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时代解决土地问题的三个基本理论模式
土地私有制所引起的各种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始终是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思想的中心议题。研究中国封建时代解决土地问题的各种理论,可以加深我们对土地私有制的认识。 一 汉武帝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董仲舒最早分析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矛盾和弊端,并提出了著名的限田主张。 首先,他揭露了土地私有制导致土地兼并,造成了贫富对立。他指出,自土地私有制诞生以后,土地成为私人的财产,可以自由买卖。广大自耕农由于天灾人祸等各种原因,往往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土地,从而丧失土地。另一方面,官僚、地主和大商人则依靠他们经济上和政治上所拥有的强大势力,通过合法购买和暴力掠夺等手段,把大量的农民土地攫为己有,结果造成了土地占有上尖锐的贫富对立。秦“用商鞅之法,改帝国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仟伯,贫者亡立锥之地。又颛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荒淫越制,逾侈以相高。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①董仲舒最早揭示了土地私有制条件下的土地自由买卖必然导致土地兼并和贫富对立的规律。 其次,他揭露了土地私有制条件下,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在土地私有制下,大部分土地为地主阶级兼并、占有,农民则没有或很少占有土地。丧失土地的农民“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农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②“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③农民在政治上还受着封建专制制度的残酷镇压:“重以贫暴之吏,刑戮妄加”。④土地兼并,高额地租,沉重赋役,残酷镇压,这一切使农民无法生存,迫使他们走上起义造反的道路:“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⑤成为封建统治的严重威胁。 董仲舒认为,上述问题的根源都在于土地私有制。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在他看来,奴隶制的井田制度下是没有这些现象的。但井田制难于一下恢复。因此,他主张限制土地私有制的发展,限制私人的土地占有数量。这就是他的限田主张:“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并兼之路。”⑥ 董仲舒没有提出限田的具体界限和措施,他的限田主张,还只是一个原则的建议。汉武帝未予理睬。后来,汉哀帝时期,大司马师丹又提出限田,根据他的建议,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拟定了具体的限田方案,这个方案规定,从官僚贵族到地主豪强,占有土地的数量不得超过30顷即3000亩,给以3年期限处理多余土地, 三年之后占有土地仍超过30顷者,一律由政府没收。自董仲舒提出限田论后,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体的限田方案。但孔光、何武的方案,也由于占有大量土地的官僚贵族的反对而作罢。 此后,限田◆想在中国封建时代不断有人提出。如东汉荀悦、仲长统都有限田主张。唐朝陆贽在建议限田的同时,还提出减租:“参酌古今之宜,凡所占田。约为条限;裁减租价,务利贫人。”⑦宋朝苏洵则提出了一个不限其以往,但限其将来的限田主张。宋仁宗还曾煞有介事地下了一个限田诏:“公卿以下毋过三十顷,牙前将吏应复役者毋过十五顷,止一州之内,过是者论如违制,律以田赏告者。”⑧ 但是,从董仲舒起,所有各种限田主张和方案,一个也没有真正实施。原因在于限田要求与土地私有制原则相矛盾。限田侵犯土地私有权,因而触犯大地主阶级的判益,遭到他们的反对。西晋时,太子舍人、尚书郎李重在反对限田主张时说:“王者之法,不得制人之私也”。⑨这句话,一语破的地点出了问题的实质。所以,尽管两千年间限田的呼声不断,但大地主阶级对土地的兼并和占有,封建国家从来没有真正限制过。 二 井田论是中国封建时代解决土地问题的第二个重要方案 井田论最早是由战国著名思想家孟轲提出的。孟轲主张在国有的荒地上,把耕地划分为井字的方块,然后在这种井地上安置流民,规定百姓“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⑩孟轲认为,百姓有了井地上的百亩之田后,生活有了保障,社会就可以安定,封建统治就可以巩固。 孟轲的井田主张旨在建立封建农奴制的小农经济,而不是要反对封建土地兼并。但它却被后世思想家当作解决封建土地问题,解决土地兼并的圣丹灵药。第一,他们都认为孟轲的井田论就是商、周奴隶制时代的井田制度,是商鞅变法所毁掉的三代圣王之制。第二,在孟轲的井田方案中,农民所拥有的土地都是相等的百亩之田,这和封建土地兼并发展起来之后的“富者田连仟伯,贫者亡立锥之地”的情况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孟轲的井田论因而被视为解决封建土地兼并的最理想的方案了。那些主张限田的思想家,也都把井田当作最高理想,只是因为他们认为井田难于实施,所以才主张限田。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