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明代松江府服饰风尚初探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地方志》 王熹 参加讨论

明代松江府,史称“东南雄郡四而松居一”①,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物产丰富,素有“川原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民素饶渔盐之利”② 的美誉。这里市镇林立,商贾辐辏,经济发达,在明代经济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表现在社会生活方面,由于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其服饰风尚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时代特点。尤其是明代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法治的松弛,松江府服饰风尚的特点更为突出,对周边乃至全国的服饰风尚都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因此,探讨松江府服饰风尚的变化,很有价值和必要。本文拟就松江府衣料的生产与织造、服饰从俭朴到奢靡的变化和影响等,略述管见,以就教方家。
    一 衣料的生产与织造
    松江府是江南经济发展重镇之一,也是服饰衣料生产和织造的中心。从宋代开始,松江府就种植木棉,到元代元贞年间,黄道婆改进纺织技术,使棉纺织品的质量有所提高,数量有所增加,激发了棉农种植棉花和生产棉布的积极性。朱元璋深谙发展农桑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早在至正二十六年(1366)就对中书省大臣说:“年谷丰登,衣食足给,则国富而民安”,强调此是为治之先务,立国之根本③。建国后他又将督民耕桑作为安邦理民的当务之急,要求各级官员身体力行,落到实处。洪武二十七年(1394),朱元璋对工部大臣说:“朕深知民艰,百计以劝督之,俾其咸得饱暖。比年以来,时岁颇丰,民庶给足,田里皆安,若可以无忧也。然预防之计,不可一日而忘”,诏命天下普遍种植桑枣,明确要求工部谕令民间“但有隙地,皆令种植桑枣。或遇凶歉,可为衣食之助”④。于是工部移文天下有司,督民种植桑枣,选派专业人员讲授种植的方法,并增加棉花的种植面积,实行免除税收的优惠政策,鼓励各地开荒垦田,多种植攸关庶民百姓饱暖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桑枣。在朱元璋的积极倡导与推动下,经过各级地方官员的竭力奉行,明朝政府发展农桑的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明代的棉纺织业和丝织业也随之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尤其是松江府在江南乃至全国始终保持优势产业地位,为社会生活提供了制作服饰所需的各种棉布和丝绸衣料。
    明代松江府棉布衣料的生产情况,正德《松江府志》记载:“木棉本出闽广,可为布。宋时乡人始传其种于乌泥泾镇,今沿海高乡多植之。”其纺织技术很高,可与苏杭相媲美,“百工众技与苏杭等。要之吾乡所出,皆切于实用,如绫、布二物,衣被天下,虽苏杭不及也”。从事纺织的“不止乡落,虽城中亦然,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织者率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纺织棉布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也是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⑤。崇祯《松江府志》载:“其绫莫如布帛,松之布,衣被海内。吴绫上贡天府亦云重矣。