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夏、商、周——中国古代的一个历史发展阶段(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思想战线》 李埏 参加讨论


    历史进入春秋时代,农村公社也进入了它的解体过程。井田日朘月削,治地分田的旧制渐趋混乱,所有制变化了。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局面呢?
    马克思在复查苏利奇的信稿中说:农村公社的二重性,“可能逐渐成为公社解体的萌芽。除了外来的各种破坏性影响,公社内部就有使自己毁灭的因素。土地私有制已经通过房屋及农作园地的私有渗入公社内部,这就可能变为从那里准备对公有土地进攻的堡垒。”〔16〕这个堡垒,在井田中是存在的。至于外来的破坏性影响,首数刀布等铁制工具之进入农村。刀布是农夫普遍需要的生产利器。但它是商品,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得到,因此,它进入农村,便把农村卷入市场关系之中。这无疑是社会经济的一大进步,但对农村公社而言却是具有破坏性影响的外来力量。这样,刀布之类的铁制工具不仅能披荆斩棘、垦荒治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而且也破坏了公社与世隔绝的古老藩篱,使农村的经济乃至社会结构起了巨大变化。这种状况,加之王纲解纽,各国的公室氏室竞相聚敛;暴君污吏慢坏经界;井田旧制自不能延续了。(拙作《试论中国古代农村公社的延续和解体》〔17〕对此略有论述,兹不复赘。)于是,夏商周三代合为一个时代,拉上它的帷幕,告终了。
    这个时代,若只是以传贤传子而与前代相区分,那么,三代以后也是传子家天下,何以不包括进去?这就无辞以对了。只有根据农村公社的井田制,它的起始和终了,作为这个时代的特征,那就无可非议地是一个时代了。
    末了还有一个问题须简略地说一下。这个问题是,这个时代的社会性质是什么?解放以后,由于历史分期问题的讨论,古史专家们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看法。有所谓战国封建论、西周封建论、魏晋封建论……都持之有故,反复辩难,莫衷一是。我曾长期徘徊于诸说之间,无所适从。原因是不易把某种说法完全肯定或否定。例如西周,说它是封建制吗,可是它确乎有许多关于奴隶制的记载;说它是奴隶制吗,它的关于封建制的记载更多。我们似不宜肯定其一,否定其二,避免以偏概全的缺点。为此我犹豫不能决。直到最近,我才感到,所谓社会经济形态是指,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占主要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我们只能说某种生产关系是占主要地位的,而不能说它是唯一的。列宁说过,纯粹的事物是没有的。我国史学界有一些学者主张,〔18〕夏商周三代是封建制,但含有奴隶制。这种论点较切近实际,并非调合折中之论。至于在过渡阶段迳直就是封建制,而未曾先之以奴隶制,是可能的吗?回答是,可能的。上引马克思的信稿中说过:“次生形态包括建立在奴隶制上和农奴制上的一系列社会。”奴隶制和封建制并举。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引马克思的话说:“现代家庭在萌芽时,不仅包含着奴隶制(servitus),而且也包含着农奴制,因为它从一开始就是同田野耕作的劳役有关的。它以缩影的形式包含了一切后来在社会及其国家中广泛发展起来的对立。”〔19〕这段话和上引一段是一致的,同样是很明确的。联系我国古史实际,我们应当如何具体应用它呢?
    复次,还要说明一点:在一个社会里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产关系,那么如何判定哪种是占主要地位的呢?我以为要看主要生产者是什么身份的人。他是奴隶,就是奴隶制;他是农奴,就是封建制。农奴制就是封建制。三代的主要生产者是农夫,是国家农奴。而奴隶呢,是家内奴隶,主要是被役使从事贵族家内劳动。对当时的社会性质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前者而非后者。这一现象是很明白的,是读史者所共见的。这里似可不必再加烦读了。
    注释:
    〔1〕孔子说三代因仍损益,而不上及唐虞的问题, 汉朝董仲舒已经注意到了。《汉书》本传载,仲舒对策有云:“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此言百王之用,以此三者矣。夏因于虞,而独不言所损益者,其道如一,而所上同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以禹继舜,舜继尧,三圣相受而守一道,亡救弊之政也,故不言其所损益也。”按,董氏此说不可从。若如所言,则何以不说殷因于唐礼,而因于夏礼呢?
    〔2〕元陈浩《礼记集说》注语。
    〔3〕《春秋经传集解》隐公十一年左氏注。
    〔4〕《辞海》“礼”字条。
    〔5〕《史记·商君列传》。
    〔6〕〔19〕恩格斯语,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49页、第55页。
    〔7〕〔16〕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50页。
    〔8〕〔9〕〔10〕〔11〕〔12〕〔13〕〔14〕《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文物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69、85、121、125、75页。
    〔15〕见《先秦史论稿》,巴蜀书社。第29-30页。
    〔17〕原载《思想战线》1979年第3期, 收入《中国封建经济史论集》。
    〔18〕例如张广志先生最近发表的论著《奴隶社会并非人类历史发展必经阶段研究》,即持此说,可参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