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奇点”是历史发展连续性与阶段性统一的主要环节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表现为一种连续性和重复性,即本质性的历史问题和现象,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演化消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问题和现象是重复的和反复出现的,具有前后的连续性。所以,社会历史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而最能反映和说明这种统一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奇点”。 首先,“奇点”反映了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复杂的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其进程并不总是顺利和直线的,而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复杂多变的曲折过程,这种曲折性正体现了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从“奇点”的位置来说,在各种曲折性的转折地方,都会发现“奇点”的存在。所以要寻找曲折性的轨迹,只有借助对“奇点”的探索和研究才有可能。如果不探索、发现和掌握“奇点”的分布和位置,是难以具体地描述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曲折性和复杂性的。 比如明末清初存在南明、清朝和农民起义军三股势力的斗争,在这一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有很多“奇点”可供研究,最主要的如清朝入关后的民族政策,体现在剃发令和圈地上;农民起义军能否团结和争取明朝的士绅,体现在对明朝官吏的“拷掠索饷”上;南明能否克服官吏的腐败,重新取得民心,体现在能否制止勾心斗角的“党争”上。所以如果能抓住清朝的剃发令和圈地的执行和停止过程、农民起义军“拷掠”明朝官吏问题以及南明的“党争”,那么明末清初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就会显示出来,并大体上可以看出它的来龙去脉。而从这些“奇点”的研究中,我们就可以大体看到清朝入关前后民族政策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可以看到农民起义军对明朝官吏政策的连续性,也可以发现南明与明末统治阶级腐败的连续性,从而在总体上分析这一段历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看出其发展进程中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其次,“奇点”反映了历史发展过程的相对稳定性。 “奇点”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一般表现为一种转折或凝集的变化点,也是发展演化过程中的平衡点,因为“奇点”的形成正是各种社会力量冲突和集聚的结晶,它所以能形成“奇点”,正是各种力量取得相对平衡的结果。平衡就是一种相对的稳定性,当“奇点”出现的时候,一般也就是某种社会现象相对稳定下来,并能在发展的进程中显示出自己存在和力量的时候。有些“奇点”的突然出现,虽然会打破某种稳定和平衡,但从另一种现象和角度来说,它又代表了一种新的平衡点,是一种新的稳定状态出现的开始,所以它仍然表现了一种新的稳定性。 比如资本主义萌芽因素的出现,从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来说它是一个“奇点”,对封建形态它的出现是个突破,会造成封建社会的不稳定;但从另一种社会形态来说,它的出现正是取得了新的平衡点,即可以代替引起社会不稳定的旧的封建生产关系,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新的稳定的环境。 当然,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任何稳定和平衡都是相对的,它在发展过程中,总是经常被新的不稳定和不平衡所打破,造成了新的不稳定和不平衡。从“奇点”的研究上来说,“奇点”既可以反映相对的平衡和稳定,又可以体现新的不平衡和不稳定,从新的不平衡和不稳定中,再找到平衡和稳定的因素,从而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因为平衡和稳定是历史发展连续的条件,同样没有平衡和稳定,也无法体现历史的阶段性。所以反映社会历史发展相对平衡和稳定的“奇点”,正体现了历史发展过程中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第三,“奇点”反映了历史发展过程的层次性。 历史的发展过程是多层次的,在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人物与事件、远期与近期影响以及政治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等方面,都是交叉作用互为影响的。“奇点”既可能是某个层次某个问题上的平衡点,也可能是几个层次问题的交叉和凝集点。从“奇点”的布局上,我们既可以看到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多层次性,又可了解层次之间的交叉作用和相互关系。所以,“奇点”选择得好,揭示出的历史问题就有整体性和层次性,能反映社会历史发展的本质;“奇点”选择不好,往往会只抓到现象而丢失本质问题,从而在认识上产生片面性。总而言之,“奇点”的选择和研究,常常有个布局和组合的问题,只有选择的“奇点”在布局和组合上得当,才能比较全面完整地说明历史发展中的层次性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