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的历史本质(2)
同民主革命时期一样,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毛泽东在探索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征途中提出一些有益思想,但在晚年却偏离了相结合的正确航向出现了失误。他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在认识上陷入了困惑,在理论上出现了偏颇,从而导致社会主义建设的严重挫折。就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该如何走下去的关键时刻,邓小平拨开迷雾,找准航向,适应时代的呼唤,勇承人民的重托,以大气磅礴的胆识和勇气,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方向。他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此后,邓小平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科学总结历史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依据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逐步形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集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成为指导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产物,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中共十五大不负重望,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并作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重大决策。这是时代的呼声,人民的心愿。 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离不开思想上的升华,一个政党发展壮大,离不开理论的成熟。毛泽东曾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帜。政党的旗帜就是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科学理论。以什么理论为指导,举什么旗帜,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回顾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历程,由于党成功地解决了旗帜问题,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才取得了伟大胜利,一个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才变成初步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阔步前进。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理论成果,是时代呼唤出的科学理论,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一伟大理论成果的直接指引下,才选择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的道路。 实践选择的特色道路 --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 近代中国,国破辱深,民不聊生。为了救国救民,先进的中国人把向西方学习,走西方的路作为苦苦奋斗的目标。短命的百日维新宣告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的破产。路途漫漫,中国革命几经挫折。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黄龙旗倒,五色旗立,国家进步的阀门打开了,但共和国的成果瞬即淹没在封建军阀的一片混战之中…… 正当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道路遭受挫折时,一条崭新的道路正展现在中国人的面前。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一个广大工农群众当家做主的新国家的诞生,使中国人民看到了新的前景,看到了自己民族解放的希望,这就是走俄国人的道路,社会主义救中国。 年青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以俄国为榜样,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亦步亦趋的开始效仿俄国的革命道路。但是,由于他们对中国特殊国情认识不深刻,照搬苏联经验,犯了严重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使中国革命遭到一次次挫折。从井冈山到遵义,中国工农红军浴血悲歌……挫折与失败使我党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走有自己特色的革命道路,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国情决定或制约着社会发展道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血与火的斗争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正确地把握了中国国情,开拓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即在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首先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夺取政权,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然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其具体实现途径则是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为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政权,进而对资本主义实行赎卖的办法,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个体经济通过互助合作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概括起来就是经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这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突破了马克思、列宁关于世界上只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两种革命和两种类型国家的传统论断,而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新概念、新学说。这就为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架起一座桥梁,打开一个通道。实践证明,特色革命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就是沿着这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所取得的辉煌成果。 列宁有一句名言:“坚冰已经打破,航线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但这并不意味着前面就是顺风顺水的航程。尽管毛泽东在西柏坡遥望天安门时曾告诫,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但以后的路,其艰难、其曲折,即使像毛泽东这样的伟人也难以预料。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崭新的课题,也是当代中国面临的艰巨任务。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探索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进行了艰辛的尝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也犯了严重的错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共和国的航船在弯曲的航道上艰难航行了近30年,经受了风吹雨打,终于觉悟到建设社会主义还有未被我们认识的必然王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始了新的探索。在1978年12月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成为开辟新道路、再创共和国辉煌的宣言书。十一届三中全会,毅然决然地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堪称“中国第二次革命”的伟大开端。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此后,这一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给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一个科学的定位;党的十四大又给我国引上了市场经济之路;十五大确立了调整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