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李岩故事的起源及其研究意义(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殷都学刊》 戴福士 郝玉生 秦 参加讨论

关于李岩传说的起源
    可能如同所料,构成李岩传说的历史基础是几个在河南和北京参加和围绕在明末起义周围的几个实际人物。第一个和最重要的一个是历史上的李岩,他出生于山东莱阳的一个小文官的家庭里(注:(康熙)《莱阳县志》。)。这个李岩在1633年中举人,1937年中进士。然后他被委任为北直隶广平府曲周县知县。在此期间,他顽强地抵抗来抢掠的满洲人,在饥荒时分发救济,在瘟疫流行时施药治病(注:(乾隆)《曲周县志》。)。1640年,他被调为滑县知县。在这里他组织绅士们赶跑了名叫袁时中的“大益”(注:(民国)《滑县志》。)。1641年,据地方志所说,李岩杀死270个匪徒并把他们的尸体让饥民吃掉。也许是被夸大的,这一事件说明李岩的双重信奉:镇压动乱和分发救济。在这一年的晚些时候,当米价上升到1700文时,人们开始人吃人。李岩派军队抓捕盗贼,包括那些“因冻饿而盗窃”的人,如无离去的迹象,便杀死他们(注:(民国)《滑县志》。)。他还到地方学校去,荣耀乡兵头子的妻子,并“厉行均税”。他性情严肃,坚持正义,赢得了“李公岩”的称号。1642年,他被提升到兵部,后来又升到刑部主事(注:(民国)《滑县志》。)。
    事实上,李岩没有久任这些受人尊敬的京官职位。相反,依据他的在地方志中的传记:“他被任为大梁的军事长官以酬答他的军功”(注:(民国)《滑县志》。)。同时,他任明朝任命的最后一个开封地方官。遗憾的是,我们缺乏这些任命的准确日期,但它们很可能是在1642年末或1643年初(注:(康熙)《开封府志》。(乾隆)《杞县志》。)。那时,过去壮丽的省会在绵延的起义军的围攻和灾难性的黄河洪水之下颤抖(注:温斯顿:《十七世纪中国的一个大都市--开封》。《中国文化》第16卷。)。可能由于这些原因,我们没有关于李岩在开封活动的材料。然后,在1643年初,他又一次被提升,这一次是“开归河等处粮务道按察使司副使”(注:(康熙)《莱阳县志》。),对于他在此任上的政绩,我们也未发现什么材料。我们只能推测他在河南北部遭到重大破坏的这一时刻分发不充足的粮食资源。在1643年3月29日,李岩之父李再白在满洲人对莱阳的一次袭击中被杀。依据莱阳地方志,李岩回到家里以守丧3年(注:(康熙)《莱阳县志》。)。我们不能确切地知道他在这一时期干了些什么,但知道他“国变后隐居大李格庄,以吟咏自娱。”在一些时候,他写了一本书,书名为《峨山集》,但仅存标题。记录的缺漏引起历史上的李岩卷入李自成起义军的可能。作为开封的地方官或河南北部的粮官,他可能加入其他醒悟的明朝官员,与起义军在一起(注:郑廉:《豫变纪略》。)。李自成可能试图争取他但失败了,于是后来鼓励一种他加入起义军的谣言(注:(康熙)《开封府志》。(乾隆)《杞县志》。)。另外一种可能是李岩与李自成(或袁时中)暗中有联系,他在1643-1645年以“李犹龙”之名继续作开封知府(注:郑廉:《豫变纪略》。)。最后一种可能是,李岩回到了莱阳,但后来放弃了守丧,伴随其他文人到北京做了大顺官员(注:(康熙)《莱阳县志》。)。这些可能性都值得研究。
    其时没有把李岩和起义军直接联系在一起的证据,我假设这是间接的关系。如果李岩在1643年初离开河南去山东,正好李自成此时离开河南去湖北。这一巧合看来在二李的一致性方面引起了更大的混乱。顾诚指出一个明朝官员写道,当李自成在“河南北”活动时,有人“闻其更名李兖……”(注:参看顾诚:《李岩质疑》。《历史研究》1978年第5期。)。历史学家顾炎武,他在起义期间是一个年轻人,后来他在中国北部到处旅行,听说“闯贼名自成,一名李炎,米脂人”(注:顾炎武:《明季实录》。)。他又听说李牟公子是李炎的另一个名字。当李自成1645年在湖北被杀害时,一些地方绅士甚至在这样晚的时候,还知道他名为“闯贼李延”(注:参看顾诚:《李岩质疑》。《历史研究》1978年第5期。)。这些“兖”、“炎”、“延”发音相同或相近,但写法不同。此外,他们出现的多种多样的来源是很早的,在当代的事件中被描写的。人们广泛流传一个叫李岩的人,但并不知道他的名字是怎样写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和他与李自成的关系如何(注:参看顾诚:《李岩质疑》。《历史研究》1978年第5期。)。在这样的形势下,河南北部的人民十分可能听到过关于“李公岩”的事迹,他分发粮食给饥民,然后离开了这个省,这表明他与后来在湖北和陕西建立政权的李自成相似。
    在一个关于起义军领袖家庭背景的谣言启发下合成的英雄李岩后边,李自成是第二个历史人物。人们都知道,李自成出身于一个很低下的背景,遭受了明末各种动乱的考验,因联合各部农民军力量上升(注:顾诚:《李自成其事考》。《中国史研究》1979年第2期。)。在1643年和1644年初,不管怎样,李自成处于争取大量文官的进程中,有一些出于受人尊重的门第。在这种情况下,有一种传闻说李自成是明兵部尚书的孙子,他本人1634年在陕西替贫穷邻里交赋。1635年,知县又让李自成替邻里交赋,但这一次他拒绝了。他被知县逮捕,后被他曾帮助过的百姓救出。于是李自成成为一个造反者,组织了一伙追随者,最后到北京推翻了明朝(注:顾诚:《再谈李岩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79年第2期。)。我们不能确切地知道这一传闻起于何时,但我们可以设想它基于口头上的传说是在李自成进攻北京的几个月之前(注:参看顾诚:《李岩质疑》。《历史研究》1978年第5期。)。它可以反映李自成为提高在他的文官支持者或谋士中的声望听作的努力。同时,它对于广泛存在饥饿和暴力的时期的群众产生一个强大的救星是有作用的。无论是它准确的起源或其意义,这一传闻很清楚是故事的最早的说法,它后来将对英雄的李岩提出非难。从前后关系看,李自成与文人李岩(或李公岩)的一致性使2人在民众心目中混淆的这种可能性增加了。顾诚依据两个目击者的记述,说明在北京分发银子给穷人的“李公子”事实上是李自成,他无疑是正确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