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年代学研究 司马迁《史记》中有明确纪年开始的共和元年(前841年)是在周厉王被国人逐到彘地以后。也就是说,西周前期从周武王开始,历周成王、康王、昭王、穆王、恭王、懿王、孝王、夷王,直到厉王均无具体年表。为了建立这段历史的准确年代,工程设置了8个专题以联合攻关,现已有了若干成果。 首先是周武王伐纣年代的讨论有所进展。 武王克商之年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关键专题,因为这是商周两个朝代的分界点。这一分界点的推定,对其后的西周来说,影响到列王年数的估算;对其前的夏商而言,又是其积年的起点。 由于文献记载模糊,有关伐纣之年的研究结论各不相同,有影响的说法即有44种之多。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以来,有关专题组在位于丰镐遗址范围内的长安马王村境内进行发掘,找到了一个属于周文王与周武王时期的遗存,即T1探方H18灰坑。这对指认先周文化与西周文化的分界具有界标意义。因为周文王建立丰邑距周武王伐商纣王仅13年时间,所以通过对H18遗存的[14]C测年,再结合天文学的研究成果,就可能排除武王克商之年说法中的相当一部分,一个符合历史真相的商周分界年代有望推出。 其次,琉璃河遗址和天马-村遗址的分期与年代测定为西周若干王年的推定提供了极重要的参照系。 琉璃河遗址是早期燕国始封地,年代可追溯到武王时期。遗址内既有城址又有墓地,材料丰富,文化面貌清楚,层位关系明确,内中还出土“成周”字样的甲骨。该遗址的分期和年代测定,有助于武王、成王等西周早期年代的推断。 天马-曲村遗址是西周时晋国的都邑所在,年代从西周早期至东周,迄未间断。遗址内晋侯墓地中发现的8组17座大墓,初步推断为自晋武侯起前后相继的8位晋侯及其夫人墓。这些墓主的年代可以与西周王世对应起来进行研究。 第三,“天再旦”研究,为周懿王元年提供了一个天文学数据。古本《竹书纪年》载:“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所谓“天再旦”,很可能指的是日出时的日全食:日出前,天已发亮;接着日全食发生,天黑下来;日全食结束,天又一次放明。从理论上说,计算“日全食”必须注意三个环节:日食过程的天光亮度变化;日出过程的天光亮度变化;人眼视度与亮度之间的关系。工程“天再旦”研究专题组利用1997年3月9日在我国发生的日全食而在新疆北部又能见到“天再旦”现象的绝好机会,及时组织了观测,掌握了天光变化资料,证实了“天再旦”现象确实存在,再结合古今学者对“郑”地望及沿革的研究,计算分析了公元前1000年至前840年间中国地区所能看到的全部日食,提出“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应该是一次日食记录,其具体时间为公元前899年。 第四,厉、宣、幽王年研究为推论西周共和元年以前年代奠定了良好基础。工程专门组织有关专家对西周共和前后的厉、宣、幽三王的年代进行研究。研究途径分:铜器形态研究、金文历谱研究、天文学计算等。今年4月,有关专家又集中在一起共同磋商,作综合讨论,达成了许多共识。 第五,新出青铜器资料推进了西周王年的研究。自工程启动以来,十分幸运地发现了一些与西周年代学有关的金文资料,如晋侯苏钟、静方鼎、虎簋、宰兽簋、伯大祝追鼎、吴虎鼎等。对此,工程专家及时进行了研究,有许多创获。 以上三方面,是按照年代顺序来叙述的。其实,工程每一成果的取得,都是多学科联合攻关的结果。例如:文献课题的专家,为工程提供了大量经过论证可信的文献原始资料和经过筛选的有关年代研究的资料汇编;[14]C测年方面,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并完成了技术改造工作,等等。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关国外古文明年代学研究的情况。世界上在中国以外的古代文明,如埃及、两河流域、赫梯、希腊、罗马、印度等文明,其年代学的研究均已有了相当成果。为此,工程特别设置了一个专题对它们的研究状况、方法和问题进行研究,作为本项目的借鉴。 夏商周断代工程两年多来的工作实践证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依靠专家和多学科相结合,有利于解决重大学术问题。工程预计将于明年内提出阶段性结论,而我们追寻中华古文明源头的工作还将继续进行下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