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和美国虽然都是北美大陆的移民国家,但是,两国的发展有着各自不同的道路,对两国历史的解释也有着不同的理论和方法。本世纪20、30年代,特纳的边疆主义理论在美国史学界非常盛行,人们不但用边疆主义来解释美国疆域不断扩大和国家形成的过程,也用开拓西部的精神做为美国的国家精神。但是,边疆主义在加拿大的历史解释中从来也没有占过统治地位,与此相对照,都市-地区关系理论却极为深入人心,这一理论不但成为人们解释加拿大一般历史的理论,而且特别成为加拿大城市史学的重要理论。人们用这一理论来解释加拿大国家的形成,而且用它来解释加拿大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结构。有人认为,正是由于这一理论的提出,使加拿大的城市史与美国的城市史区分开来,并由此开创了加拿大城市史的独立发展道路。这一理论对加拿大的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响了两代史学家,沿续了近半个世纪。当前,虽然有人对这一理论提出批评,但是,却无法根本摆脱这一理论。如加拿大著名史学家多纳尔德·戴维斯(Donald F.Davis)就著文《“都市课题”与加拿大城市史写作》〔1〕一文,激烈地批评这一理论。 他说,凯尔莱斯(J.M.S.Careless,都市理论的提出者--笔者)曾说特纳的理论在史学界太流行,太神化,因此有许多欺骗因素;现在,我们可以用同样的原则来驳斥凯尔莱斯的都市主义。〔2〕他认为,30 多年来凯尔莱斯的理论几乎成为加拿大史学、地理学和城市史的指导理论。他认为这太神化、太过分。他详尽地列举了在凯尔莱斯前后提出相关各种理论的国内外史学家和他们的主要思想,力图证明这一理论的提出不是凯尔莱斯一个人的创造。同时,随着史学的发展,城市化理论的提出,都市主义与城市化很难区分。〔3〕因此, 他劝说人们现在要放弃这一理论。 究竟应该怎么看待这一理论,它是怎样提出的?其基本内容是什么?它目前的发展状况如何?应该怎样对它评价?本文试图从这几个方面做些初步探讨。 一 加拿大国家的形成有其独自的特点,与美国相比有两点最大的不同:第一,它首先是法国的殖民地,自17世纪初开始,沿圣·劳伦斯河建立起新法兰西文明;第二,加拿大不像美国那样通过革命,与英国抗衡,建立了独立的国家,而是由美国逃来的效忠派长期在加拿大政治生活中占统治地位,通过和平和渐进的方式慢慢地脱离英国的统治,建立了独立的国家,加拿大历史发展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的历史学始终有着自己的解释模式和方法。为了说明都市-地区理论的形成根源,我们有必要对加拿大历史学中曾发挥重要作用的学派进行简要的回顾。 在加拿大史学中曾发挥重要影响的第一个学派是不列颠学派(Britannic)或称血浓于水派(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这一学派的作者通常对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英帝国主义者抱信任态度,在感情和背景上与大英帝国有亲密的关系。他们往往把所描绘的主题,如:一个英裔的社区,置于帝国的背景之下,或作为帝国组织机构的一部分,而社区的人们享受着他们先辈所享有的英国的制度。除非当英裔受到美国威胁的时候,一般说来,这一学派忽视北美的各种力量和因素。这一学派的贡献在于他们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即加拿大是不同于美国的国家,它是在北美洲建立的不同于美利坚合众国的另外一种类型的国家,而这个国家的特点是与英帝国保持长期不断的联系,并以此来对抗美国的危险。但是,在20世纪初,当加拿大面临美国真正威胁时,英国并没有给加拿大以保护,于是,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一个新的流派,即政治国家学派(School of Political Nationhood)。 这一派的著作注重国家的状况,充满了帝国的会议记录和条约,把加拿大的历史写成是英国殖民机构安排的历史。