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和“平等”是近代美国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两面旗帜
众所周知,美国独立前是英国的殖民地。大英帝国凭借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对北美殖民地实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他们对北美殖民地在政治上实行压制,经济上进行限制和控制,使它完全成为宗主国的附庸。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殖民地人民享受不到与英国人民一样的平等权利,成为宗主国的次等臣民。随着北美殖民地各阶层人民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矛盾的尖锐化,1775年4月, 终于爆发了美国独立革命战争,争取“独立”和“平等”成为殖民地人民的两个鲜明的奋斗目标,也是指引他们将这一神圣事业进行到底的两面光辉旗帜。1783年,美国革命取得胜利后,“独立”和“平等”这两项目标并未完全实现,美国人民为之还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斗争。 一 “独立”之所以成为近代美国人民的一面旗帜,是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的。美国的移民始祖大多数是来自英国的那些承受着王室横征暴敛重压的自耕农、商人、手工业工人和身受英国国教压迫的异教徒。他们告别母国,离乡背井到新大陆来,一是要摆脱沉重的压迫枷锁,二是要建立美好、自由的幸福生活。因此,从最初的殖民地建立时起,独立的倾向就非常明显。正如美国著名史学家比尔德在《美国文明的兴起》一书中说:“清教徒已不受英国国教主教的戒律和国教牧师奢望的约束,逐渐趋于独立;没有经过多少岁月,每个小教会都变成了一个享有自主权的教区”〔1〕。 正是这一初始的“独立”意识成为后来美国人民争取实现民族独立、建立独立国家的动力,成为《独立宣言》发挥得淋漓尽致的美利坚民族的立国精神。随着殖民地经济的发展,殖民地人民摆脱殖民枷锁的愿望日益强烈。然而,北美殖民地人民追求“独立”、“自由”生活的美好愿望、他们要求自由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经济的权利,由于英国各项殖民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以及总督们高压手段而终于成为泡影。俗话说:“压之愈重,反抗愈烈,蓄之既久,其发必速”。英国的殖民压迫加速了北美殖民地人民走向独立的进程。最初那种“趋向独立的潜流”逐渐发展成为奔腾的洪流。早在独立革命前(1775年3 月),弗吉尼亚的帕特利克·亨利就发出“不自由,毋宁死”的庄严口号,它激励着许多仁人志士为独立而奋斗。《独立宣言》更是高举民族独立的旗帜,成为团结全体人民反英革命的战斗号角,它动员了千千万万民众团结奋斗,经过8年浴血奋战,终于在1783 年最终粉碎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取得了独立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正是独立的意识使美洲殖民者逐渐认识到自己是美国人而不是英国人,正是独立的愿望使形成中的美利坚民族日益觉醒、成熟,正是独立的过程使一个个孤立的殖民地联合起来,建立了统一的新国家。 可是,美国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并没有因共和国的建立而结束,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独立的使命仍摆在美国人民面前。斗争正未有穷期。 从政治上看,美国独立革命的胜利仅仅是实现独立的第一步。然而,英国并不甘心其失败,不承认美国的独立,随时准备卷土重来,扼杀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重建它的殖民霸业。争取真正的、巩固的独立仍然是严重的任务。英国不仅在海上封锁、拦劫美国商船,横蛮无理地捕捉美国海员,到1812年战争爆发时已捕捉了美国海员6000多人,捕获或扣留美国船只520多艘,而且还以加拿大为基地, 频繁地对美国东北边境地区进行袭击。他们煽动印第安人与美国农民发生冲突,不断地制造流血事件,严重地影响了美国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破坏了美国的对外贸易。1812年6月18日,美国被迫向英国宣战, 第二次对英战争从此开始,史称第二次独立战争。战争期间,美国军民为捍卫独立成果, 巩固新生的共和国, 英勇抗敌, 狠狠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1814年8月24日,英军从海上登陆,直捣华盛顿, 野蛮地放火焚烧了白宫、国会大厦和其他建筑物。英军的暴行,激起美国人民更高的爱国热情,他们决心把抗英斗争进行到底。第二次对英战争以英国的失败而告终。此后,英国才被迫放弃对美国的侵略,美国政治上的独立成果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后来,在内战期间,美国又面临英、法、俄三国干涉的严峻形势。英国政府明目张胆地站在南部奴隶主一边,承认“南部同盟”是交战的一方,妄图分裂美国,制造两个美国。他们暗中为奴隶主政权贷款,为叛军造军舰。至1862年夏天,一共为他们建造了290 艘军舰,并虎视眈眈地伺机寻找借口进行武装干涉。