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辨古史活动不断进展的同时,唯物史观在斗争中不断扩大影响,以其所向披靡之势,扩大阵地。郭沫若等一批史家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历史,无论在破坏旧史,还是揭示出真古史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不能不影响到追求进步的如顾颉刚先生这样的史家。 1932年,也就是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出版不久,顾颉刚先生在《古史辨》第四册的《序》中说: 又近年唯物史观风靡一世,就有许多人痛诋我们不站在这个立场上作研究为不当。他人我不知;我自己决不反对唯物史观。 这可以看作是顾先生宣言,他"决不反对唯物史观"的话,很可说明他的态度的坚决。他不但不反对,而且宣布他辨伪古书,把古书、古史的真伪弄清楚,打好这一层根底,作为从事唯物史观要搜取的材料,以辨别古书真伪为"下学",作为利唯物史观者的"上达"。 这不是说顾先生在三十年代已经对唯物史观有完全正确的认识。他把研究分成两种,一种是研究古史年代、人物事迹、书籍真伪,这部分"需用唯物史观的甚少"。另一种是研究古代思想及制度,应当取唯物史观为基本观念。这在实际上,是不同意用唯物史观作为辨伪书的指导思想。另外,直到1947年,他写《当代中国史学》时,还把唯物史观和经济史观混为一谈。但联系当时的文化背景看,胡适始终和马克思主义"对着干",而他的学生顾颉刚宣布"决不反对唯物史观",并且愿把自己的研究作为唯物史观的材料之用,平心而论,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 顾先生的史学思想的进步,可以以下面几个方面作说明。一、坚持进化论,追求历史的光明前途,追求民族的光荣的将来。他说: 大家以为黄金时代在古人之世,就觉得前途是没有什么大希望的了。下半世的太衰颓,正由于上半世的太繁盛。……所以我们无论为求真的学术计,或为求生存的民族计,既已发见了这些主题,就当拆去其伪造的体系和装点的形态而回复其多元的真面目,使人晓然于古代真象不过如此,民族的光荣不在过去而在将来。(16) 进化论成为历史前途乐观主义的思想基础,也是爱国主义思想的思想基础。顾先生办《禹贡》杂志和积极主张抗日的爱国主义思想不是偶然的。 二、"学以致用"的爱国主义史学思想。这和上面有联系。前者是从历史进化上看,这里是从学术的社会价值的认识上着眼。顾颉刚创办《禹贡》学会、《禹贡》杂志,发展了古代的致用思想。他在《禹贡学会研究边疆计划》的《创办缘起》中说: 当承平之世,学不急于求用。……及至国势凌夷跼天蹐地之日,所学必求致用,非当供当前之因应而己,又当责以弘大之效;……以我国今日所处地位之危险,学术上实不容更有浪费,故定其价值之高下,必以需用与否为衡量之标准。 在当时,"强邻肆虐,国亡无日,遂不期而同集于民族主义旗帜之下;又以敌人蚕食我土地,四境当其首冲,则又相率而趋于边疆史地之研究"。边疆史地研究就是"经世之需"。顾颉刚的爱国主义史学思想,又是传统的经世致用的思想在近代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扬。 三、从社会的实际去说明观念形态的问题 1930年10月,顾颉刚先生写的《论〈易·系辞传〉中观象制器的故事》一文,很可以说明这一点。文章批判《系辞》的"观象制器"说。这种说法认为古代各种工具的创造,都是圣人们看了六十四卦的卦象,受到启发后做出来的。有如涣卦({K1D714.JPG}),上巽({K1D715.JPG})下坎({K1D716.JPG}),巽为木,坎为水,圣人看了这个卦象是木在水上,得到启示,就造出船来。顾颉刚说:我认为这种唯心说法太不对了,船,当然是因木头入水不会沉而想出来的,这和"涣"卦有什么关系呢?这种思潮和汉朝京房一派很相同,说不定就是他们搞出来的玩意儿。(17)这就是说圣人头脑中某种观念是从实际事物上而得到某种认识,而不是说圣人先从某个先验的卦象上得到启悟,才造出器物的。顾颉刚在谈《周易》、《诗》、《尚书》等典籍的记载时,很多都反映出他这种史学思想。 四、学术思潮和社会的关系 在燕京大学,顾颉刚编《上古史研究讲义》,写出《帝系考》的一部分,《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是这一部分中的,这篇文章增改以后发表在《清华学报》上。论文后来又用通俗文字改写成叙述性的讲义,1935年,以《汉代学术史略》作为专书出版。解放后,又稍加修改,以《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为书名出版。 顾颉刚的《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说明汉人作伪不是随心所欲,是社会政治斗争的反映,这样一个理解反映顾先生的眼光。童书业评价这篇文章说:"顾颉刚先生近年做了一篇《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这篇文章是当代古史学界一篇最伟大的作品。他把从战国到新代因现实政治造成各种伪古史系统和由伪古史说造成现实政治,整盘清算了一下,详细地说明它发生和经过的情形,其搜证的严密,论断的精确,在在足以表见作者头脑的清晰和目光的锐利。"(18)这是卓识,学说思潮是社会政治斗争造成的,造伪是它的一种反映。这种思潮又转而影响社会。学术思潮,包括造伪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 解放后出版的《秦汉的方士与儒生》,改动的地方不是太多,但却反映思想认识上的升华,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汉代的学术文化现象,揭示学术思潮的本质,看出了"所谓权威的汉代学术的大部分只是统治阶级麻醉民众和欺骗民众的工具"。在这本书的《序》里,顾先生说: 到今天,有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做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指导,我们接受了古人的遗产,就能用了正确的方法作全面的观察。 同时他反思过去"没有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不能从两汉社会的经济基础来分析当时的政治制度与学术思想,这是违背历史唯物论的,是本身的根本缺点。"可见,顾颉刚是自觉拿起唯物史观作为武器分析历史问题,反思过去的学术经历。 顾颉刚先生的史学思想从特有的进化思想到他自觉以唯物史观要求自己,指导研究工作,是一整个进步的过程。在解放前各个不同的时期,他的进化思想有着不同的内容和特点。他的爱国主义史学思想在抗日战争中闪烁着时代的光彩。顾颉刚史学思想发展正是新文化运动主流的影响在不断扩大的反映。由辨古史而引发出新的学问研究,其中有氏族、民俗、民间文学、历史地理、边疆地理、宗教、神话以及诸子等。近代这些文化、史学领域里的成果很多都有顾颉刚先生的贡献在里面。 注释: ①白寿彝师:《历史教育和史学遗产》第186页。 ②《当代中国史学·引论》。 ③见《中国哲学》第十一辑。上面引文分别见同期刊载的王煦华《后记》和顾先生1921年1月13日《日记》。 ④《古史辨》第一册第60页。 ⑤《当代中国史学》第五章第一节《古史研究兴起的背景》。 ⑥《史观》、《李大钊史学论集》第72页。 ⑦《古史讨论的读后感》,《古史辨》第1册,第192页。 ⑧⑨⑩(11)《古史辨》第1册,第60页,193页,第101页,第102页。 (12)《古史辨》第1册《自序》。 (13)胡适:《自述古史观书》,《古史辨》第1册,第22页。 (14)《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附录九》 (15)《古史辨》第4册,《顾序》第22页。 (16)《古史辨》第4册《顾序》第13页。 (17)见《古史辨》第1册,《我是怎样编写〈古史辨〉的?》第23页。 (18)《古史辨》第五册,第660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