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社会主义实践在中国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人民日报》 赵曜 参加讨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开始。半个世纪以来,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不断前进。事实证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是成功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表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独特的改造实践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是近代中国长期贫穷落后的总根源。中国人民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拯救民族的危亡,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曾前赴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但无论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还是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所实行的“戊戌变法”,都没有成功。虽然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但最终还是失败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曾试图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却都没有成功。实践证明,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历史重任落在中国无产阶级身上。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从各种各样的主义中选择了社会主义。这是中国人民作出的郑重的历史选择。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无产阶级夺取全国政权这一点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从此就有了在中国大地上进行社会主义实践的条件,中国由此进入了创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
    毛泽东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曾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在旧中国,存在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和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因此,既存在着民主革命的条件,也具备从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前提。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没收官僚资本后所建立的强大的国营经济,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巩固,加上有利的国际环境,所有这一切决定了我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从五十年代初就可以立刻着手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中间不需要再经过一个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了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之间有一个从前者转变为后者的过渡时期的理论。但是,我国在解放前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全国解放后直接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因此,我们不是从资本主义而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这种特殊的过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特点。党中央和毛泽东在1953年提出了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就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简称为“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路线,它使建设和改造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在社会主义改造中,我们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这是对列宁的合作化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没有采取强力剥夺而实行和平赎买,采取了一系列逐步过渡和改造的措施,把对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将民族资产阶级的绝大多数人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一大创举。在总路线的指引下,从1953年到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提前胜利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任务,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同一期间,全国工业总产值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4. 8%,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这说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是符合我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的。不可否认,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我们在工作中出现了过急过快过粗、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的缺点,但这毕竟是第二位的,它同这场伟大的社会变革所取得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中国确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开创了中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是绝不能相提并论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从此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历史上这场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后来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艰辛的道路探索
    毛泽东历来主张独立探索,反对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但是,在建国初我们缺乏建设经验的情况下,他还是主张认真学习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经验。因此,我国的体制和政策,都有不少苏联模式的烙印。到五十年代中期,苏联自己揭开了盖子,我们在实践中也感到苏联某些经验并不好。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经过慎重思考,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一条有别于苏联模式、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这样提出问题,是完全正确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