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于传统洞悉入微,却没有丝毫守旧之士大夫积习。他是号称哈佛三杰之一的美国留学生,而不露少许时髦之学者风度。因此在中西争论的大潮中融凝如一,既不以西人为祖师,赶作一些政治、社会思想的时髦文章,也不以本族为至善,视传统为无可变革的单一体系。他藉雄辩的历史事实,阐明因革损益的文化转化观念而异军突立,同时表现了他“独立不倚”的人格和学术思想。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是中国学术巨变的年代,也是汤用彤学术思想的黄金时代。 ------------------------------------------------------------------------- 个人著述 (一)专著 1、《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商务印书馆,1938年;中华书局,1955年,1963年,1983年,1988年;台北弥勤出版社,1982年。 2、《魏晋玄学论稿》,人民出版社,1957年;中华书局,1962年,1983年;台北育民出版社,1980年,收入《玄学·文化·佛教》。 3、《印度哲学史略》,重庆独立出版社,1945年;中华书局,1960年,1988年。 4、《隋唐佛教史稿》,中华书局,1982年。 (二)文集 1、《往日杂稿》,中华书局,1962年。 2、《汤用彤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83年。 3、《理学·佛学·玄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三)纂著 1、《高僧传》校注,中华书局,1992年。 2、《汉文佛经中的印度哲学史料》,商务印书馆,1994年。 (四)译作 1、《亚里士多德哲学大纲》(译Edwin Waddace: Outlies of philo-sophy of Aristotle),《学衡》第17、19期,1923年。 2、《希腊之宗教》(译W. R. Inge: The Legacy of Greece (1)Reli-gion ),《学衡》第24期,1923年。 (五)论文(按年代编次) 1914年 《理学谵言》,《清华周刊》第13-29期。 《孤嫠泣》,《清华周刊》第13、15、16期。 《理论之功用》,《清华周刊》第15期。 《新不朽论》,《清华周刊》第20期。 《植物之心理》,《清华周刊》第27-29期。 1915年 《快乐与痛苦》,《清华周刊》第30、31期。 1916年 《谈助》,《清华周刊》第65、66、68、70期。 《说衣食》有四篇短评,《清华周刊》第75期。 1922年 《评近人之文化研究》,《学衡》第12期。 1923年 《叔本华之天才主义》,《文哲学报》第3期。 《释迦进代之外道》,《内学》(支那内学院年刊)第1辑。 1924年 《佛教上座部九心轮略释》,《学衡》第26期。 《印度哲学之起源》,《学衡》第30期。 1925年 《释迦时代之外道》,《学衡》第39期。 1928年 《南传念安般经译解》,《内学》第4辑。 《与胡适论禅宗史书》,《胡适文存》第3集。 1930年 《读慧皎<高僧传>札记》,《史学杂志》第2卷第4期。 1931年 《唐贤首国师墨宝跋》,《史学杂志》第2卷第5期。 《矢吹庆辉<三阶教之研究>》,《史学杂志》第2卷第5期。 《摄山之三论宗史略考》,《史学杂志》第2卷第6期。 《唐太宗与佛教》,《学衡》第75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