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骨刻文是甲骨文的主要源头(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网 刘凤君 参加讨论

六、结语
    骨刻文是甲骨文主要源头的根据还可以找出很多。甚至甲骨文记录的一些祭祀活动,也可以在骨刻文中找到源头。马保春和朱光华就认为甲骨文中关于求雨的“雩祭”,在郑州商代中期城址出土的两件骨刻文中已有形近而意同的字了(27)。近几年发现,骨刻文晚期有些较典型作品,其整体风格已同甲骨文风格逐渐接近。“龙骨2”是一块人骨盆骨,上端残缺,其中一面的中上部残存二十余字。其布局虽显得有些凌乱,但仍可看出是上下竖排。星星点点、错落有致、主次分明,不失为一篇小短文。其章法布局已与某些甲骨文布局近似。更值得注意的是,该骨刻文字体造型变化很大,图画性质的物象表现已渐渐消失,简易符号的字体造型使人们很容易同甲骨文联系在一起。它可以说是骨刻文发展较为成熟的代表,也可以把它推测为甲骨文产生的起始作品(28)。
    综上所述,我们初步认为,甲骨文是骨刻文发展到晚期出现的成熟文字,可视为骨刻文晚期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类型。它归商王室祭祀专用,主要用龟腹甲骨版和动物肩胛骨作为刻写载体,又由贞人专门刻写完成,而且前后程序规范有序。这一点,可作研究释读骨刻文时参考。传统的骨刻文仍在民间继续流传使用,有些地区可能一直流传使用到两周或更晚的时期。1981年莱阳前河前村西周墓出土陶盉上的骨刻文类型字可资为证(29)。
    注释:
    ①刘凤君:《昌乐骨刻文》,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第3-4页。
    ②参见刘凤君:《骨刻文发现与研究丛书·寿光骨刻文》,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第112页;刘凤君:《骨刻文发现与研究丛书·龙山骨刻文》,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2年,第129-131页;师文静:《这件骨刻文3700岁了!》,《齐鲁晚报》2011年5月15日。
    ③参见刘凤君:《骨刻文发现与研究丛书·龙山骨刻文》,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1年,第19-21页;山东大学历史系徐基:《济南大辛庄遗址出土甲骨的初步研究》,《文物》1995年第6期;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等:《济南大辛庄遗址出土商代甲骨文》,《考古》2003年第6期;
    ④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郑州二里岗》,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年;宋定国:《1985-1992年郑州商城考古发掘综述》,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编:《郑州商城考古新发现与研究1985-1992》,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48-49页;马保春、朱光华:《郑州商城出土骨刻文与中国古代的“舞雩”祈雨之祀》,《中原文物》2012年第3期。
    ⑤郑洪春、穆海亭:《陕西长安县花园村客省庄二期文化遗址发掘》,《考古与文物》1988年5、6期合刊。
    ⑥淄博市文物局、淄博市博物馆、桓台县文物管理所:《山东桓台县史家遗址岳石文化木构架祭祀器物坑的发掘》,《考古》1997年第11期。
    ⑦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济南大辛庄遗址出土商代甲骨文》,《考古》2003年第6期。
    ⑧胡厚宣:《殷代卜龟之来源》,《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四),济南: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专刊之一,1942年。
    ⑨马如森:《殷墟甲骨学》,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12页。
    ⑩刘凤君:《骨刻文发现与研究丛书·龙山骨刻文》,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1年,第19-21页。
    (11)山东大学历史系徐基:《济南大辛庄遗址出土甲骨的初步研究》,《文物》1995年第6期。
    (12)董作宾:《商代龟卜之推测》,《安阳发掘报告》第1期,1929年。
    (13)马如森:《殷墟甲骨学》,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12页。
    (14)刘凤君:《骨刻文发现与研究丛书·昌乐骨刻文》,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第15页。
    (15)刘凤君:《骨刻文发现与研究丛书·昌乐骨刻文》,第16页。
    (16)刘凤君:《骨刻文发现与研究丛书·寿光骨刻文》,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第33页。
    (17)刘凤君:《骨刻文发现与研究丛书·龙山骨刻文》,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2年,第72页。
    (18)刘凤君:《骨刻文发现与研究丛书·昌乐骨刻文》,第38-39页。
    (19)刘凤君:《骨刻文发现与研究丛书·昌乐骨刻文》,第24-29页。
    (20)刘凤君:《骨刻文发现与研究丛书·寿光骨刻文》,第23-26页。
    (21)刘凤君:《骨刻文发现与研究丛书·龙山骨刻文》,第9-13页。
    (22)孔祥卿:《彝文的源流》,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72-73页。
    (23)张纯德:《树枝文字——彝文起源新探》,《思想战线》1991年第4期。
    (24)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
    (25)刘凤君:《骨刻文发现与研究丛书·寿光骨刻文》,第36-39页;刘凤君:《骨刻文发现与研究丛书·昌乐骨刻文》,第37页。
    (26)刘凤君:《中国早期文字骨刻文的释读方法》,《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27)马保春、朱光华:《郑州商城出土骨刻文与中国古代的“舞雩”祈雨之祀》,《中原文物》2012年第3期。
    (28)刘凤君:《骨刻文发现与研究丛书·龙山骨刻文》,第22-28页。
    (29)李步青、吴云进:《山东莱阳发现一件罕见的仿铜陶盉》,《文物》1987年第10期。
    (责任编辑:刘晓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