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走出僵化的世界发展图式 如果我们认定生产力轴是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主轴,并认定大生产力形态的变革是世界历史各种变革中最大的最根本性的变革,那么,我们就不难认定在两百年前由蒸汽机和冶炼技术带动的那次工业革命是人类一次新的大生产力形态转换的开端。在这两个世界之中,在现代生产力推动下,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都以不同速度和不同方式突破原来的传统农业社会形态,向某种形式的工业社会形态转变,或发生某种适应性的变革。这是人类从8000年前的农业革命以来发生的又一次全球性大变革,就这次变革的广度、深度与速度而言,都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这一点,马克思、恩格斯早在一个半世纪前已指出,“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①b]。这个由现代生产力的第一次革命引发的全球性变革的大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现代化的世界进程”。“现代化”这个科学概念中的“现代”,是从18世纪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一直到今天仍在持续进行的一个大变革时代(顺便指出,当前我国学术界使用的“近代化”一词完全是对“现代化”概念的误解[②b])。 从这个新视角来透视近期世界的大变革,我们今天可以大致看清这次大生产力变化引起的世界性变革的基本线索与趋势。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已经出现过三次现代化的大浪潮,它推动我们这个延续了许多千年之久的农业世界分区分批地向现代工业世界过渡。18世纪后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推动英国进入工业化进程,开创了资本主义方式的现代化。19世纪下半叶出现现代化第二次大浪潮使工业化扩散到西欧、北美和东亚的日本等地区,并使资本主义发展呈现出多模式。20世纪上半叶出现了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发展危机,在连续不断的革命与战争打击下,世界经济发展停滞了30年。但俄国却利用独特的历史机遇选择了崭新的发展方式走上了赶超型社会主义方式的工业化道路。20世纪下半叶,在新的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出现全球性的第三次现代化大潮,把亚、非、拉大片地区推上新兴工业化道路;与此同时,现代工业社会的类型与模式也愈来愈多样化了。但地球上还有一部分最不发达的落后地区迄今尚未进入现代变革的过程。 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不是直线的,而是异常曲折的、复杂的、跳跃的。近两百年世界发生的大变革与大动荡尤为惊心动魄,诡谲莫测。但不管怎样复杂多变,不能被历史短时程的小变化模糊了历史长时程的大趋势。如果说,本世纪上半叶中出现过巨大的发展性危机,仿佛现代生产力已面临不可解救的桎梏,那么,本世纪下半叶出现的新工业革命的大势头,工业化从中心向边缘地区的大推进,区域性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和全球市场经济一体化的新趋势,等等,却明显预示了世界性的大变革进程仍在向深度和广度上发展。 令人遗憾的是,本世纪以来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对现代发展这个主题长期裹足不前,几乎始终没有离开过“崩溃论”、“革命前夜论”、“垂死论”等观点,因而不可能对复杂多变的现代发展进程做出合乎实际的解释。由于把现代工业社会以不同模式和选择的不同道路完全纳入两极对抗的世界政治图式,从而排斥了对现代工业社会的共同基本特征与现代工业世界发展的整体关联性的应有的认识。这是长期以来国际共运中的“左”的路线的思想基础。 三、从新发展观看东亚的现代化进程 下面,我们不妨通过近两个世纪东亚发生的历史巨变,进一步阐明新的历史发展观特别是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东亚,从地理上讲,指的是欧亚大陆太平洋岸的边缘及大陆地带,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半岛、越南、东南亚区域;从文化上讲,大体上是汉字文化圈影响所及的地区。两千年来,这个地区就形成了以中华帝国为中心的一个巨大的独立的古典农业经济-文化圈。从这个角度来看,东亚的历史不同于西亚,更不同于欧洲,很早就具有长时期的整体关联性。19世纪初以来,英国作为一个新兴工业国,以印度为殖民据点,率先侵入马来半岛(当时称为荷属东印度)和印度支那半岛,在40年代又用炮舰叩开中国的南大门,东亚形势为之一变。50年代,美国舰只叩开了日本的大门。60年代,法国侵入并占有印度支那。这样,到19世纪中叶,东亚地区已处在西方新兴工业强国的巨大的经济、军事与政治力量的冲击下,遭遇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挑战。到19世纪末,东亚发生的基本变化是:1.以中华帝国为中心、以朝贡贸易-册封体制为特征的东亚国际体系完全解体;2.东亚被逐步纳入以英国为中心、以远洋贸易-殖民体制为特征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3.全新的资本主义因素--现代商业与现代工业--在这个地区逐步成长、导致东亚原先的农耕社会逐步解体。这些变化可简称之为东亚的内部衰败化与边缘化(即殖民地化)。 但是,由于东亚已被卷入一个新的世界体系的扩张运动之中,入侵的结局就不仅仅是旧制度的解体,同时也是向新制度的转换;而衰败化与边缘化所产生的内压力与外压力又推动了现代民族主义的兴起,由此而引导出各种形式的改革运动与革命运动。所有非西方国家的外源性现代化都是这样被启动的。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与日本的维新运动可说是同时起步的。朝鲜则在70年代宣布开国之后,仿效中国和日本搞了一点不成气候的改革与开化运动。越南则在这一时期前已沦为法国殖民地,于是抗法勤王就成为民族振兴的最初形式。总之,东亚地区的现代化启动从一开始就呈现巨大的差异性。启动以后,由于各种复杂的内外因素的作用,各国以不同方式沿着不同的道路进入了各自的现代变革的进程。 首先,日本式的现代化道路。这是东亚各国甚至也是非西方世界最早取得现代化巨大成功的一个特例。日本是位于东亚边缘的一个岛国,它的农耕文明与稻米文化都受益于中国古典文明,而它的社会结构则是介于中国式的中央专制体制与西欧式的松散的封建体制之间的一种中间形式。日本在19世纪初没有经历内部的衰败化,只受到很轻微的西方冲击(半边缘化),而它吸收西方现代技术的能力却很强。另一值得庆幸的是,明治维新是一次相当和平的政权转移,强藩的革新派与下层武士相结合,仿效德国式的君主立宪,建立了天皇制的现代国家。日本一方面通过渐进的改革直接进入资本主义工业化,另方面通过急速的对外殖民扩张,加深东亚地区的边缘化而使之崛起成为东亚的新中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