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杭甬铁路借款合同,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合同。1908年3月6日,清廷不顾全国反对,令外务部、邮传部与中英公司签订沪杭甬铁路借款合同,款额为一百五十万英镑,实收一百三十九万五千镑,专作建造沪杭甬铁路购办车辆等用。利息五厘,每年交付一次,十年后逐年还本,三十年为限。 中文名沪杭甬铁路借款合同 签订时间 1898年 内 容 利息五厘,每年交付一次, 自 强 苏杭铁路沪嘉段由中国绅商主持 1草约 1898年,英使窦纳乐向清廷请准由英商承造苏杭甬等五条铁路之权,英商怡和洋行据此与清铁路总办大臣盛宣怀秘密签订草约,拟向英借款修筑苏杭甬铁路。然在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下,清廷一直未敢签订正约。 2维权 1905年7月24日,江浙绅商一百六十余人为抵制英国掠夺苏杭甬铁路主权和美国索要浙赣铁路主权,于上海集议,决定创设商办浙江铁路公司和江苏铁路公司,自力筹款筑路,由两公司分别先开工建筑沪嘉段和杭嘉段铁路。其中浙路公司,汤寿潜、刘锦藻被推为正、副总理,湖州南浔张宝善、张增熙、邢墙、邱炳圻等被选为公司董事,周庆云、李松筠为监察员;苏路公司,王穆清、张謇被推为正、副总理。以军机大臣王文韶为首的一批浙籍京官声明支持浙路自办。 3胁迫 清廷为缓和各方矛盾,批准浙人自办铁路的要求,授汤寿潜为四品京卿,总理全浙铁路事宜,并责成盛宣怀与英方交涉撤废草约。英商获知此讯,强烈反对,立刻通过英驻华大使与清外务部交涉,拒不同意废除草约,威吓道:“浙江绅民无理之举动颇有险碍”,清廷“如仍袖手旁观,深恐两国纠葛,华英利益,均受巨亏”,企图胁迫清廷勒令浙路停工,与英方签订正约。 4签订 清廷两难之下,提出所谓“两全之策”--“借款”与“筑路”分开,由清廷向英方借款,再转借两省铁路公司自筑铁路。而实际上将路权抵押给了英国。1908年3月6日,清廷不顾全国反对,令外务部、邮传部与中英公司签订沪杭甬铁路借款合同,款额为一百五十万英镑,实收一百三十九万五千镑,专作建造沪杭甬铁路购办车辆等用。利息五厘,每年交付一次,十年后逐年还本,三十年为限。3月11日,清廷令邮传部右侍郎盛宣怀为会办商约大臣赴沪办理商约,改沈云沛署理邮传部右侍郎。 5抵制 消息传出,江苏铁路协会分别致电清军机处、资政院、外务部、邮传部、都察院,指出在苏浙路事中盛宣怀、汪大燮卖国卖乡,其罪状较山西矿务胡聘之、贾景仁尤甚,要求对盛宣怀、汪大燮两人分别惩处。 6内幕 自强 1907年,苏杭铁路沪嘉段由中国绅商主持,开始自主动工修筑。与之同时,英国强迫清廷签订修筑沪杭甬铁路借款一百五十万英镑的合同。9月11日,正在硖石工地主持施工的浙江铁路公司副总工程师汤绪,听说借款约定将在北京签字,气愤异常,连夜赶到杭州,向公司力陈英国妄图夺取中华铁路之权的险恶用心。14日,汤绪回到家乡湖州,开始绝食,以示其与铁路共存亡的决心。汤绪之后,刘锦藻等倡办的杭州高等工业学堂学生邬钢、姚定生、叶景荣亦相效法,悲壮地选择了“以身殉路”的极端抗议方式。消息传出,江浙两省各界群众悲愤填膺,掀起了声势更加浩大的拒款保路风潮。各地报刊纷纷发表文章,痛斥清廷“宁令国人死,毋触外人怒”;苏浙两省铁路公司公推张元济(浙方)、杨廷栋(苏方)等四人为代表,赴北京交涉,上书痛陈借款出让路权的危害,斥责清廷卖国行为,宣布开除主张借款的汪大燮、盛宣怀等四位浙籍京官的浙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