由于英国工人阶级坚决反对和林肯政府采取了灵活的外交政策,终于使英国干涉美国内战、分裂美国的阴谋彻底破产。通过内战废除了奴隶制度,巩固了联邦政权。至此,美国政治上的独立才算真正得到巩固。但是,美国并没有在经济上获得真正的独立,直到19世纪60年代,从经济上看,美国还是欧洲的殖民地〔2〕。这一方面是因为此时的美国是个农业国, 工业产品主要靠工场和家庭手工业生产,绝大部分商品需要从国外进口;另一方面,美国银行的大部分资本要依赖外国,特别是英国,建立铁路的资金有相当一部分也来自欧洲。有些铁路公司(如伊利诺伊中央铁路公司和宾夕法尼亚中央铁路公司)实际上被欧洲人控制,国家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凡此种种,说明争取经济独立的任务仍然存在。直到19世纪80年代经济独立才算完全实现。 反映在思想文化上,争取和实现真正的独立更加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因为这里面有一个将外来文化融合成独特的美国文化的过程。除了像杰斐逊、富兰克林这些进步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比较善于把外国文化和本土文化巧妙地结合起来外,一般的人都要经历一个吸收、消化、融化和探索的过程,也就是实现外来文化美国化的问题。从历史学上讲,早期的美国史学家多从“原种论”(又称“生源论”)出发,从欧洲的角度解释美国历史,把美国史说成是欧洲史的延续。直到20世纪30年代,特纳边疆学派产生,才打破了“原种论”的旧框框,主张从美国实际特别是从西部来解释美国文化的起源(当然他们完全排除欧洲影响,过分夸大西部边疆的作用,另当别论)。特纳在其《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一文中所说的一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他说:“以前研究美国制度史的学者们过分注意寻找日耳曼的根源问题,而对于美国本身的因素却注意得十分不够。边疆是一条极其迅速和非常有效的美国化的界线。”“因此,边疆不断地向西推进意味着逐渐离开欧洲的影响,逐渐增长美国独有的特点。因此,研究这一进程,研究在这些情形下成长起来的人们,以及研究由此产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结果,是研究真正的美国历史。”“只有把视线从大西洋沿岸转向大西部,才能真正理解美国历史。”〔3〕所以, 特纳的《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一文被称为“美国历史写作的门罗宣言”。这是美国文化独立的一个重要标志。 文学方面,虽然早期美国也出现了被誉为“美国文学之父”的华盛顿·欧文和“公认的第一个采用民族题材的美国作家”詹姆斯·库柏。但是,从主流上看,当时美国还没有摆脱英国文学的影响。直到1820年,由美国作家写的作品,只占全部出版书籍的30%,而英国作家所写的作品仍占70%。1830年,美国和英国作家所写书籍的比例仍为2:3。迟至1840年,美国作家的作品才在数量上超过英国作家,占55%〔4〕。 在相当长时期内,美国社会盛行英国庸俗的流行小说,美国作家模仿英国文学作品的倾向还异常明显。1820年,英国批评家西德尼·史密斯带讽刺的口气说:“美国人没有什么文学……文学都是进口货”〔5〕。19世纪30年代以后,建立独立的美国文学的呼声越来越高。1830年,威廉·埃勒里·钱宁在其《关于民族文学的意见》一文中就批评了模仿欧洲旧传统的倾向,呼吁不要“依靠外国思想来提供精神刺激和享受”〔6〕。 在这方面, 拉尔夫·爱默生是个代表人物。 他的《论自然》(1836)和《论美国学者》(1837)是其代表作。他在《论美国学者》中指出:“美国对外国学识的漫长的学徒时期”即将结束,号召美国作家“奔向生活的千百万民众,绝不能永远靠外国宴席上的残羹剩菜来喂养……这里的事件,这里的所作所为应该予以歌颂,他们要唱出自己的歌。”“每一代新的人都要写出自己的书”。爱默生在《论美国学者》中勇敢地抨击美国文学界的因循守旧习气,为创建民族的、大众化和具有民主精神的文学作品而大声疾呼。这篇作品在当时的文学界和思想界震动很大,被称为“思想上的独立宣言”〔7〕。 爱默生则被称为“一个时代的发言人”〔8〕。然而, 独立的民族文学不是一下子能建立起来的。多卷本的《美国文学史》主编罗伯特·斯皮勒在谈到创建独立的美国文学的艰难历程时指出:“具有自身特点的新文学的出现是一个新国家正在形成的标志。从旧大陆获得政治上的独立以后,接踵而来的便是建立独立文学的呐喊声,问题简单但回答却并不容易”,文学的“新形式不会突然出现”,“新酒必须装进旧瓶”,“我国最早期的文学家一方面有着青年人要与过去彻底决裂的强烈要求,另一方面又在艺术上需要一种传统与范例为其生活的原始材料找到表达形式。因此,他们既天真纯朴,敢于创新,又墨守陈规,自愧不如,亦步亦趋”〔9〕。 虽然一般认为,到19世纪50年代,美国的独立文学已经建立起来,但英国文学的影响却远未消除。直到1894年,美国作家赫姆林·加兰还尖锐地指出:“模仿是几乎所有美国艺术的致命弱点。直到今天,模仿使得美国艺术如此缺乏特性又不自然,它更使人想起人工栽培的玫瑰,而不是自由生长的野花”,“在最初150年里, 在我国的文学中几乎没有民族色彩。它同英国文学很少区别。”〔10〕 可见,不管在政治、经济上,还是在思想文化领域,“独立”始终是近代美国的一面旗帜,也是推动美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争取独立的斗争成为美国人民的神圣使命。在“独立”的旗帜下,具有美国特色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文化传统逐步建立起来了。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