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刘师培史学思想略论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史研究》 郑师渠 参加讨论

在近代史上,刘师培是一位成败功过分明的人物。在1908年变节前,他不仅是被誉为"东亚一卢骚"著名的革命骁将,而且是公认与章太炎齐名的年轻的国学大师,于推动中国传统学术的近代化,多所建树。既变节之后,在政治上固为人所不齿,身败名裂;在学术上也迅速倒退,黯淡无光。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刘师培前期虎虎有生气的许多思想主张自有其价值在,值得研究。
    本文拟集中探讨其史学思想,以就正于贤者。
    前期刘师培藉史助益革命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从进化的历史观出发,论证共和革命的必然性。刘师培指出,从人类进化的历史过程看,君权不过是人类进化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上古之时,众生芸芸,无所谓君主也,无所谓臣民也"。①后因民起相争,为协调群体计,遂共立君。《尔雅释诂》:"林烝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林烝"二字古皆训为众,《尔雅》训君之义凡十字,而"林烝"二字独冠于"天帝皇王"之上,可见"以君为民立为太古最初之义","此可破中国以君权为无上者之疑"。②不仅如此,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也同样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三代之时,君民共主,但主权在民,"民也者,君之主也","君也者,民之役也"。③只是在禹传位于启,且改禅让为世袭之后,主客易位,君民共主之世才一变而为君权专制之世,而君祸日炽。君主既为窃国大盗,为避免国人反抗,便力行愚民政策。所以中国群体衰弱的原因,归根结底,"不得不归咎于立君",即封建君主制度本身。据此,刘师培引出结论说:今欲固群强国,"必先合群力以去君主"和建立"共和政府"。④共和革命不单势在必行,而且也是天经地义的,因为据卢梭民约论,君既由民立,民自能废君。刘师培的上述见解自多牵强附会,但他据进化的历史观和民约论,驳斥君权神授的谬说和论证共和革命的必然性与正义性,仍然是有力的。所以他在《中国民约精义·魏源》中颇有气魄地写道:"今公理大明,古学渐重于世,逆君叛主谅无敢再鼓邪说以惑天下。吾知忠君顺主之说,将有见于后乘,而一扫数千年积辱沉冤者,虽然盖以待乎吾党。"
    其二,助益革命政略。
    人所共知,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一个致命弱点,是漠视农民的利益与要求,不是主动联合而是排斥农民阶级,从而使自己在强大的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联合势力面前,陷于软弱的地位。但是,其时刘师培却独具只眼,以清晰的语言明确地提出了满足农民土地要求、发动"农人革命"这一重要的政略思想。他在《悲佃农》⑤中说:"既处今之世,……必尽破贵贱之级,没富豪之田,以土地为国民所共有,斯能直合于至公";否则,即便共和告成,农民受地主挟制,所谓选举自由权,也无非徒具空名。而要藉富豪之田,"又必自农人革命始"。这自非偶然。刘师培是在详细考察了中国自古土地制度失平及其与封建等级制的内在联系后,才提出这样重要的见解的。在同一文章中,他指出,"中国自古迄今,授田之法,均属失平"。"富"、"蓄"二字从田,"私"、"积"二字从禾,可见古代以田谷多少区富贫。后贵显者复将力农之役转属农人。"民"为苗黎,"氓"为农民,与民互训,则苗民与农仆同,故"以劳佚之殊,定尊卑之制,夫固自古为然矣"。尤其可贵的是,他还依据历史经验告诫党人,不应将农民视为无所成事的乌合之众,历史上陈涉、吴广等众多农民起义的事实,已"足证中国之农夫,非不足以图大举。"他事实上是认为,共和革命的成功,在很多程度上有待"农人革命"的再起:"世有陈涉、刘秀、邓茂七其人乎,公理之昌可计日而待矣。"刘师培的见解在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但这无损于其自身的价值。他提出"农人革命"的主张,确是缘于对历史与现实联系的冷峻思考,和更多地表现为其"通史致用"思想的深刻了。
    以上事实说明:前期的刘师培所以成就为著名的革命党人,是因其"通史致用"的结果。
    
    从史学领域本身来说,刘师培是资产阶级新史学的积极开拓者。
    20世纪初年,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新史学的发轫期。长期以来,人们对梁启超、夏曾佑等资产阶级立宪派的新史学思想较为重视,但对革命派却注意不够。事实上,后者中有不少人对新史学的创立,同样卓著功绩。刘师培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不仅同样揭出了"新史学"的旗号,而且身体力行,著有《中国历史教科书》、《古政原论》、《周末学术史序》等许多著作,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刘师培的新史学主张,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一、史家当确立新的进化的历史观
    刘师培认为,中国史书记事述制,明晰周详,"然治化进退之由来,民体离合之端委,征之史册,缺焉未闻",⑥即无由阐明历史进化的规律。究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旧史家囿于传统的循环论的历史观。他说,"中国前儒,推论世运,以为世界递迁,一治一乱,终始循环,周流不息。"《易经》之义,言阴极则阳生;《春秋》之义,言乱极则治生;许慎说文解字,"亦曰亥终则复始一也",都无非在强调这一点。但是,随着"进化学理日昌",此种循环论已被证明全然不符合历史的发展,"悉归无验矣"。⑦故史学欲通古今之变,助益群治,便不能不接受西学,确立新的进化的历史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