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明代的中日勘合贸易与倭寇(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文史哲》 时晓红 参加讨论


    勘合贸易,非但未能抑制倭寇,反而成为明廷的沉重包袱,日本也因国内政局动乱而无法统一组织勘合船,中日勘合贸易终于于嘉靖年间彻底结束了。究其原因,要者有三:
    其一,薄来厚往,使明廷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在中日勘合贸易中,明朝始终把政治因素放在首位。日本称臣纳贡,极大地满足了明廷的虚荣。为了显示大国的威严和富庶,厚赐来使,成为惯例,贡物和回赐价值十分失衡。如宣德九年(1434),日本国王的贡物是:马29匹,撒金鞘大刀2把,玛瑙大小20块,金属屏风3付,黑漆鞘柄大刀100把,铠1领,砚台1面并匣扇100把。而明廷的回赐则是:赐国王白金200两,花绒绵4匹,丝20匹,罗20匹,纱20匹,绢20匹;赐王后上述物品的一半。明廷加赐物品的价值远远大于日本的贡品。
    勘合船所载除少数贡品外,大部分是商人携带的货物。其货物在中国市场上赚取高额利润。日本商人来明多携带兵器作为商品,由于明廷规定外国朝贡的兵器不得在民间买卖,便全部由官方买下,这正符合日商的意愿,因此他们每次来贡都携带大量刀剑兵器。当时,日本刀最高价每把万钱,一般的也在2000文左右。[4](P81)给明廷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明廷也曾努力使日本少带刀剑,成化二十一年(1485),明宪宗曾要求日本各样刀剑,总不过300把。 景泰年间也曾压低收购价格。但日本贡使和商人置之不理,几乎每次勘合都提出非分的要求,甚至抓住明廷害怕倭寇的心理,进行敲诈勒索。正德年间,日本勘合船贡使庵桂梧认为明廷收购刀价过低,公然威胁说:“或者上国嫌厌往来之烦,一旦弃小国积世禁贼之功,欲显拒绝之意,变例如步,则恐失我国之心,废职贡之事,他日海寇闻风复集,其罪谁当。”[4](P82)面对庵桂梧的要挟,明廷未能据理驳斥,而是委曲求全,予以让步。
    招待迎送日本勘合船人员,也耗费巨大。当日本勘合船在普陀靠岸时,明廷往往组织隆重的欢迎仪式,有上百艘彩船,绕船欢迎,赠送酒水和食品。到宁波后,将其安排在宾馆内,设宴招待,压风洗尘。从宁波至北京途中,各地也要供应车马、茶饭。明政府规定:“凡使臣进京回还,沿途茶饭供给口粮之外,又支送下程口粮。”[5](卷145)使臣到北京后,在专门接待外国贡使的会同馆内,“设馆夫四百名,分居南北二馆,专造饭食以供使客”。[5](卷114)对日本使臣生活上的招待十分周全,“五日下程一次,每十人羊鹅各一只,酒二十五瓶、米五斗、面十二斤八两、果子一斗、烧饼二十个、糖饼二十个”。[5 ](卷115)同时还要赠送衣服和日常用品。
    日本勘合船人员自入宁波起至回国,所需口粮、菜金,及进京贡方物往返脚力,全由明政府供应,甚至回国途中的口粮也要拨给30日。不计明政府的馈赠,仅日常生活供应,以300人计,每月约支出380余贯,按居留时间1年计,约支5000余贯。[3](P245)而实际上日本使臣每次来明少则数百人多则上千人,有时在中国居住达一二年之久。招待这些使臣的开支,实在不是一个小的数目。
    勘合贸易中严重的经济亏损,对明朝来说包袱越来越重。永乐年间,明朝经过20多年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实力雄厚,百姓富庶,府藏充实。“天下本色税粮三千余万石,丝钞等二千余万。计是时,宇内富庶,赋入盈羡,米杰粟自输京师数百万石外,府县仓廪蓄积甚丰,至红腐不可食。”[1](《食货志》二》)虽然在勘合贸易中多有亏损, 但由于经济实力整体上强大,对国家财政并无大的影响。永乐以后,由于土地兼并激烈,国家税收减少,自然难以承担勘合贸易中的巨额亏损。因此,明廷对勘合贸易的热情越来越小。
    其二,日本使臣赴京进贡途中,劫掠现象时有发生,甚至还发生了殴打职官,滥杀无辜的现象,严重危及社会安定。
    景泰四年(1453),平江侯陈豫奏:“日本使臣至临靖,掠夺居人。及今指挥往诘,又殴之几死。”[2 ](《英宗实录》)景泰五年(1454),礼部奏:“日本国使臣允澎等已蒙重赏,展转不行。待以礼不知恤,加以恩而不知感,惟肆贪饕,略无忌惮。沿途则扰害军民,殴打职官。在馆则捶楚馆夫,不遵禁约。”[2](《英宗实录》)
