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刘向班固所见《太史公书》考(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 易平 参加讨论

章、周二氏各有所见,又未尽然。依章氏说,淮南、刘向等《琴颂》七篇,刘歆原录于《诗赋略·赋家》,又裁篇别录于《六艺略·乐家》,班氏以为重复著录而删之。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条理》卷一进一步肯定了这一说法。(注:《十五史补编》本,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586页。)若如此,班氏乃并省部次,例当称“省”(省家),何故称“出”?依周氏说,淮南、刘向等《琴颂》七篇,“止颂琴而无与于乐”,《七略》录于《六艺略·乐家》,不合类例,故班氏“出”之。若如此,班氏乃调整部次,例当“出”于此(《六艺略·乐家》)而“入”于彼(《诗赋略·赋家》)(笔者案:沈钦韩《汉书疏证》卷二十四即主是说)。然则班注何以亦单称“出”?由是可知,诸家均未达班注本意。
    管见以为,班注单称“出”,是“出篇”。盖《七略》原在《诗赋略·赋家》录有淮南、刘向等《琴颂》七篇(笔者案:即在《汉志·诗赋略·赋家》“淮南王赋八十二篇”、“刘向赋三十三篇”内)。又裁篇别出,复录于《六艺略·乐家》。班氏以为“乐家”所录《琴颂》七篇,既系重复,又所录非类,故径自删省之。其与“省家”和“出”、“入”对举义例之别,即在此。
    以上分析表明,班注单称“出”(出篇)与称“省”(省篇)例都有删省重复之义。这一解释可从第二例“出重十一篇”获得证实。
    《汉志·六艺略》总计语下,注:“出重十一篇”。所出何篇虽不详,但班氏明言此十一篇“重”。考《六艺略》所出重复之篇,只有“乐家”出淮南、刘向等《琴颂》七篇,“春秋家”省《太史公》四篇,合计正十一篇。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条理》卷一曰:
    “出重十一篇”者,“乐家”出淮南、刘向等《琴颂》七篇,(注:见《闲堂文薮》,第206页。)“春秋家”省《太史公》四篇也。
    姚氏此说甚是。准此,班注称“省”(省篇)与单称“出”(出篇)均为删省重复之篇也。然程千帆氏则曰:
    是班氏用语,初亦率尔而书,增或云“入”,省或云“出”,胥无定谊。(注:沈氏《汉书疏证》卷二十四:“今考书中有题褚先生者(自注:《十二诸侯年表》、《建元侯者表》补《外戚》、《三王世家》及《田仁》、《滑稽》、《日者》、《龟策》等传),有无题而知有补缀者,《景》、《武》纪、《将相名臣年表》(自注:迄成帝鸿嘉年)。《礼》、《乐》、《律》志、《韦贤传》等,或是冯商所续也。”据此,则沈氏似已认为班固所省四篇为冯续《史》之文。)
    笔者以为:班注于删省《琴颂》、《太史公》十一篇重复者,并称“出”,是称“省”与“出”浑言无别也。析言之,两者义例有不同。如前所述,班氏删省《琴颂》七篇,乃以其重复录又所录非类;于《太史公》四篇,却只是删省重复之篇,前者称“出”,后者称“省”,区分甚明。于此可见班氏义例严谨,实未可以“率尔而书”,“胥无定谊”论之。
    从班注“省《太史公书》四篇”中,可知他所见《太史公书》出现四篇重文。这四篇既非《七略》裁篇别出重复著录,那它们是从何而来呢?
    (二)班固所见《太史公书》四篇重文来自民间传本
    上文所引沈钦韩氏有班氏省《太史公》四篇“盖《武帝纪》之类重复者”一说,似乎认为这四篇重复之文系后人续补之篇。(注:《十五史补编》本,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560页。)姚振宗氏《汉书艺文志条理》卷一更指认为冯商续《太史公》四篇。姚氏曰:
    案本《志》是篇“都凡”(笔者案:指《汉志·六艺略》总计语)之下注云“《太史公》四篇”,当是冯氏续书。冯氏所续,著录七篇,省四篇,盖十一篇。故班氏、韦氏并云十余篇。(注:《后汉书》卷四十《班彪传第三十》(范晔撰,李贤注),中华书局点校本,1965年版。)
    《汉志·六艺略·春秋家》有“冯商所续《太史公》七篇”,颜师古注:
    韦昭曰:冯商受诏续《太史公》十余篇,在班彪《别录》。商字子商。
    又,《汉书·张汤传赞》颜师古注:
    如淳曰:班固《目录》:冯商,长安人,成帝时以能属书,待诏金马门,受诏续《太史公书》十余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