)由辽西北路招讨使耶律挞不也荐举,辽朝任命磨古斯为“阻卜诸部长”。大安八年(1092年),磨古斯叛辽,阻卜各部群起响应。直至寿隆六年(1100年),磨古斯才被辽军俘获,送往辽廷处死,阻卜的叛乱才被平息。(注:《辽史》卷24-26《道宗纪四、五、六》;卷96《耶律挞不也传》;卷97《耶律斡特剌传》;徐炳昶:《阻卜年表》,《女师大学术季刊》第1卷第2期;上揭冯承钧文、陈得芝文。)据学者们的研究,磨古斯就是克烈部著名首领王汗的祖父马儿忽思·不亦鲁黑汗。(注:上揭冯承钧文、陈得芝文;又见陈得芝:《十三世纪以前的克烈王国》,《元史论丛》第3辑,中华书局1986年版。)由此看来,1091年鞑靼人入侵西夏的行动,应当与北阻卜(克烈部)所掀起的反抗辽朝统治的叛乱有一定的联系。
    西夏夏仁宗统治时期(1140-1193年),鞑靼与西夏的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西夏著名法典《天盛(1149-1169年)改旧新定律令》卷4《边地巡检门》中载:“与沿边异国除为差派外,西番、回鹘、鞑靼、女直相和倚持,我方大小检引导过防线迁家养水草、射野兽来时,当回拒,勿通过防线。刺史、司人亦当检察,若不回拒,有住滞时,守更口者中,检主管徒六个月,检人徒三个月。”(注:史金波、聂鸿音、白滨译:《西夏天盛律令》,《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甲编第五册,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07页。)关于《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的修订与颁行,学者们推测当在西夏天盛(1149-1169年)初期。法令中的这条规定不仅反映了当时西夏与鞑靼接壤,而且也说明了当时鞑靼人常常越过边界进入西夏游牧、射猎,为了加强管理,西夏统治者特在法典中专门设列了惩治条例。西夏皇陵出土有大量汉文和西夏文残碑,据考古工作者的发掘调查,皇陵的第8号陵即为夏仁宗仁孝之墓。(注:李范文:《西夏陵墓出土残碑考释》,载李范文著《西夏研究论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此文又收入《西夏陵墓出土残碑粹编》,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此墓出土的汉文残碑中也多次出现“鞑靼”的名称,编号M2D:8的有“大破之虏”、“鞑靼”,M2D:105有“北塞鞑靼”、“变俗用夏”,M2D:278+438有“(贺)兰马蹄峰”、“年北鞑靼”。(注:宁夏博物馆发掘整理、李范文编译:《西夏陵墓出土残碑粹编》,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图版38、48、53。)从碑文所反映的情况来看,当时的鞑靼在贺兰山一带的活动是比较频繁的,且他们与西夏人的接触也很密切。碑文的记载与西夏法典中的有关记载正可相互印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