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赵国军:论近代西北回族民族认同的特点(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网 赵国军 参加讨论

近代西北回族在内部社会结构中,不论是在宗教、文化,还是在其他方面,一般会以平常的心理对待,在平和的发展中,也会存在“窝里斗”[15]的纷争,其心理认同处于就事论事的情况,即便是一些教派争论,也是出于派别的角度。对于平常的交往心理,平淡不识或无交往,往往就是一种同族之情感,所以有“天下回回是一家”、“回回见面三分亲”等回族谚语,在西北回族中还有见面互称“朵斯提”⑥、“姑舅”,表示亲近的民族心理认同意识,以及“咱们人”、“自己人”等和西北回族“抱团”、“心齐”的心理认同意识。凡此种种,对内,往往有天大的怨恨,道一声“赛俩目”便“一笑泯恩仇”;对外,则是不管是否与自己直接有关,只要涉及回族,就会团结一致。回族的这些民族认同的心理表现,存在于回族的形成和发展史中。因为,从回族和西北回族的历史发展来看,早期的回族先民作为外来者“蕃客”的角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处于他者的境遇,在回族先民和回族形成、发展的历史中,经历了诸多困难,特别是清末西北回族经历了比较困难的生存局面,是西北回族在心理上认识到只有相互团结在一起,才能得到生存发展。再加之西北回族总体看相对聚居,但在一定区域内则是实际相对分散的分布格局,而西北回族在日常诸如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生活中存在相互依靠的现实,造就了回族和西北回族相互之间的心理上的依靠和认同意识。在近代,西北回族由于受到不同时期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近代西北同族中,一直延续至今尤为明显。回族的这种民族心理认同方式、认同行为,使西北回族在民族行为的动员和民族利益的维护方面尤为重要,从而心理认同成为回族民族认同的一种表现形成,西北回族的民族认同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另外,回族由于信仰伊斯兰教,还有一种一切皆托靠安拉的民族心理认同,对任何事情都奉行托靠安拉的旨意,同时又要自己采取积极的“塞白卜”⑦行为的心理认同意识。这种回族心理行为,在近代西北回族中也表现明显,即使是近代西北回族遭受困难的生存环境也会积极地以“两世吉庆”的心理谋求发展,所以近代曾有记载“入甘肃界,到处见有衣服褴褛形容枯槁之汉民,而回民则较少”[16]。“居民屋宇齐严,身干健壮,什九皆为回族;若门户旧坏,精神萎靡者,不问亦可料其必为汉民也。”[17]“在黄河东岸的,田地是修整得整整齐齐,房屋是收拾得干干净净,人是精神饱满,满面红光;在西岸的,正相反,田畴不齐,房屋破败,人是面黄肌瘦。东岸住的是回回,西岸住的是非回回。”“不仅宁夏如此,甘肃、青海底重要贸易,如羊毛业,如与番人间的各种贸易,回教徒占有极重要的地位……”[18]“汉人十九身体孱弱,衣服褴褛,鸦片烟残害后的苍黄瘦脸挂在多半汉人头上。凡是身体壮实,衣服整齐,骑高骡大马者,都是回回。”[19]这些记载虽有以点代面之疑,也存有失公允之处,但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近代西北回族谋求发展的积极的民族心理认同意识。
    因为民族认同的心理认同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有时会表现,有时会涵化,有时是民族成员个体、有时会是整体或者是局部整体的表现,近代西北回族是一个局部的回族整体,所以近代西北回族的民族心理认同意识,在近代特殊的社会历史中,又显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段和事件中,近代西北回族的这种民族认同心理也表现得不同,既有谋求民族生存利益的起义与反抗斗争,又有不愿联合和求抚的心理;既有团结一致和互为兄弟的心理认同认识,又有服务政府的回族人士镇压回族起义的历史现实;既有安于现状的一面,又有积极革命的一面,凡此种种。近代西北回族的民族认同、心理认同是一个复杂多元、矛盾又统一的民族认同意识,也许这样的表现。正好说明了西北回族在不同社会环境中为了实现和保留民族认同的生存之道,使西北回族历经千年而民族认同得以传承、发展。 
    四、结语
    近代西北回族是回族史和西北回族史上,回族民族认同意识表现得最为明确的一段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等方面,西北回族展现了其明确的民族认同意识、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并且与回族认同中国为其祖国的国家认同意识相融发展。但是,当我们仔细审视近代西北回族的历史,感觉近代西北回族的民族认同思想和民族认同,又好像没有像国家认同那样具体。可以说,近代西北回族的民族认同意识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以宗教信仰为前提,塑造了其民族认同,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使回族文化得以更加凸显,民族认同在谋求民族地位和生存环境中得到发展。
    注释:
    ①有一些研究者在研究和分析西北诸马时,往往侧重或过分强调诸马在西北为政的反面角色,而忽视了他们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是作为当时的地方行政官员和军事主官的角色,是受命于清朝政府或者中华民国成立后的各届政府,是为当时的国家政府服务,即便是马仲英也极力获取“国民政府新编36师编号”和师长之职。只是当时的政治、社会、军事等各方面因素综合导致了他们回族色彩的过分凸显,研究和看待西北诸马从政、从军等问题,必须考虑其作为国家地方行政和军事力量的角色。笔者认为这样才相对符合历史和客观实际。作为近代西北回族的诸马,他们的所作所为有些可能与回族有关,是站在西北回族的角度,有些可能更多的是以政府地方行政官员和军事主官的角色,是站在当时他们所效忠的政府角度而决定,与他们所属的回族并无多大关系。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只能以研究和讨论的具体事例来分析。
    ②对于回族全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目前大多数学者仍持这样的看法,但在现实中,有极少数回族也可能已经不再信仰伊斯兰教,有些并无明确表态,有些可能有信仰基础,但缺乏信仰宗教实践活动等。至于一个人信不信仰伊斯兰教,这是一个看似简单,但却非常复杂的问题,本文不作深究。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西北回族民族宗教氛围浓厚,基本上全民信仰伊斯兰教。从近代西北回族的历史变革和变迁来看,认定近代西北回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应该说是偏差不大。因此本文基于近代西北回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来讨论。
    ③但这一看法不一定确凿,也有学人提出质疑。
    ④在中国传统的节日氛围中汉族等民族都将过春节称为“过年”,视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所以习惯性的也将回族等其他民族最为重要的节日,称为该民族“过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