他们认为加拿大的发展是和平地、渐进地向独立国家迈进的过程。在初期,这一学派认为,无论是责任政府的成立还是联邦所取得的成就在相当程度上都是英国帮助和遵循英国法律制度的结果。从这点来看,政治国家学派与不列颠学派没有尖锐分歧。但渐渐地,随着加拿大对国家权力的获得,在这一学派的后期,有些作者把自治政府所取得的成就归因于客观条件,而且大部分作者把自己看成是加拿大人。他们对英国的影响开始抱敌视态度。他们往往带有强烈的自由主义意识,有时,把加拿大的历史写成是自由派贯彻自由主义主张的产物。在展示国家主义的主题时,他们认为加拿大的本质在于:一个区别于英国的社会已经形成,它要求被承认并拥有处理自己事物的权力。这些历史学家政治倾向性很强,往往从政治和宪法的角度去发表意见,但对社会、经济及知识界的各种力量如何形成一种加拿大的意识却缺乏有效的研究和分析。〔4〕 为弥补这一缺限,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出现了一个新的学派,即环境主义学派(Environmentalist School)。 这一派的成员与国家主义学派的作者有着亲密的关系,他们是另外一种国家主义者。他们力求证明加拿大所向往的国家是根植于北美自然环境中的:加拿大的制度和观点不是简单的重复英国,而应像美国那样,有它自己的方式,是它环境的产物。正是这一学派把特纳的边疆主义理论移殖到加拿大。他们认为,由于美国和加拿大在新大陆不断扩张,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以边疆为开端,使美、加形成了与旧世界不同的北美天然特色。环境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是:由于不断接受环境的影响,尽管加拿大在外表上继承了英国和法国的政府、社会和文化的形式,但是,一种具有美洲特色的新事物已经在加拿大稳步地生长起来。 在初期,环境主义史学家完全照搬美国的边疆主义,认为加拿大从东向西的扩张不过是整个北美边疆主义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完全忽视美、加之间的边界所造成的差异。有人从东、西部政党的差异、宗教和教堂的形式及分布以及为什么新法兰西不是旧世界封建法国的翻版这些方面来分析边疆主义所发挥的作用。到后来,出现了对边疆主义理论的批评和修正。这种批评认为,加拿大民主的根源并不像美国那样产生在树林里,未开发土地对每一个人的机会的平等也不会必然产生政治民主。在加拿大,开拓者平等的生活条件与从大西洋彼岸带来的传统相互起着作用;由于加拿大边疆扩张的经历有限、与旧世界强有力的联系以及英帝国势力在加拿大政府中长期占统治地位,所以,加拿大的民主比美国要来得晚。40年代,和美国的情况一样,在加拿大,也有人重新强调东部的作用。有人研究东部都市中心的经济力量对周边地区发展的影响,研究城市对整个地区的影响。这对边疆主义是一种批判。尽管如此,环境主义史学家对加拿大史学的贡献不容低估,他们试图寻找一种理解加拿大历史的较为宏大的框架。 继环境主义之后是劳伦斯学派(Laurentian School)。 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D. G.克雷顿(D. G. Creighton)。1938年,他发表了《圣劳伦斯的商业帝国》〔5〕一书,1944 年又发表了《北方的自治领》〔6〕。在这两本书中,他建立了劳伦斯学派的基本史学方法。 劳伦斯学派的一个基本思想是:长长的圣·劳伦斯河及其与之有联系的地区形成了一个广阔的商业体系,这正是加拿大赖以形成的基础。劳伦斯学派的史学家们研究了早年的皮毛贸易如何把湖泊和河谷所开拓的商业地区连接起来,从东到西,从海洋到海洋最后连成了加拿大。凯尔莱斯认为,这也是一种环境主义, 或者可称作水路学派(WaterwagsSchool)。因为这一派不仅研究了劳伦斯河的商业体系,而且通过出海口,跨越大西洋,还研究了紧密与之联系的英国的横贯半个地球的东西贸易网络。这是一种以水路的体系来解释加拿大历史的方法。 劳伦斯学派不仅再次强调北美的物质环境,而且也强调欧洲的影响。他们揭示了这个巨大的交通、运输系统如何把移民和思想观念从英国运来并深深地投向北美的腹地。19世纪早期,安大略省无论从贸易还是思想观念来说,其与欧洲的联系都要比与美国的联系多。