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是可以想象,那一刻鲁道夫·朱利安尼的骄傲---站在纽约市“新千年城市系列论坛”讲台上,在全场数千听众目不转睛的注视下,在世界各大媒体屏息静气的聆听中,这位连任两届的纽约市市长朗声宣读:纽约,375年来,始终走在全球每一次经济浪潮的最前头! 并非妄言。从荷兰殖民者贸然闯入时的一片蛮荒,到车水马龙接纳欧洲移民的商港,从19世纪末铁花飞溅的全美最大制造业基地,到21世纪初“数控”全球的世界金融、贸易、科技、信息中心,纽约城300年引领时代发展史,不正是“科教兴市”最好的演绎与诠释吗? 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新千年伊始,位于硅谷的惠普和位于休士顿的康柏强强合并,两位巨头一定要各自飞越几千公里,跑到纽约宣布这桩举世轰动的并购案;我们也不难理解,“9·11”事件后不久,比尔·盖茨将微软windowsxp新操作系统的发布地,为什么依然选在了千里外“废墟”中的纽约。 什么叫科教兴市?纽约375年关键词---创新。 冲出“冰雪带”位于美国东北部“冰雪带”的纽约,在二战后第一次感到了寒意。 前两个多世纪纽约的发展可以用“一帆风顺、顺理成章”来概括:濒河临海的优越地理位置、大量移民提供的廉价劳动力、以及工业革命浪潮的席卷,使它由17世纪的货栈迅速崛起为美国进出口大港,并在19世纪末逐渐成为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美国制造业中心。 风云突变“二战”后。科技革命促使产业在世界范围内重新分工,美国西海岸“阳光带”城市崛起,使东北部大量中产阶级和进出口贸易西移,而纽约城区高昂的商务成本迫使原设于纽约的许多公司总部大量迁往市郊。一系列变化使传统制造业中心的纽约急剧地由盛转衰,商场冷清、市容惨淡、厂房抛荒,失业人口骤增逾百万,恶性循环最终引发了1975年纽约历史上最为严重的财政危机。 挫折中却隐藏着机遇。由于战后国际金融交易重点由放贷款转向证券,金融对其它经济领域的影响力极大上升,且进一步向传统金融中心城市集聚;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则加快了信息处理速度,提高了经营决策效率。顺应科技革命形势下知识经济发展的规律,纽约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一方面积极建立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教育体制,一方面依托“世界第一金融中心”之优势,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管理咨询等对人力资本及知识资本要求极高的生产者服务业,变“死拼成本”为“知识提高附加值”。 生产者服务业,被称为“把日益专业化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商品生产部门的飞轮”,所以发展生产者服务业的首务就是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人才。纽约市几十所高等院校纷纷筹建与知识经济衔接的新专业,纽约大学索性将自己商学院研究所设在华尔街,度身定制育精英。同时纽约市通过各种途径争分夺秒强化职业培训,帮助大批失业的蓝领工人走上了金融、保险、咨询等“白领”岗位。与振兴教育对应的是重视科技,利用联邦资金,纽约在市区里开辟出有史以来第一批“高科技产业研究园区”,锲合众多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的科研优势,大力研发高端科技产品。转瞬数年,科教兴市,纽约经济迅速回稳,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生产服务业成为这座城市的主导产业,全球逾一半的最有影响证券公司,逾十分之一的跨国机构总部集中于此,全市在金融、保险、管理咨询等生产者服务业就业人口的比例从50年代的25%增加到46%,产值的增加更是惊人,仅一个华尔街,便贡献了占56%的增长。 顺应科技潮流重塑产业的纽约,在美国东北部“冰雪带”城市整体衰落的情况下一枝独秀,从传统制造业中心转变为世界金融和管理经营中枢,完成了20世纪第一轮产业“涅”。 连通全世界“即插即用”---这个90年代初在纽约几乎家喻户晓的名词,携着纽约登上了信息时代头班车。 这是一个对曼哈顿空置办公楼进行改造、给每间办公室预装联接英特网线路和插口的计划,它与同时推出的减免税政策一起,吸引了数百家网站、多媒体、软件、在线娱乐公司进驻,直接促成了后来名闻天下的纽约“硅巷”诞生。 事出有因。此时的纽约,刚刚经历了又一轮金融风波导致的经济衰退,过于依赖金融业的风险益发明晰,“不能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也恰在此时,冷战结束,“除化学加工和航天工程外,几乎所有高科技领域都被日本赶超”的美国,终于得以腾出手来。1991年,美国国防部专用的 arpanet军事网络,正式解密开放投入商用,这便是如今无人不知的因特网。一网惊天下。 与美国将新通信技术确定为科教兴国突破口相对应,纽约开始了第二轮城市“涅”---打造“世界新媒体中心”。 所谓新媒体,就是传统媒体的内容与因特网技术结合而成的数字化媒体产业。纽约本身是美国头号传统媒体市场和全国仅次于好莱坞的第二大电影中心,数千种报刊、数十家有线电视公司、几百家国家级杂志出版社、财富世界500强中近50家总部和资讯丰富的华尔街,使纽约市具备了向全美乃至全世界提供重要信息内容的能力。 纽约实施“即插即用”计划短短几年,全市高科技企业从2000家猛增至8000家。与“硅谷”的注重硬件不同,纽约的“硅巷”立足于本地区特色,更侧重于数字化内容的开发。纽约人将自己城市的这一创意,豪情万丈地命名为“数字化纽约:连通全世界”。 90年代末,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调查,新媒体产业为纽约市经济作出了提供17万个就业机会和创利100亿美元的贡献,成为纽约市经济领域中最有活力、发展最快的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