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近代广东思想界的崛起(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 刘付靖 参加讨论

1879年冬,康有为第一次游历香港,亲眼看见当地社会秩序井然、经济繁荣,以后在上海他又目睹外国租界的情形,于是,他重读《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著作,并购买了大批西学书籍,开始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
    康有为是由一个胸怀救国壮志,勇于追求真理的旧式封建知识分子转化为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的,他的变法维新思想具有完整的体系,其核心是学习西方,变法图强,但其理论依据却是中国传统的变易思想。
    康有为认为,中国之所以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原因在于中国的贫弱;而中国的贫弱,则在于中国封建旧制度的腐败。面对清朝所沿袭的汉唐元明以来的法度所产生的弊政,清朝又守旧不变。因此,中国必须变法,必须另立堂构,彻底改革。洋务派只不过是“变事”而不是“变法”,洋务派办的企业十分腐败,徒糜巨款,无救危亡。他指出俄、日皆是效法欧美改革有成效的国家,他希望光绪皇帝“择法俄、日以定国是”,使欧美日国家的成就出现在中华大地,使中国走向富强、超越西方,他对中国的改革前途充满了民族自信心。
    在多次向光绪皇帝上书的过程中,康有为反复陈述了自己的变法方案:1)实行议会民主政治,变中国的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2)以工业立国,发展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3)编练新式陆海军,增强国防,抵御外侮,保护商务,维护主权。4)效法资本主义的文化教育制度,派员出国留学,开设报馆,翻译欧美日等国书籍,开办大中小学堂,设立工农医等各类专门学堂。
    但康有为毕竟是饱受封建文化教育的知识分子,他的思维习惯以及心理感情深受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他的变法理论中西糅合,内容是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精神却是中国传统的变易法则。1891年,康有为先后编著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并写成《大同书》初稿,为变法运动寻求理论依据。
    《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的价值,不在于学术水平,而在于政治思想。《新学伪经考》用公羊学派的思想否定古经是孔子删定的真经,而古文经长期以来被视为儒家的正统,是持封建秩序的理论基础,康有为将其宣布为伪经,实际上是否定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封建统治秩序的合法性,破除人们对于祖宗成法的盲目迷信。从封建旧营垒里反叛出来的思想家,对于封建制度的攻击是命中要害的,因此《新学伪经考》一再遭到朝廷下令毁版,顽固派官员弹劾作者“惑世诬民,非圣无法,同少正卯,圣世不容,请焚《新学伪经考》,而禁粤士从学”⑩。
    《新学伪经考》在于破除正统儒学的统治地位,《孔子改制考》则阐发孔子变法改制的“微言大义”,两者具有破与立的关系。《孔子改制考》认为孔子所著的六经之中的先王之道,并无历史依据,是孔子为了改革社会现状,按照自己的政治理想,假托于尧舜文武等先王的言行以改制变法。孔子托古改制的代表作是《春秋》,《公羊传》阐释了《春秋》的真义,公羊学说有“通三统”、“张三世”的说法。康有为据此论述:“通三统”即夏、商、周三代都在因时变革,并非沿袭旧制一成不变。“张三世”即人类社会沿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顺序渐进;据乱世为君主专制,升平世为君主立宪制,太平世为民主共和制,中国现阶段仍处于据乱世,应该变革到升平世,而实现太平世则为时尚早,太平世即是大同社会,是一个天下为公、人人平等、相亲相爱的极乐世界。《孔子改制考》对思想界的震动更为巨大,顽固派极为仇视,张之洞特写《劝学篇》与之抗衡,企图抵销它的影响力。
    由于当时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形态及其阶层成份都未完全成熟,康有为的救国方案和理论依据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政治上未能彻底否定君权,在经济上未能触及封建土地制,在军事上未能改造封建军阀;破除对于古文经学的迷信的同时却又树立对于今文经学的信仰,借孔子的权威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使资产阶级的政治理论陷入混乱;只承认人类社会的顺序渐进,不承认突变革命。思想认识上的种种缺陷最终导致康有为从鼓吹改良走向保守复古,成为民主革命的绊脚石。但他把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代思想界酝酿了半个多世纪的维新变法思想变成实际行动,发动了具有全国性政治运动性质的资产阶级变法维新,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甲午战争还使近代广东思想界、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一位革命家实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战前,孙中山接受何启、郑观应等早期维新思想家们的影响,上书当道、游说权贵。甲午年六月份,经郑观应、王韬介绍,孙中山与陆皓东携带八千余言的《上李鸿章书》往天津,求见李鸿章,希望能够通过游说促使李鸿章推动清朝改良政治、自强自立。但李拒见,使孙中山的幻想破灭。在此期间,孙中山亲眼目睹了甲午战争的惨败以及清廷官吏的腐败,深感民族危机的严峻。他毅然抛开了多年以来改良主义的幻想,走上武装斗争的道路。同年11月份,孙中山在海外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第一个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在封建社会日趋没落腐败,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的时刻,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思想家林则徐、魏源,提出了向西方追求真理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伟大思想。广东思想界得天独厚、最先看清楚了时代潮流的发展方向,不懈地追求实现改革派先驱者们的伟大理想。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清朝封建统治不可逆转的衰败,广东思想界毅然将近代中国酝酿了半个多世纪的改革维新思想变成实际行动,相继发动了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推进和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进程,使广东思想界前所未有地走到了时代发展的最前列。
    [审稿唐上意]
    注释:
    ①钟叔河:《走向世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6页
    ②《左文襄公全集》,“说贴”等1页
    ③冯桂芬:《校分抗议》下卷“采西学议”,引自《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第139页
    ④容闳:《西学东渐记》
    ⑤容闳:《西学东渐记》,《代跋》
    ⑥《盛世危言·商务二》,见《郑观应集》上册第612页
    ⑦《盛世危言·自序》,见《郑观应集》上册第234页
    ⑧⑨郑海麟:《黄遵宪与近代中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88年,第273页。
    ⑩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四)第128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