顾布取之吉贝,而北种为盛,帛取之蚕桑,而浙产为多。播植不足,机杼为劳,取名盛而食实,微技巧工而淫靡甚,载笔者睹物有隐思焉。”⑥ 万历以后,松江生产的土布闻名于全国,范濂说:“绫布乃松郡中土产,昔年绫尚厚重,今皆用轻且薄者,而王江泾绫始乱真矣。云布松人久不用,近年有精美如花绒者,价与绫等,士人间服之。余布无奇,独憎兰花色、桃红色,又尚紫花布。紫花原出真如地方,今东土遂为佳种。”⑦ 明末清初人叶梦珠描述松江府木棉的种植规模和重要性时说:“吾邑地产木棉,行于浙西诸郡,纺绩成布,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以济,故种植之广与粳稻等。”⑧ 棉花布“吾邑所产已有三等,而松城之飞花、尤墩、眉织不与焉。上阔尖细者,日标布,出于三林塘者为最精,周浦次之,邑城为下,俱走秦、晋、京边诸路,每疋约值银一钱五六分,最精不过一钱七八分至二钱而止……其较标布稍狭而长者,日中机,走湖广、江西、两广诸路,价与标布等。前朝(即明代)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牙行非藉势要之家不能立也。中机客少,资本亦微,而所出之布亦无几……更有最狭短者,日小布,阔不过尺余,长不过十六尺,单行于江西之饶州等处,每疋在前值银止六七分……又忆前朝更有一种如标布色,稀松而软者,俗名浆纱布,络纬之法,亦与标布异,邑城人往往为之,今亦不复见矣”⑨。生产棉布所需的原料还有马蓝、黄麻和苎麻。马蓝即蓝靛,“出青龙南北,刈其叶沤为淀,可以染青,俗谓青秧。岁凡三四刈,别种出崇明,如蒿而红,发甚早,作淀且多,一刈便了,谓之斮青”。黄麻茎高八九尺,取皮后可以作篱。苎麻也是生产棉布的原料,“种麻人家间种之”⑩。棉布品种很多,正德有三纱木棉布、丁娘子布、红纱官布、番布、云布、缣丝布、苎布、荒草布、麻布、药斑布、金山布等名目。崇祯有茵墩布、丁娘子布、三梭、放阔、新改、标寸、飞花、赛锦绸、刷纱布、缣丝布、黄草布等品种。这些名称不同的棉布,其质地、尺寸、价格、用途各异,生产织造的工艺也有繁简精粗之别。
    松江生产的三纱木棉布,古名吉贝,纺织的主要基地在沙冈镇和车墩之间。特点是“幅阔三尺余,紧细若绸。其后织者竞利,狭幅促度,复殊于前。今所在有之,幅度不一,而细布出东门,盖车墩去东门不远也。昔有丁氏者,所织尤精,号丁娘子布,远近有名”。宣德年间,巡抚侍郎周忱奏请以布折税,朝廷“匹准二石,以便耕者”。当时还有在两端织红纱为识的布匹,称之为红纱官布,非常畅销,很受使用者喜爱。但到崇祯年间却是价格越来越贱,质地越来越次,已非昔比。番布,又称松江布,以元代元贞间出产乌泥泾镇而著名。“初,镇人效闽广种木棉为布,而无踏车、推弓之制,剖子成剂,厥功甚艰。元元贞间,有黄道婆者,自压州来,始教制捍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织成被褥带悦,其上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贩鬻傍郡,镇人赖之”。其后,番布的制作工艺日益精进,布匹的花色品种有所增加,“三纱布滋为象眼、绫纹、云朵、膝襴、胸背等样,盖出于此”。到了成化年间,番布的名气很大,价格昂贵,乡人将它作为馈赠达官贵人的礼品,松江府作为进贡的贡品。弘治时此布一匹的造价抵其他的十匹。正德时,武宗将番布钦定为祭祀天地的用品,诏令“禁庭下府司织造赭黄、大红、真紫等色,龙凤、斗牛、麒麟等纹样”,竟然有胆大妄为的工匠与负责织造的胥吏狼狈为奸,营私舞弊,致使番布一匹的造价费用,有至白金百两者。缣丝布,以白苎或黄草兼丝为之,“苎宜采色,为暑服之冠。又有以丝作经而纬以绵纱日丝布,染色尤宜”。苎布,以苎皮纺织而成,质地细者如罗縠;黄草布,“如苎布而脆”。这两种布俱产于松江的北乡,正德时其产量已不多。药斑布,出产于青龙镇,府城和乡村多有纺织的。其制作方法是“以皮纸积背如板,以布幅广狭为度,镞花样于其上,将染,以板覆布,用豆麦等调和如糊刷之候干,入淀缸浸染成色,暴干拂去药,斑纹烂然”(11)。松江府在棉布的制作工艺方面,还适应南方潮湿的气候特点和纺纱的技术要求,发明了刷纱的方法。南方刷纱用糊的常用方法有两种,一是先将“绵繀作绞糊盆度过,复于拨车转轮作繀,次用经车萦回成红,土语谓之浆纱”。二是先将“绵繀入经车成紝,次入糊盆度过,竹木作架,两端用维急繀,竹帚痛刷候干上机,土语谓之刷纱。今布之佳者,皆刷纱也”(12)。由于松江府棉布纺织技术的不断改进,在正德年间他们就在棉布生产领域创造了许多奇迹,享誉海内外,故有方志记载“俗务纺织,他技不多,而精线绫、三梭布、漆纱、方巾、翦绒毯,皆为天下第一,梅花、灯笼、拨罗绒纹绣亦他方所无”(13)。
