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 字号:字文举 生卒:公元153年-公元208年 籍贯:东汉末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简评:“建安七子”之首 ------------------------------------------------------------------------- 孔融(153~208),字文举,东汉末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二十代孙。汉献帝时曾做过北海(今山东昌乐东南)相,故人称孔北海。自幼聪颖灵悟,胆识过人,开创“以气为主”的文风,名列“建安七子”之首。后入朝,官至太中大夫。对曹操多所非议,为操所杀。融能诗善文,代表作有《荐祢衡表》、《论盛孝章书》、《难曹公表制酒禁书》等。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 天生奇才 孔融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取其小者,即为宗族所重。十岁,随父孔宙至洛阳。时李膺高自标榜不妄接宾客。融造膺门,语膺以孔子与老子相师友,足以为“累世通家”,座客奇之。 孔融十岁那年随父亲到达帝都洛阳。当时,著名的士大夫李膺也在京师,如果不是名士或他的亲戚,守门的人一般是不通报的。孔融只有十岁,想看看李膺是个什么样的人,就登门拜访。他对守门人说:“我是李膺的亲戚。”守门人通报后,李膺接见了他。李膺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李耳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周礼的问题),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很多宾客都在场,对孔融的回答十分惊奇。 后来中大夫陈韪来到李膺门第,宾客把这件事情告诉他,他却不以为然地说:“小时候聪明,长大了可不一定好。”(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立即反驳道:“从您讲的话可以看出,想必您小时候一定是很聪明吧?”(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陈韪无话可说。李膺大笑,说:“这么聪明的孩子将来肯定能成大器。” 收留张俭 灵帝建宁二年(169),党人张俭为宦官所恶,逃亡,融救之,乃名震远近。州郡辟之,皆不就。 东汉末期,发生“党锢之祸”。在这次事件中,张俭遭到通缉。孔融的哥哥孔褒是张俭的好友,于是张俭便投奔孔褒。不巧孔褒不在家,应门的孔融当时只有十六岁,张俭因孔融年纪太小,没有把实情告诉他。孔融见张俭神色慌张,于是便把张俭留下。后来事情败露,张俭逃走,孔融、孔褒却被逮捕下狱。孔融说张俭是他留下的,他该负责;孔褒说:“彼来求我,非弟之过。”他该负责;孔母说她是家长,她该负责,闹得“一门争死”。后来皇帝决定由孔褒负责,将孔褒处决,孔融因此事名声大噪。 京中为官 灵帝光和三年(180)或稍后,就司徒杨赐辟。举发贪污,多为宦官亲属。大将军何进辟为掾属,在府与边让、王朗善。中平中,进举融为侍御卫,旋迁虎贲中郎将。中平末,董卓入京,专权,以融不能阿附,次年(190),出融为北海相。 辟举司徒杨赐府,弹劾贪污官僚。杨赐派孔融祝贺何进升为大将军,不能通过,即时留下弹劾状辞职。何进忌惮其名声,辟举为侍御史,与中丞赵舍不和,辞官。何进再辟举为司空掾,北军中侯。在职三日,升迁为虎贲中郎将。后董卓废汉少帝,孔融与之对答,常有匡正之言。董卓怀恨在心,派孔融到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为北海相。 北海为相 时黄巾起事,融屡为所败,弃郡而至徐州依陶谦,后复还北海。献帝建安元年(196),为袁绍长子袁谭围攻,自春至夏,士卒仅余数百人,融仍读书谈笑。城陷,逃奔东山。 孔融到北海后起兵讲武,讨伐黄巾军张饶,战败,转移保朱虚县。后置城邑,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郑玄、彭璆、邴原等。后被管亥所围,遣太史慈求救于平原相刘备。刘备受宠若惊,立即发兵解围。建安元年(196年),为袁谭攻击,城被攻陷后逃往东山,妻儿为袁谭所虏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