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关于中缅边界谈判中的“麦克马洪线”问题之再认识(6)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网 齐鹏飞 参加讨论

注释:
    ①在为数不多的关于该问题具有针对性或重点论述的专题研究中,比较直接而集中地梳理和阐释中缅边界谈判中的“麦克马洪线”问题之解决方式及其影响的文献包括:王士录:《“〈中缅边界条约〉模式”对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影响》,《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报告》,1993年12月第3~4期合刊,第37~48页;赵磊:《中印、中缅边界问题比较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第2期,第72~78页;刘金洁:《中缅边界中的“麦克马洪线”问题及其解决》,《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1期,第87~98页;朱昭华:《“麦克马洪线”问题的争论及其解决》,《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第61~65页。此外,相关文献重点都是对于“麦克马洪线”问题的肇端、历史演变及其性质的分析,如刘耿生:《“麦克马洪线”与档案版本阴谋》,《北京档案》,2002年第5期,第36~38页;吕昭义、李志农:《麦克马洪线的由来及其实质》,《世界历史》,2005年第2期,第39~51页;康民军:《地理原则能论证“麦克马洪线”的有效性吗?——评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印度政府对“麦克马洪线”的一个观点》,《南亚研究》,2009年第3期,第55~67页、第130页。
    ②关于中缅边界谈判的基本历史情况,参见齐鹏飞:《中缅边界谈判的历程及其基本经验》,《中共党史研究》,2012年第1期,第55~65页。
    ③尹明德:《滇缅界务北段调查报告及善后意见》,(1931年),见马玉华主编:《中国边疆研究文库·西南边疆卷四(云南勘界筹边记(五种)、非常时期之云南边疆、滇缅界务北段调查报告)》,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388页。
    ④《缅甸总理吴努报告中缅边界谈判经过》(1960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105-01428-03。
    ⑤《内务部方域司傅司长角今分析中缅未定界线并指出解决悬案之途径》,载《中央日报》,1947年11月25日。
    ⑥张印堂:《缅甸独立与中缅未定界问题》,载《中央日报》,1947年11月25日。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国缅甸边界历史简况》(1954年11月1日—11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204-00496-02。
    ⑧周恩来:《关于中缅边界问题的报告》(1957年7月9日),《周恩来外交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230~238页。
    ⑨金宗英:《麦克马洪线与中缅北段边界问题》,《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报告》,1988年12月第3辑,第48~70页。
    ⑩《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393页。
    (11)如刘金洁:《中缅边界中的“麦克马洪线”问题及其解决》,《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1期,第87~98页。
    (12)杨公素:《沧桑九十年——一个外交特使的回忆》,海口,海南出版社,1999年版,第261页。
    (13)《周恩来会见吴努谈话记录》(1956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传(1949-1976)》(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344页。
    (14)杨公素:《沧桑九十年——一个外交特使的回忆》,第261页。
    (15)Office of the Geographer, Dept of State, United States, "Burma-China Boundary," In International Boundary Study, No. 42, Novermber 30, 1964, p.7.
    (16)《缅甸总理吴努报告中缅边界谈判经过》(1960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105-01428-03。
    (17)《吴巴瑞致周恩来的信》(1957年2月4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传(1949-1976)》(上),第356页。
    (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传(1949-1976)》(上),第348~352页。
    (19)周恩来:《关于中缅边界问题的报告》(1957年7月9日),《周恩来外交文选》,第234页。
    (20)《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中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63~64页。
    (21)《周恩来致吴努的信》(1957年7月26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传(1949-1976)》(上),第357~358页。
    (22)《周恩来会见吴敏登谈话记录》(1957年9月27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传(1949-1976)》(上),第359~360页。
    (23)《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中卷),第81页。
    (24)《周恩来会见吴敏登谈话记录》(1957年10月3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传(1949-1976)》(上),第361页。
    (25)《周恩来会见吴敏登谈话记录》(195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传(1949-1976)》(上),第361~363页。
    (26)《缅甸总理吴努报告中缅边界谈判经过》(1960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105-01428-03。
    (27)《周恩来会见吴觉迎、吴巴瑞谈话记录》(1957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传(1949-1976)》(上),第364页。
    (28)《缅甸总理吴努报告中缅边界谈判经过》(1960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105-01428-03。
    (29)《周恩来总理接见苏联驻华大使契尔沃年科关于中印边界局势的谈话记录》(1962年10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109-03804-01。
    (30)[澳]内维尔·马克斯维尔:《印度对华战争》(陆仁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1年版,第346页。
    (31)《吴努总理在中缅边界条约签字仪式上的讲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文件集》,北京,法律出版社,1960年版,第20页。
    (32)[英]阿拉斯太尔·兰姆:《中印边境》(民通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6年版,第56页、第159页。
    (3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传(1949-1976)》(上),第350~351页。
    (34)周恩来:《关于中缅边界问题的报告》(1957年7月9日),《周恩来外交文选》,第236~237页。
    (35)《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中卷),第26页。
    (36)即使根据中国政府始终不予承认的非法的“麦克马洪线”,独龙江流域的中上游地区也是划在中方一侧的。众所周知,“麦克马洪线”之“中印段”,除个别地段外,基本上是沿着分水岭走的,而“中缅段”是个例外。“麦克马洪线”从底富山口折向东边出了西藏地区后,在独龙江流域,其并未沿着最明显的分水岭高黎贡山的山脊线而行,而是拐了个弯,沿当力卡山往东南走,跨过独龙江,向东攀上高黎贡山直到伊索拉希山口,这样,独龙江流域的中上游地区就留在了中方一侧。
    (37)《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1960年10月1日签订于北京并于1961年1月4日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条约法律司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边界事务条约集》(中缅卷),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版,第14~27页。
    (38)参见《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驻华大使尼赫鲁谈中缅边界、苏伊士运河问题纪要》(1956年9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105-00327-09(1)。
    (39)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员和印度政府官员关于边界问题的报告》,1961年,第158页。
    (40)《尼赫鲁总理给周恩来总理的信》(1958年12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国和印度关于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中印边界问题和其他问题来往文件汇编(1950年8月—1960年4月)》,1960年,第173~174页。
    (41)《尼赫鲁总理1959年3月22日给周恩来总理的信》,载《人民日报》,1959年9月10日。
    (42)《尼赫鲁在议会一月十谈中印关系硬说麦克马洪线是印中国界诬我把印度领土划入自己版图把印度军队越境挑衅反说成是“不断发生中国侵略的事件”》,载《人民日报》,1959年9月10日。
    (43)《九月十一日在记者招待会上尼赫鲁为麦克马洪线多方辩解对在中国大使馆门前举行的示威表示遗憾》,载《人民日报》,1959年9月15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