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泰勒认为:“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就对其可以作一般原理的研究的意义上说,在不同社会中的文化条件是一个适于对人类思想和活动法则进行研究的主题。”(爱德华·泰勒著,连树声译:《原始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第1页)克利福德·格尔茨认为:“文化是指一个群体或社会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包括这些价值观和意义体系在物质形态上的具体化,主要包括人们的思维模式、生存模式和行为模式。”(克利福德·格尔茨著,韩莉译:《文化的解释》,译林出版社,1999年,第5页)威廉斯认为:“文化开始意指‘一种物质上、知识上和精神上的整体生活方式’。”(雷蒙德·威廉斯著,吴松江、张文定译:《文化与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7页)梁启超认为:“文化是包含人类物质精神两面的叶种叶果而言。”(梁启超:《梁启超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第268页)粱漱溟认为:“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文化之本义,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3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9页) ⑥波斯语Duost音译,意为“朋友”。 ⑦阿拉伯语Sabah的音译,意为“途径”、“缘由”、“条件”、“手段”等。 【作者简介】赵国军,南京大学 哲学宗教学系,南京 210032;越国军,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杂志社,兰州 730070赵国军(1976—),男,回族,甘肃会宁人,法学博士,南京大学哲学宗教学系博士后,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特邀研究员,主要从事穆斯林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弗洛伊德主义原理选辑[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375.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1150. [3]金吉堂.回教民族说[N].禹贡办月刊,1936, 5(11);李兴华,冯今源.中国伊斯兰教参考资料选编(上册)[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 247. [4]王伏平.西北地区回族史纲[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 115. [5]杨志娟.族群认同与民族的界定——以回族为例[J].回族研究2000, (4): 5. [6]南文渊.伊斯兰教与西北穆斯林社会生活[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 12. [7]金吉堂.中国回教史[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 6. [8]杨志玖.元代回族史论稿[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2. [9]冯增列.《修建胡太师祖佳城记》碑叙[M].中国穆斯林,1981, (2): 27. [10]杨怀中,余振贵.伊斯兰与中国文化[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5: 135. [11]庄孔韶.人类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343. [12]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1): 107. [13]郑晓云.文化认同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150. [14]马平.回族心理素质与行为方式[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 2. [15]马平.回族心理素质与行为方式[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 80. [16]林競.西北丛编[M].神州国光社,1931: 114. [17]陈庚雅.西北视察记[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 72. [18]白寿彝.西北回教谭[M]//李兴华,冯今源.中国伊斯兰教史参考资料.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 753. [19]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M].天津:天津大公报馆,1936: 159.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