劳伦斯学派重视研究东部对西部的影响,特别关注商人和城市中保守的政治势力在国家扩张中的作用,认为这些人比经营农业的人更有远见。由于重视商业、交通和政治,研究的重点自然而然地转向了城市。如H.A. 安尼斯(H.A.Innis)对北美广大地区土产贸易组织以及大城市复杂的交通运输系统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城市的研究,而且强调了都市对地区和国家发展的作用。1947年,D.C.马斯特(D.C.Master)发表了《多伦多的兴起,1850-1890》〔7〕一书。在书中, 他运用了经济都市主义统治的概念,分析了多伦多对于安大略省经济发展的领导作用以及多伦多和蒙特利尔市在加拿大东部广大地区商业利益的竞争,指出,这种竞争实际上就是对都市统领作用的竞争。以上这种研究为在加拿大史学上建立都市主义的研究方法奠定了基础。 1954年,历史学家J. M. S.凯尔莱斯在《加拿大历史评论》第35期上发表了《边疆主义、都市主义与加拿大历史》一文。他在回顾加拿大史学思想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应该用都市主义的理论来研究加拿大历史。他说,都市主义根源于一种社会-经济概念,都市的普遍兴起是现代西方社会最引人注目的特征。这意味着一个超出一般规模的城市不仅对它周围的农村,而且对其周围的城市及其农村,即整个地区进行统治:通过控制其交通、商业、金融,使之形成一个经济、政治和社会单位,即都市的统治中心,并通过这个中心,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贸易和其他方面的联系。 接着,他分析了世界的现代都市体系。他认为,伦敦、纽约无疑是最大的现代都市,在这些都市之下,每一个地区又有一些较小的都市中心对更小的城市进行统治。他认为都市之间的关系是像封主和封臣一样的封建链条关系。如温尼伯是蒙特利尔的下属城市,却是西部草原的都市;多伦多既是纽约又是蒙特利尔的下属城市。而做为加拿大都市中心的蒙特利尔却在传统上依附于伦敦。但是,他认为,现在所谓伟大的欧洲都市时代,即西欧扩展其交通和商业体系,并根据自己的利益来组织世界的时代已经过去,由于北美的掘起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欧洲虽然仍保留着广阔的海外经济网络,但已不存在一个全世界范围的都市中心。 凯尔莱斯认为,在加拿大能运用都市主义来进行历史解释,因为加拿大历史上实际并没有美国意义上的定居的边疆。从最早的法兰西时代开始,蒙特利尔和魁北克市就是作为都市对毛皮贸易进行组织的,同时,它们又是整个西方毛皮贸易中心--巴黎、稍后是伦敦的前站。在以后的木材和采矿业中,都市的领导、扩展、组织和开发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实际上,由于加拿大没有美国那么多肥沃的适于农耕的土地,特纳所说的那种土地边疆在加拿大历史上并没有起很大作用,相反,都市主义相对来说却起了更大的作用。此外,在加拿大,少量的人口非常集中地居住在有限的地区内,特别是蒙特利尔、温哥华和多伦多三个大城市,所以,与美国相比,都市的权力更为集中,都市主义作用的概念也更适于解释加拿大的历史。 凯尔莱斯这一理论的提出,在加拿大史学史上是具有航标转换作用的。加拿大与美国同处北美大陆,伴随着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处处都会受到美国的巨大影响,在史学上也不例外。但是,凯尔莱斯提出用都市主义概念来解释加拿大历史,就使加拿大的史学与美国区分开来。以后几十年史学发展的历史证明,用这一理论来解释加拿大历史的确是卓有成效的。这影响到整整两代历史学家。难怪在介绍加拿大史学发展的著作中,毫无例外地都给凯尔莱斯以重要的地位。 二 继《边疆主义、都市主义和加拿大历史》一文之后,凯尔莱斯又发表了一些文章。其中有些文章探讨了某一地区经济的发展与都市的作用问题。如,1969年的《大西洋加拿大都市主义面面观》〔8〕。1974 年的《19世纪安大略省城市化情况》等〔9〕。