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16—19世纪马铃薯在中国的传播(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科技史料》 翟乾祥 参加讨论

当代英国农学家霍克斯(P.H.Hawkes)在其《马铃薯的改良科学基础》中说马铃薯约17世纪末由英国教士传入印度,引至中国还稍早些[18]。马铃薯于1553年首先至西班牙,1563-1565年引到英格兰、爱尔兰,很长阶段都作为牲畜的饲料和奇花异草观赏,法国大革命前夕,皇室用薯花作饰品而不敢食用。日本的土豆是荷兰人于1598年带至长崎港。从我们上文讨论内容可以确定,我国土豆的引种时间决不会迟于日本甚至欧洲的一些国家。马铃薯引入欧、亚洲后,在我国首先作为食品,比英法等国进入餐桌早一百多年(注:到19世纪,爱尔兰才把马铃薯作为主食。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其影响有很多阐述:“爱尔兰在1846年饥谨,牺牲了一百万以上的人命,但被牺牲的都是穷鬼……”(《资本论》1卷);“1847年马铃薯受害的缘故,爱尔兰发生了大饥荒,饿死了一百万专吃或差不多专吃马铃薯的人,有二百万人逃亡海外……”(恩格斯《从猿到人》))。明清时期,马铃薯不仅是皇家的珍味,家庭盛馔,甚至枝叶都能作成小菜(注:吴其浚(1789-1847年)道光初编成的《植物名实图考》(1848年刊印)卷六“阳芋”:“边疆之地滇、黔有之,山西种之为田。叶味如豌豆苗,按酒侑食,清滑隽永”。吴于道光初宦居云南,编有《云南矿场工器图略》6册,滇地风物均为目睹。他最早把异地的阳芋和山药蛋对比,认为同物异名,并言及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马铃薯在明万历间传入中土,从东南沿海至北京。当时仅能提供皇室、显贵盛馔。清初虽进入百姓餐桌,也仅局限京畿城市。到乾隆间,人口成倍骤增,迫切垦荒增粮,外来高产作物承担重要角色,尤其马铃薯特别适于高寒山区生长。马铃薯从乾隆三十年后开始引入西南、西北山区,尤其陕南高原(秦巴山地),四方来垦者百万,种植作物以洋芋、玉米为主(注:清乾隆末年四方移民入陕南开垦。乾隆四十九年毕沅《复奏民生吏治疏》:“汉中、兴安、商州各府、州、县……迩年楚、蜀、陇、豫无籍贫民,扶老携幼前来开垦者甚众”。又毕沅《兴安升府奏疏》:“自乾隆卅八年以后,因川、楚有欠收处所,穷民就日前来,旋即栖谷依岩,开垦度日,而河南、江西、安徽等处贫民亦有携家至此者……。近年四川、湖广陆续前来开垦荒田,久而益众,处处俱成村落……”(乾隆四十五年《兴安府志》卷二十五“艺文志”)。乾隆三十年前,本处秋收,以粟、谷为大宗,十年以后,则杂以包谷、洋芋,至乾隆末,则已遍山满谷。马铃薯19世纪初传于新疆哈密,因引种自甘、青,皆名为阳芋。马铃薯在中土推广是引种驯化严格选择的结果。)。严如煜任汉中知县、知府20余年,他的《三省边防备略·民食篇》虽为道光二年刊刻,但追叙了嘉庆间(1796-1820年)该地区农垦过程。如说:“洋芋花紫、叶圆,根下生芋,根长如线,累累结实数十、十数颗。色紫,如指、拳,如小杯,味甘而淡。山沟地一块,挖芋常数十石……洋芋切片堪以久贮,磨粉和荞麦均可作饼、馍”。旷土尽辟之下,马铃薯落户高寒,适得其所(注:高寒地区温差大、日照足,有利马铃薯贮藏养分、胀大薯块。),并成种源区(注:高山具备较强的引种驯化优势。19世纪川、黔高山常作为种源地。如《太平县志》卷三“物产:洋芋性宜高山,耐寒,贮久,种类不一,有红、白、乌、蓝、紫、麻各色。近年复有枝干类葵者,名葵芋。一亩可收数十石,山民倚以为粮,较稻谷相需尤极。”又如晋北优良品种“大白蛋”,亩收4千斤。)。在当时“广济民食”的农业政策指引下,马铃薯的欣欣向荣,在增产粮食上,确实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注:“山药有黄、白、紫数种,三四月下种,八月收,每亩多至二千余斤,边地贫民赖此为养命之源”(民国山西《马邑县志》卷一“谷之属”)。川、黔高寒地区“专以洋芋为粮,粒米不得入口”(光绪四川《太平县志》卷二“风俗”)。“武隆多高山,产洋芋,贫民资以食焉”(同治《涪州志》卷一“物产”)。光绪十五年(1889年)川、黔夏雨成灾,“洋芋腐败,不可食,四乡饿殍甚众。”马铃薯在我国局部地区常作为口粮之半。迨20世纪初,冀北张家口一带仍作为三餐,并掺之面、粟;川、黔高山贫民难粒米入口,仅赖洋芋充饥。),当代一些学者称之为中国粮食生产史上的一次革命。随着马铃薯的传播,因地尽而山,亦造成了对占国土近半的山地、高原的掠夺性的开发。
    原文参考文献:
    [1]万国鼎.五谷史话[M].北京:中华书局,1962.30-60.
    [2]翟乾祥.马铃薯引种我国年代的初步探索[J].中国农史,2001,(2):91-93.
    [3](美)何炳棣.美洲作物的引进、传播及其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J].世界农业,1979,(6):25-31.
    [4]王毓瑚.中国自古以来的重要农作物(三)[J].农业考古,1982,(1):45.
    [5]张箭.论美洲粮食作物的传播[J].中国农史,2001,(2):70-80.
    [6]信乃俭,谷茂.我国栽培马铃薯最早引进时间的辨析[J].中国农史,1999.(3):60-80.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