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是最富创新精神的党(3)
三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充分表明:不断创新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功的最重要的经验,创新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最宝贵的精神。创新精神蕴涵着党的全部理论灵魂和实践品格。在新世纪里,在新形势下,“任何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都不利于党和国家的事业。”[8]要更好地把党和国家的事业推向前进,要继续谱写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使中华民族以更加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不断创新的历史经验,坚持和发扬党的创新精神。 坚持和发扬党的创新精神,实质上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根本原则。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是最富创新精神的党,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一根本原则的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8]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本质要求。从本质上说,马克思主义就是一种科学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从未以为自己发现了包罗一切的绝对真理,提供了包治百病的万应灵药,找到了解决人类所有问题的现成答案,而只是要求人们运用它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和解决人类社会实践中的新问题。创新也是实践的本质特征和本质要求。人类实践的目的是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世界的内容是无限丰富的,其运动变化又是无始无终的,因此,人类的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的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下进行的,不可能穷尽和终结对世界的认识与改造,但它又总是在深化与扩展着这种认识与改造。这样,人类的社会实践就必须是,也必然是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的。中国共产党所从事的事业是伟大而全新的实践,加倍需要开拓创新的精神。 坚持和发扬党的创新精神,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创新必须解放思想,因为创新必须突破旧有知识、旧有观念、传统势力和思维方式的习惯性、常规性的束缚。创新必须实事求是,因为突破过时的不符合事物已经变化发展的真实状况的旧思想,是为了求得符合客观真实,符合客观规律的新认识。创新要解放思想,绝不是随心所欲地标新立异和不切实际地胡思乱想,真正的“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4](P364)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过程反复证明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创新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胜利的思想保证和永葆生机的法宝。只有坚持这条思想路线,党的事业才会有所创新、有所前进,我们的党和国家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否则“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4](P143) 坚持和发扬党的创新精神,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创新是探索新知,要提出别人没有提出过的见解,解决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这要求创新的主体必须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坚持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别人的经验、别人的帮助是需要的,但立足点必须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否则人云亦云,东施效颦,只能因袭陈俗,抱残守缺,毫无创新可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能不断创新,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是一条重要的经验。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中,也曾有过许多不能、不敢或不想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而导致革命失败的教训。正是这种惨痛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人更加深刻地懂得:“各国的革命和建设要靠各国自己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9](P302)正是立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自己的探索中,终于走出了自己独特的革命和建设新道路。 坚持和发扬党的创新精神,必须批判地继承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虽然一切创新活动都是探索未知的,但这绝不意味着创新可以脱离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进行。创新是人们在对已有知识经验重新组合,深化认识的基础上作出的新发现、新发明,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继承和创新是辩证的统一,没有创新,谈不上真正的继承,没有继承,也谈不上有所创新。中国共产党坚定地以人类优秀文化的结晶--马克思主义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但并没因此“忽视中国文化遗产和非马克思主义的外国思想的价值”,[2](P191)哪怕是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的东西。它深深地懂得:“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6](P373)但是这种吸收和借鉴不是无条件地盲目地照搬照抄,而是批判地继承。批判地继承就是创新,就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结合新的实践进行新的创造,达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目的。坚持批判地继承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为中国共产党不断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素材,这正是它最富创新精神的奥秘所在。 坚持和发扬党的的创新精神,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创新的源泉是实践,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8]脱离了群众,就不能从广大群众的实践中吸取营养,从而也就难于创新。中国共产党能够在中国革命长期处于敌强我弱的形势下,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谱写自己生命的新乐章,能够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千曲百回的征途中,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不断开辟自己的新道路,这和它拥有一条始终和人民群众保持鱼水相依,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的群众路线是分不开的。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要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种正确对待群众的观点和领导群众的方法,使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力量,都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不竭源泉。 坚持和发扬党的创新精神,必须始终牢记共产主义的理想。创新精神需要理想来支持,理想越远大,创新的意识愈强烈,理想越崇高,创新的意志愈坚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是最富创新精神的,就是因为它的理想是最远大最崇高的。共产党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远大而崇高的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创新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它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指明了中国共产党不断创新的正确目标和方向;它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赋予了中国共产党不断创新的勇气和信心;它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坚强了中国共产党不断创新的意志和毅力。“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今天我们要战胜艰难险阻,开拓创新,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场中国第二次伟大革命的胜利,仍需要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牢记“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6](P110) 坚持和发扬党的创新精神,必须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创新,就必须艰苦奋斗。“奋斗就会有艰辛,艰辛中孕育着新的发展。这是一个普遍规律。”[10]人类社会的每一个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都是在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自我的奋斗中实现的。创新的过程就是艰苦奋斗的过程。一分艰辛、一分收获,纵观整个人类探索创新,进步发展的历程,每一步都是艰苦奋斗的结果。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也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是最富创新精神的,就是因为它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铸就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英勇牺牲,不怕千难万险,始终一往无前,一次又一次谱写了历史的新篇章,也使中国共产党自身历尽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不断自我更新,不断提高升华,成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参考文献】 [1]江泽民。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2]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3]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刘少奇文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江泽民。在中国科学院第十次、中国工程院第五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0-06-07. [8]江泽民。关于改进党的作风[J].求是,2001,(1)。 [9]周恩来选集:下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0]江泽民。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9-10-02.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