有些文章则对20 世纪以前加拿大历史做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如《都市和地区:1914年以前加拿大历史上城市和地区的相互作用》〔10〕。通过这些文章,凯尔莱斯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了都市主义理论。 下面,本文简要地介绍一下这一理论,并说明这一理论是如何被运用来解释加拿大历史的。 凯尔莱斯认为,从16世纪到20世纪初,加拿大在北美大陆的扩展是通过边疆进行的。这个边疆与美国不同。美国是通过农业边疆即在未开发的荒野上经营农业以取得发展,并建立了星罗棋布的中小城市。而加拿大的边疆是资源边疆,即通过商业汲取未开发的边远地区的资源。渐渐地,这些提供资源的未开发地区发展成为具有一定人口的,具有集体同一性的地区(region)。然而,这些新鲜的敞开的边疆地区发展成具有稳固根基地区的全过程是与城市的发展,特别是最大最有力的城市,即都市的发展相联系的。边疆的开发以城市为先导,从而使城市获得发展。边疆是城市最远的腹地,而城市又是与贸易活动有联系的边疆的统治中心。都市、地区、腹地、边疆,这就是凯尔莱斯的理论的几个基本概念。 凯尔莱斯强调都市的作用,他认为整个加拿大的形成是都市扩张的结果。从16世纪起,法国和英国通过捕鱼业和皮毛贸易把巴黎和伦敦都市的力量推进到大西洋的彼岸。他们建立殖民点、军事要塞,这样形成了最初的城市,如圣·约翰、哈利法克斯、魁北克市和蒙特利尔。但是,这些殖民前哨在商业、政治和军事上始终从属于大西洋对岸的巴黎和伦敦,为那里的商业精英和政治精英的目的和利益服务。18世纪时,毛皮贸易通过圣·劳伦斯河向西扩展,借助东部河道圣·约翰和渥太华地区的木材业迅速兴起,但是这并没有改变以欧洲的都市市场和英国的战略利益为目标所决定的边疆向前推进的过程和命运。 19世纪初,以经营农业和木材业为主的边疆向北美大陆中部地区扩展,但是,这种扩展仍然是被英国的市场所控制并由英国来投资。随着英国移民定居点的扩展和各种城市活动的出现,不仅出现了一些地方性的商业城镇,而且出现了内地的都市中心,如多伦多、蒙特利尔。到了19世纪中期联邦成立以后,加拿大出现了建立与英国分离的都市中心的企图。在英帝国直接控制的商业和政府形式消失之后,美国的都市系统,如波士顿、纽约、芝加哥等都市中心,又通过商业和交通系统对加拿大发挥了影响。作为对美国扩张主义的一种反映,渥太华显示了对非常开放的以农业和牧业为主的西部边疆的领导作用,政府号召向这一地区移民并控制西部草原的资源。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修建,把西部地区与加拿大中部的都市连接在一起,保护关税制的建立则有效地保护了东、西部的商品流通,维护了加拿大的都市对其边疆地区的控制。 19 世纪60 年代, 由于落基山脉以西、太平洋沿岸的弗拉泽(Fraser)和卡瑞布(Cariboo)金矿边疆的发现, 造成了维多利亚市的兴起和繁荣。当时,维多利亚是做为温哥华岛和不列颠哥伦比亚山区矿产腹地的都市而出现的,它与美国主要的太平洋都市旧金山相联系,作为它的下属城市而存在。然而,金矿的衰落,使人口减少;在财政上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依赖加拿大,使之与加拿大联合。1885年,太平洋铁路的完成造就了铁路终端都市温哥华,并有效的把太平洋省份并入了加拿大的都市系统,同时,太平洋沿岸的林业边疆和渔业边疆对温哥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温哥华的骤然崛起迅速取代了维多利亚的地位,成为加拿大西部最重要的都市。 太平洋铁路的修建也造就了加拿大内地草原地区都市温尼伯的兴起。这一地区主要是生产粮食的农业地区,或称农业边疆。20世纪初温尼伯成为粮食集中地,这里的粮食通过铁路运往加拿大东部和圣·劳伦斯河地区,东部的商品又在这里向其腹地分散。在温尼伯之外,这时也出现了一些较小的城市,如里贾纳、卡尔加里和埃德蒙顿,这些城市也对其周围腹地发生着影响。这些城市的发展一方面靠其腹地或边疆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靠与之相联系的全国都市系统的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