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 沟通中西学术
钱钟书先生曾撰有《史记会注考证》,以其独特的学术个性与风格,从广阔的学术视野去深入研究《史记》。他的研究方法很有特色,而且心手相应地用这些方法步向《史记》研究中的"浑观其一派之落九天而泻千里"的学术境界中去。钱钟书先生研究《史记》的方法,不仅对于《史记》本体研究是一种再深入,而且对于广泛的文史哲研究都有一定的启迪作用。本文拟从两个方面,对其研究方法作一初步的窥探。 溯源导流瞻瞩通达 钱钟书以极其敏锐而强烈的历史感,藉极其渊博的学识,作溯源导流、瞻前瞩后、上通下达式的研究。钱钟书这种研究方法在《史记》的研究中运用得相当广泛而突出。 一是在历史的不同层面上揭示其丰富的内容与意蕴。在《律分》这一则中,即是用此法。《史记·律书》云:"自是之后,名士迭兴,晋用咎犯,而齐用王子,吴用孙武。"钱钟书先生揭示了:《礼记》之"名士"谓有名而不仕者,《史记》、《汉书》之"名士"则谓有名而犹未仕者、至魏晋则凡得名早于得官者,虽已仕宦贵达,亦仍称"名士",且浸假推及于诸余著名之闻人,原意遂掩。而降及后世,"名士"几同轻薄为文、标榜盗名之狂士、游士,即成了庄子淮南子所讥"卖名声"、"卖名誉",王羲之所呵"噉名客",李谧所斥"卖声儿"。因此后世暴谑也有由来也。随着时事的变迁,"名士"这一概念也已经有了不同的释义,钱先生分成几个历史断面阐释了其内容的变化,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理解。 二是勾勒其历史的轨迹,寻觅其发展的脉络。《史记·高祖本纪》:"母曰刘娼。"司马贞《索隐》:"今近有人云,母温氏。贞时打得班固泗水亭长古石碑文,其字分明作'温'字,云:'母温氏'。贞与贾膺复、徐彦伯、魏奉古等执对反复,沉叹古人未闻。钱钟书先生在这则按语中则指出了金石学发展的轨迹、脉络。他说:阎若璩《潜邱札记》已论六朝人始以金石遗文于经史正讹补阙,举《史记·儒林传》张晏注引伏生碑以证其名"胜"等为例。《颜氏家训·书证》亦自记与李德林同以秦权铭证《史记·秦始皇本纪》之"隗状"。而司马贞正用此法。《后汉书·邓寇列传》"遭元二之灾",章怀注引岐州石鼓文以证即"元元",虽未确当,却可以连类。入宋而金石之学大盛,王国维《静庵文集》续编《宋代之金石学》至谓为"宋人所创学术";以石墨补订史事,遂成风会,如欧阳修撰《集古录跋尾》亦据碑志以是正史传之"阙谬"。钱先生对碑志考证史传,对金石学作了一个扼要而又明了的历史考察,揭示其发展线索。 三是指出史记的某些篇章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史记·李斯列传》:"斯乃上书曰:'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壁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钱钟书先生于此独有所悟,在按语中说:"此书历来传诵,至其命意为后世张本开宗,则似未有道者。"从柳宗元的《送僧浩初序》,《弘明集》的《理惑论》、《广弘明集》的《内德论》,释契嵩《镡津文集》的《原教》,《明文授读》的何乔远《〈琴庄笔记〉序》、焦竑《笔乘》的《支谈》,赵铭《琴鹤山房遗稿》的《与李爱伯同年书》,《谭嗣同全集》的《上欧阳瓣姜师书》,至李宝嘉《官场现形记》,都可以看到二西之学入华,"为二学作护法者,立论每与李斯之谏逐客似响之应而符之契,其为暗合耶?其为阴承也?"因此钱先生指李斯此书的作用和影响是"其命意为后世张本开宗"! 四是探本知流,评判得失。《史记·赵世家》"简子疾,五日不知人。"钱先生云:"此一大节又见于《扁鹊仓公列传》,宜据别见则互有详略之法,加以删改。下文武灵王论变法复与《商君列传》语太相似,谏此取之《战国策·赵策》二,彼取之《商君书·更法》篇,而未参稽稍异其词。武灵王曰:'夫有高世之名,必有遗谷之累',又曰:'夫有高世之功者,负遗俗之累',数语之间,重复无谓;《赵策》只有后一句,不识马迁何故冗迭如此?全书失检类是者不少,贻弹射者以口实,良有以夫。"在《鲁仲连邹阳列传》中有:"鲁仲连曰:'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钱先生幽默地指出:"全用《战国策·赵策》三原文,倘因此得免于王若虚之指斥乎?"陆以湉《冷庐杂识》称"史公以一句纵,一句操",而于"一篇中屡见之者",如此篇之"天下之贤公子也","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云云。钱先生评曰:"殊非探本之论。此节佳文,悉取之《赵策》三,句法操纵,一仍旧贯,未可归功马迁。《晋书·张辅传》载辅论马班优劣,有曰:'又迁为苏秦、张仪、范睢、蔡泽作传,逞词流丽,亦足以明其大才也';辅亦未察此数篇几全采《国策》而成,赞叹之不啻代迁攘善掠美。"钱钟书先生正能探本知流,便能还其本来面目,作出正确的历史评价。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