    成化十七年(1481),针对日本等国使臣扰民的状况,明宪宗敕曰:“日者海外诸国并西域番王等,遣使臣朝贡,沿途多索船马,夹带货物,装载私盐,收买人口,酗酒逞凶,骚扰驿递,非礼违法,事非一端,所经官司累章陈奏,欲依国法治之。则念其远人,欲不治之,则中国之人被其虐害。今特降敕开论,继今以后,王遣使臣,必选晓知大体谨守礼法者,量带傔从严加戒饬,小心安分,毋作非为,以尽奉使之礼,以申纳款之忱。俾奉使者得以保全,供应者得免烦扰,岂不彼此两全哉!”[2](《宪宗实录》)
    弘治九年(1496)八月,礼部奏称:日本国遣使入贡,至济宁州,夷众有持刀杀人者。其正副使却不能严加约束,请求对其严加制裁。明孝宗下令:“今后日本国进贡使臣,止许起送五十人来京,余存留浙江。”[2](《孝宗实录》)
    日本贡使不断生惹事端,使明廷对勘合贸易越来越不热心,甚至产生厌烦心理,对勘合贸易抱有消极态度。
    其三,日本政局的动乱,使勘合贸易处于无序状态,无法统一组织勘合船。日本“应仁之乱”后,细川氏控制了幕府的实权,将军已徒具虚名,成为傀儡。一些权臣也乘战扰之际占领地盘,扩充势力,日本政局开始走向分裂割据的局面。在这种形势下,日本对明勘合贸易也就失去了统一组织,处于一种无序状态。正德六年(1511),大内氏和细川氏排挤掉将军,共同组成勘合贸易团,大内氏2船,细川氏1船,由庵桂梧出任正使,率船队赴明。但细川氏不甘心只出1船, 又密遣宋素卿率1船,抢先赴明。嘉靖二年(1523),大内氏遣宗设谦道率3船赴明,细川氏得知后,也立即派出1船,由鸾冈端佐和宋素卿率领赴明。 宗设谦道的船先至,尚未检验勘合,宋素卿的船也已到达。市船司遂一同检验勘合,发现有新旧之分。宗设谦道与鸾冈瑞佐为各自的真伪发生争执。宋素卿暗中向太监赖恩行贿,得以先于宗设道谦的船进港验货。明市船司在嘉宾堂举行的欢迎宴席上,鸾冈瑞佐又被置于首席,宗设谦道居其次。两者因席位问题再次发生争执,并引发了武斗。由于宗设谦道所率船队的从员多系海盗,在宗设谦道的唆使下,打开东库,抢出武器,攻入嘉宾堂,将鸾冈瑞佐斗杀,宋素卿在混乱中出逃,避于10里外的青田湖。宗设谦道率众纵火焚烧了嘉宾堂,然后四处追寻宋素卿,迫近绍兴。在返回宁波时,又大肆杀掠,百户胡源被杀,指挥袁琎、百户刘恩被掳。至宁波后,又大掠市区,然后遁洋而去,明军在追击过程中,备倭都指挥刘锦、千户张镗战死。宗设谦道一伙在返回日本途中,遭遇大风,有一船漂至朝鲜,被朝鲜守军诛杀30人,生擒20人,缚献明廷,这事件被称为“争贡事件”。争贡事件后,明政府要求日本逮捕肇事元凶宗设归案,并送还掳去的袁琎及民众,不然将断绝勘合贸易。日本大内氏担心勘合贸易受阻,即派家臣赴朝鲜,希望其代向明朝斡旋。经过一系列活动,大内氏的3艘勘合船于嘉靖十八年(1539)五月抵达宁波,日使要求明廷将没收的宗设和宋素卿的货物归还,并发给新的勘合,被礼部拒绝。嘉靖二十六年(1547),大内氏再次派勘合船赴明。明廷以距10年一贡期限尚有1年,不予接纳。日使策彦周良只好率船离开宁海,以待贡期。这时,定海外海的大小岛屿已被倭寇、海盗和走私商人占据。同时,葡萄牙(中国史籍称佛郎机)殖民者也开始在中国沿海出没,甚至与倭寇勾结,公然劫掠。有时还冒充南洋诸国的朝贡船只,以骗取明廷的回赐。为了防范佛郎机,明廷对诸国的进贡船严加盘查,“不齐勘合及非期而以货至者皆绝之。”因此,非期而至的日本贡船被拒绝登岸。嘉靖二十七年(1548),大内氏的勘合船在巡抚朱纨奏请下才得以提前进贡贸易。日使得寸进尺,又要求颁发新的勘合,明廷以弘治、正德旧勘合未缴回为由加以拒绝,至此,中日勘合贸易彻底断绝。
    原文参考文献:
    [1]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明实录[M]。影印本,1940。
    [3]张振声。中日关系史[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
    [4]朱亚非。明代中外关系史研究[M]。济南:济南出版社,1993。
    [5]明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9。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