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影响 《史记》记载,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开始记年记事,因此发生“国人暴动”、厉王被逐、“共和行政”的这一年,被视为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1] 由于周朝是一个由原始部落步入文明社会不久的早期国家,有氏族成员转化而成的国人,是维持周朝统治稳定的主要力量,国人暴动导致了周人中上层贵族与平民阶层之间的分裂,因而极大地削弱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基础。[2] “国人暴动”动摇了西周王朝的统治,直接导致了周王室日趋衰微,逐步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尽管有短暂的宣王中兴,但周宣王之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最终被犬戎所灭。[1] 5结果 国人暴动后,周厉王任无法回到镐京,太子静也不能马上继位为王。在这种形势下,召公与周公代行王政,并改称年号为“共和”,史称:“周召共和”。[2] 6争议 国人暴动的性质,史家作了不同的认定,或认为是平民起义,或认为是工商业者起义,众说纷纭, “平民”一词源于古希腊,时称自由民中的非特权阶层为平民。在中国先秦史籍中,不见“平民”一词,而“国人”一词习见。《周礼·泉府》云:“国人郊人其有司”,贾公彦疏:“国人者,谓住在国城之内,即六乡之民也。”可见,“国人”乃谓国都里面的人们,而非广大的民众。[16]其性质也能算成国都里面的民众反抗暴政的运动。 参考资料 1. 国人暴动(1) .新浪网 . 2. 朱绍侯 .中国古代史教程(上) .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0年 :59-60 . 3. 周厉王:亲手促成了中国史上首次人民暴动 .东方财富网 [引用日期2013-09-4] . 4. 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厉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荣夷公。 5. 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大夫芮良夫正义芮伯也。谏厉王曰:“王室其将卑乎?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有专之,其害多矣。” 6. 严重动摇了西周奴隶主的统治---国人暴动 .中国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会 . 7. 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召公谏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 8. 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其谤鲜矣,诸侯不朝。三十四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9. 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厉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10. 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召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水。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水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脩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於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於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产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 11. 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於是国莫敢出言,三年,乃相与畔,袭厉王。 12. 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厉王出奔於彘。 13. 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厉王太子静匿召公之家,国人闻之,乃围之。 14. 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召公曰:“昔吾骤谏王,王不从,以及此难也。今杀王太子,王其以我为雠而怼怒乎?夫事君者,险而不雠怼,怨而不怒,况事王乎!”乃以其子代王太子,太子竟得脱。 15. 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 16. 何凡 .《“国人暴动”性质辨析》 :《人文杂志》 ,1983年 第05期 . 17. 第13集 国人暴动 .优酷网 [引用日期2013-12-18]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