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的历史本质(3)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它既区别于资本主义现代化,又区别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传统社会主义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它需要解决的是在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农业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问题。关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五大,都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进行了阐述。根据社会主义本质、现阶段的特殊国情及上述党的文件三方面综合考虑,可概括为下列几个方面:(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及与之相应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吸收世界一切先进文化相结合,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4)优化产业结构,把农业放在首位,逐步形成同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一、二、三产业的合理结构,使国民经济协调发展。(5)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作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6)走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具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道路。(7)实行“一国两制”方针,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祖国统一的道路。综上所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可集中概括为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总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继毛泽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之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找到的又一条特色道路。它使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它将以中国式社会主义的崛起,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为全世界所瞩目。 举世公认的历史巨变 --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实现现代化,复兴中华,这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和不懈追求,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自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中华民族蒙受巨大屈辱,国家濒临灭亡边缘,到2000年中国在社会主义基础上进入小康,大踏步走向繁荣富强,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百年。在这百年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取得了两次历史性巨变。第一次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取得的,其显著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具体表征: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废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任人宰割、受尽欺凌的屈辱历史,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独立主权国家,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中国人民当家做了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中国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人民摆脱了被压迫、被剥削的境地,走上了自觉建设新生活的道路,“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4](P343)。三是基本上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国几千年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这次历史性巨变,为现代化在中国的发展打开航道,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领导下继续的一场新的革命。其显著标志是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业绩。具体表征:一是改革如滚滚春潮,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经济到政治、文化、科技、教育以及其他领域,波澜壮阔,势不可档。二是对外开放全面展开,从第一批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特区到海南建省全岛办大特区,从开放沿海14个城市到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为沿海经济开发区,从确立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到沿海、沿江、沿边的全方位开放,中国的对外开放呈现出跳跃式的发展。三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翻两番”的建设目标提前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五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人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这是一场拨乱反正、全面改革的进程;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进程;是逐渐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的进程。在这次历史巨变进程中,我们党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邓小平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领导下的两次历史性巨变,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开天辟地的深远意义。首先,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两次辉煌。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民族尊严和自豪,“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4](P344)。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上也高度地评价说:“这是中国从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5]。第二次历史性巨变,初步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面貌,中国人民过上了小康生活,使中华民族历史再度显现出辉煌。其次,它使社会主义旗帜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谷的严峻形势下,高高飘扬。自十月革命第一面社会主义旗帜成功地树起以后,中国共产党高擎着它,几经风雨,终于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江泽民总书记说:这“是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大胜利”[5]。然而,世界风云变幻,在20世纪末,面对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解体,我们党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我们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在中国人民自己选定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硕果累累,成绩骄人,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不断谱写新篇,向世界展示着社会主义的中国“风景这边独好”。第三,它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色彩,把马克思主义推向新阶段。两次历史性巨变是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的,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结合的理论成果。两次历史性巨变的取得,有力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