    在绫纱绸缎的织造和应用方面,松江府也利用本地的资源和技术水平,不仅织造宫廷帝后制作袍服所需的缎匹,而且岁造朝廷额派或不定期临时加派专供用于喜庆、祭祀、校尉执仗卫士穿的只孙衣,以及名目繁多的用于颁赏边疆少数民族的各种绫罗缎匹。生产织造的缎匹主要有纻丝绫、药绫、官绫、糊窗、绫绸、绢锦、只孙驾衣、大红织金云鹤、狮子胸背、织衲、拨罗绒纹绣等珍贵的品种。其中,有的缎匹织造历史悠久,如纻丝绫,又名线绫,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天宝年间(742~756),吴郡曾将方纹绫作为贡品,俗称吴绫。吴绫花色品种较多,因为织有龙凤、麒麟、天马、辟邪等违禁纹样,到大历六年(771)时,朝廷禁止吴郡织造带有这些纹样的线绫。宋代吴绫更为朝廷的达官贵人所喜爱,史料记载夏竦对策时,“宦者以吴绫手巾乞题诗,时贵重如此”。至明代松江府织造的绫纱魅力依旧,仍是纻丝绫的佼佼者。记载说泖湾织造的绫纱,尤其受消费者欢迎,其突出的特点是“服旧可澣,差胜纻丝。后因当道求索者众,间为药绫”。但药绫的质地和工艺水平不如绫纱,“其质傅药以紧厚”。正德时,松江绫纱多产于府城,而东门地方的生产规模很盛,其“制作之精,为天下第一,虽吴门不及也”。每年上供朝廷幅广而长的,称作官绫;又有一种缜密而轻如縠的绫纱,叫做糊窗,均由松江府的织染局造办(14)。
    松江府织造局生产朝廷所需缎匹的由来和具体情况,崇祯《松江府志》有较为详尽的记述。明代的江南织造,只是在“浙直杭、嘉、湖、苏、松五府”设有专门的织造局。用于帝后制作袍服使用的缎匹,称作“内号”,常年分春秋两次解送京师织染局收贮。岁造的缎匹,又称“外号”,从朝廷到松江织造局都有专门的官员和机构管理,明代额派松江织造的缎匹,每年是1167匹,遇有闰月时,加派浅色素缎97匹,其中有大红织金云鹤、狮子胸背缎50匹,每匹长3丈2尺;矾红青黑绿织金犀牛、海马、熊罴胸背缎410匹,每匹长3丈2尺;矾红青黑绿光素缎607匹,每匹长3丈2尺。到万历年间,奉文将素缎100匹改织大红织金虎豹胸背缎83匹,每匹长4丈2尺;矾红17匹。天启四年(1624)又奉文将素缎117匹改织大红织金斗牛、飞鱼、麒麟等项胸背缎匹,其丈尺与先前织造的虎豹缎相同。专供朝廷喜庆颁赏使用的缎匹,每五年一坐派,有纻丝纱罗、绫绸、绢锦等,花色有大红和浅色,花样有彩妆织金、闪色蟒龙、飞鱼、斗牛缠身胸背,工艺复杂,织造烦琐,负担很重。进贡朝廷的绫纱,规定每十年一派,其体式、料价与浙江、江宁织造相同,每匹长8丈,宽3尺2寸。素者,因白丝的经纬既长又宽,其织造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而费时。其用途主要供宫殿裱刷窗槅使用。宽与绫相同,长4丈的纱,主要供朝廷举行郊社、祭祀、焚帛礼仪时使用。到崇祯时,由于丝的价格“今倍于昔,工食物价又倍于昔”,而让远隔异地的松江府,到浙江丝产地收购织造所需的丝,生产与浙江一样的绫纱,既多出盘缠费用,又有运输之虞,即使负责司礼监为松江织造的每匹绫纱提供1两的补贴,但是对松江来说,这仍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只孙为元代贵臣侍宴的服饰,洪武六年(1373),诏令校尉衣只孙服。每年朝廷坐派织造的此缎有750副,五彩妆花和红浅花色各为一半,每副又有里绸一匹,因为织造工艺复杂,虽然仿照苏州的造价支付费用,但往往不能如数如期接送京师。再加上当时内外织造均为宦官所控制,经他们的层层盘剥之后,承担织造的工匠更是困乏至极,到了难以为继的境地。鉴于这种情形,即位的明思宗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于崇祯元年(1628)不得不作出恤民的姿态,诏令不急的织造暂行停止。(15)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