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美之间的平等和不平等关系(3)
19世纪后六十年的不平等关系 1840年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开始了西方列强频繁侵略中国,使中国处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时期的长达一个世纪之久备受屈辱和欺凌的过程。中国腐朽无能的封建清皇朝的节节败退,使西方列强竞相宰割中国的神圣主权和领土,且胃口越来越大。19世纪40年代,正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领土扩张时期,得克萨斯地区的正式并入美国,美墨战争中美国取得了墨西哥55%以上的领土并获得了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以及俄勒冈地区的获得,共使美国的领土面积增加了312.028万平方公里, 是美国独立胜利后英美巴黎和约确认美国面积的1.36倍,基本上完成了美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大陆领土扩张。(注:黄安年著:《美国的崛起》,第50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这一时期正值美国鼓吹“天定命运”的扩张主义思潮盛行之际,美国对于在远东地区的扩张逐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追随英国对华侵略政策的小伙伴。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将东印度分遣舰队派往广东沿海,根据该舰队司令加尼的建议,美国总统约翰·泰勒于1842年底正式向美国国会提出咨文,要求派遣全权专员来华谋求通商特权。1843年5月8 日凯布莱·顾盛被任命为驻华专使兼特命全权公使,1844年2月顾盛到达澳门后,即与清政府代表进行长达5 个月的谈判; 1844年7月 3日中美双方在澳门附近的望厦村签订了中美五口贸易协定,即望厦条约。这是中美之间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注:阎广耀、方生选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选编--鸦片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57页,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这个条约充分体现了美国在华的“利益均沾”政策,它不仅获得了英国在南京条约中除割地赔款外的全部侵略特权,并且扩大了领事裁判权,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并侵犯了中国的领海权。至于条约中规定美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设立医馆、礼拜堂、延请中国各方士民等(注:李定一著:《中美早期外交史》附:《中美五口贸易章程》,第138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虽然客观上有助于两国人民的接触,但是,这是在有损于中国主权的情况进行的,则是不争的事实。(注:乔明顺著:《中国关系第一页--1844年〈望厦条约〉签订的前前后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泰勒总统就《望厦条约》后美国在华特权给国会的咨文中得意地说,该条约“使我们在与中国的关系中处于一种显然有利于合众国的商业和其他利益的新地位”。(注:[美]詹姆斯·理查森编:《美国总统咨文和文件汇编(1789-1902)》,第5卷,第2211页,1903年英文版。)有中国学者评论说,“当时在华欧美人士都公认《望厦条约》对在华权益的规定,较之《虎门条约》不仅周详细密得多,而且新增加了许多权利。随后中国与欧洲国家订立的商约,都以《望厦条约》为蓝本。从1844年到1860年为止,十余年间的中外关系的实际发展,几乎完全是受《望厦条约》的规范,这是一般人所常忽视的事实。”(注:李定一著:《中美早期外交史》,第13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此后中美之间的不平等关系,随着西方列强进一步加强对华侵略而深化。1854-1856年美国参加了两次修约活动,要求索取更多的在华特权。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虽忙于国内维护和扩大抑或限制和废除奴隶制的争差别,但仍不忘趁火打劫,于1858年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美《天津条约》。至于对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美国为确保在中国市场的利益,曾采取了支持最后统治中国政权者的骑墙策略。(注:阎广耀、方生选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选编--鸦片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02-178页,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19世纪后期,美国对华政策既实行同英法等国的合作外交,又强调确保美国的经济扩张利益。(注:杨生茂主编:《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第158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既不是对拉丁美洲事务的“门罗主义”,也不是对欧洲事务的“孤立主义”,而是酝酿着符合美国利益和具有美国特色的“门户开放”主义。 需要强调的是,美国这时某些扩张主义人士染指中国固有领土台湾的图谋已见端倪。1857年3月10日, 美国驻华公使巴嘉在致美国国务院的文件中公开主张:“如果在加利福尼亚、日本和中国之间开辟一条轮船航线,这里的煤炭供应来源将是最有利的。这些岛屿也许不会长期继续成为该帝国的一部分;一旦在政治上,一如在地理上,同帝国脱离,合众国显然应该占有它。”“如果合众国有这样的意图并且能够为占领台湾作出安排,英国当然不能反对。”(注:阎广耀、方生选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选编--鸦片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80页, 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美国当局虽然否定了巴嘉的建议,不过发生在一个半世纪前的这一未遂事件,却已经让人们警觉地注意到,台湾问题将是中美两国间关系的一个变数。人们也没有忘记,日本在1874年进攻台湾,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占领了台湾。美国政府采取了不光彩的纵容和支持的政策。中国人民有完全的理由对于一个世纪前的日美勾结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径,表示严重的关注。(注:蒋相泽、吴机鹏主编:《简明中美关系史》,第67-69页,中山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阎广耀、方生选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选编--鸦片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第385-399页,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丁则民主编:《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1861-19世纪末)》,第331-332页,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9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末这半个多世纪来,中美关系间的不平等性质日益严重,固然主要责任在于美国政府的对华扩张私利;但是,清末政府的腐朽无能也确实刺激了西方和美国政府的口胃,中国人民一直处于苦难的深渊之中。 尽管如此,中美两国人民间的传统友谊却从未中断。这里有必要特别细加说明的是,19世纪下半叶,中国劳工为美国西部的开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130年前, 美国近代工业化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和联合太平洋铁路,经过包括中国华工在内的美国各族人民的连续七年协同努力艰苦奋战,终于比预计时间提前七年完工。1869年5月10日,由加利福尼亚的萨克拉门托向东689英里与由内布拉斯加的奥马哈向西1086英里的两支铁路大军,在犹他准州奥格登地区的普罗蒙特里丘陵处相接,其中承担最艰巨任务的西段主力正是在美国的华工。这一壮举宣告了美国大陆在经济上真正连成一片,标志美国经济发展开始进入狂飙时期。它预示着美国行将成为面向两大洋的经济大国,同时也充分显示了在美国历史上最初的中国移民潮,对于美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加利福尼亚等美国西部地区的崛起,所做出的永致难忘的历史性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