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社会主义实践在中国(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人民日报》 赵曜 参加讨论

在毛泽东领导下,从1957年到1976年,我们用了二十年时间艰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在探索中既取得了很大成就,也出现过重大失误,遭受过重大挫折。成就包括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就实践上来说,在这二十年中,我们为建设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社会主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发现和开发大庆油田,原子弹、氢弹爆炸,发射和回收人造地球卫星,建设南京长江大桥,修建成昆铁路,都是在这个时期进行的。就理论方面来说,毛泽东为正确指导这场探索,提出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并针对苏联模式的弊端,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观点。例如,针对在苏联学术界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社会“无冲突论”,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观点;针对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完全适应”的观点,提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观点;针对苏联的肃反扩大化,提出了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观点;针对苏联体制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提出了权力下放、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观点;针对苏联的优先发展重工业,提出了农轻重的建设安排;针对苏联文化界死气沉沉,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等等。上述观点,反映了毛泽东急于摆脱和跳出苏联模式的强烈愿望和深刻理论思考。尽管受当时“左”的指导思想的干扰,这些观点在实践中未能很好贯彻,有的甚至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但是提出这些观点毕竟在理论探索方面迈出了第一步,为尔后进行系统的理论探索奠定了基础,为后人的继续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突破苏联模式架设了一座桥梁。其中一些观点至今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另一方面,毛泽东在成绩面前骄傲自满,脱离实际和群众,指导思想发生偏差,对时代和基本国情判断不准确,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理论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又导致在探索中不断失误,如“大跃进”,就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尽早改变我国贫穷落后面貌的愿望而言是好的;但是,高指标,瞎指挥,用大搞群众运动的方法发展生产力,严重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结果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损害。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由于指导思想发展到了极“左”,对国内特别是国际发生的一些事件估计过重,在探索中走偏了方向,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治国,造成十年浩劫,成了一场灾难,使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
    毛泽东晚年的重大失误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既没有可资借鉴的现成的成功经验,也没有适用于一切国家的固定模式,只能依据前人的指引,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带有很大的探索性、开拓性。列宁指出,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准备作几千次尝试,而且,我们在作了一千次尝试以后,准备去作一千零一次尝试”。建设社会主义既然是一个长期探索、反复实验的过程,就既会有成功和成就,又会有失误和失败,而且这两方面往往是相互伴随、相互交织的。当然,指导方针正确,有可能少犯错误和不犯重大错误。但是,毛泽东没能做到。他在探索中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的,发生的失误和挫折也是相当严重的,直到逝世时也未能找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道路。这种错综复杂和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从正反两方面都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毛泽东晚年尽管有重大失误,但他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拓者的历史地位是不容抹煞的。
    成功的道路开拓
    粉碎“四人帮”以后,经过两年徘徊,于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这次全会,在邓小平的领导和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支持下,实现了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作出了工作重点战略转移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从此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二十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好时期。在这次历史转折的整个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一贯重视对社会主义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能够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具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和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总题目,在毛泽东探索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新的探索。在探索中,继承了毛泽东正确的成果,纠正了毛泽东的错误,同时结合新的实践进行新的创造,逐步形成了以“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为主题和主线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并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又逐步形成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而这条基本路线的进一步展开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这条新道路的思想理论基础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可以说,社会主义怎么搞,走什么发展道路,首先是个思想路线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为全面纠正“左”的错误,正确总结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重新探索和开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这条新道路的基本内容是: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的确立,就决定了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只能有一个中心,而不能搞两个中心或多中心。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坚持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坚持对外开放,大胆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国之间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任何一个国家关起门来都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坚持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社会有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两大领域。只有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为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必须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这就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四项基本原则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使三者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坚持正确估计国际形势和实行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
    --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又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道路。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依靠全国各族人民。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斗争中的选择。同时,必须充分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坚持把共产党自身建设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或衰败取决于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肩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邓小平指出,中国问题的关键是把共产党建设好。振兴中华、振兴社会主义,必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上述十项内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大体框架。邓小平在探索这条新道路过程中所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的无价之宝。二十年来,我们坚持走这条道路,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事实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和指导工作,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绘制迈向新世纪的宏伟蓝图,努力造就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执政党建设,正满怀信心地领导全国人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二十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突破了十九世纪的传统社会主义观点,首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是西方发达国家,而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面对这个实际,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后曾经指出:“我们的革命是开始容易,继续比较困难,而西欧的革命是开始困难,继续比较容易。”本世纪的历史发展,充分证明了列宁这个预见的正确性。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党三代领导集体经过半个世纪的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这不仅对中国今后的社会主义事业,而且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必将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伟大复兴。邓小平指出:到下个世纪中叶,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必将走出低潮,重振雄风,再创辉煌,为人类历史做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