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论英国罗拉德派运动的历史地位(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 毛亚娅 参加讨论

在英国历史上,罗拉德派虽然屡遭教俗统治者的残酷迫害,然而罗拉德派长期的活动与起义却从未停止。即使15世纪中期以后转入地下,罗拉德派却依然存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为了捍卫威克利夫学说和罗拉德派的教义主张,不少虔诚的信徒被活活烧死在火刑柱上,可歌可泣!一个民族有了这种精神,便会不畏强暴,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罗拉德派运动在欧洲的影响
    中世纪英国罗拉德派的教义、主张和罗拉德派运动的影响也不仅仅是英国范围内的,它还波及到了欧洲其他国家,特别影响了波希米亚乃至德国的宗教改革。
    约翰·胡司(约1371-1415年)在波希米亚掀起的宗教改革与英国威克利夫宗教改革及罗拉德派运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罗拉德派是威克利夫学说直接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威克利夫学说对胡司宗教改革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罗拉德派的活动来实现的。
    由于教俗统治者的残酷迫害,一些威克利夫信徒逃到了波希米亚,其中有个叫彼得·潘恩的信徒,从宗教法庭逃出后到了波希米亚,成为胡司派中最杰出的人物之一[28]。加上捷克与英王的联姻(1382年),两国的频繁往来,使“威克利夫的著作很早就从牛津传到了布拉格”[29]。当时的波希米亚青年,很多人到牛津大学留学,而当时的牛津大学正是罗拉德派活动的中心和大本营。一些留学生取得或转抄了威克利夫的作品,并带回波希米亚。胡司的门生、布拉格的杰罗姆,1399-1401年留学牛津,带回了威克利夫的《三人谈话录》、《论圣餐》等著作。胡司直接受其影响,他对威克利夫著作中的许多观点深表赞同,并承认自己是威克利夫的学生。1414年在康斯坦茨会议上受审时,胡司公开声称:“我想威克利夫会得救。我认为,要是他被罚入地狱,我的灵魂会追随他而去。”[30]1402年,胡司出任布拉格大学校长,教士会议要求将布拉格大学中甚为流行的威克利夫的文章和言论清除出校,遭到胡司等人的断然拒绝。1408年,胡司被开除教籍。在以后的许多年中,胡司写了他的主要著作,或为拉丁文,或为波希米亚文,“几乎全受有威克利夫的启示影响”[31]。权威学者认为,他的重要著作《论教学》在观点上“与威克利夫的同名著作完全一致,实质上可以说只是后者的翻版”[32]。胡司也反对幻想式崇拜、耳语式的告解和繁文缛节的宗教仪式。他以威克利夫和罗拉德派为榜样,积极倡导用方言和民族语言作礼拜和传道,并亲自用波希米亚语翻译了《圣经》。胡司正是“站在他的捷克先辈们所准备的基础上,而且利用了英国宗教改革家约翰·威克利夫的学说”[33]。威克利夫学说对胡司宗教改革产生的这种深远影响,不仅应归功于威克利夫本人的贡献,而且应归功于罗拉德派的活动。正是罗拉德派直接继承并传播了威克利夫学说,使之得以对日后的宗教改革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如果说威克利夫学说和罗拉德派教义对胡司宗教改革的影响是直接的,那么它对16世纪德国马丁·路德(1483-1546年)宗教改革的影响则是间接的。“威克利夫的理论通过胡司的著作和胡司派信徒的手抄本促进了后来的宗教改革”[34]。威克利夫学说及其罗拉德派教义,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建立民族教会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廉价教会的先驱者。罗拉德英文《圣经》是反对天主教传统《圣经》的渊源。1516年,伊拉斯莫译出的英文《新约圣经》出版,它更是马丁·路德译出的德文《圣经》的滥觞[35]。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集威克利夫和胡司理论之大成,他的著作和演说,许多是以威克利夫和胡司的思想理论为依据的。1523年1月,亨利八世给萨克森选侯的信中说:“路德派新教是不折不扣的威克利夫主义”[36]。在1524年4月的沃姆斯宗教会议上,路德受到谴责,认为他“只是重蹈威克利夫与胡司的覆辙……”[37]。当然,威克利夫与路德虽然主要思想是一致的,但也有很大区别,威克利夫的学说没有超出中世纪范畴,而路德则是早期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威克利夫作为开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之先河的宗教改革家,其宗教改革思想深深影响了此后长达两个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其间,罗拉德派的活动与起义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16世纪,罗拉德派运动的复兴,“有助于为16世纪接受路德思想开道”[38]。17世纪的英国教士兼学者富勒在写到威克利夫学说的传道者(即罗拉德派)时说:“这些人是反对敌军的尖兵,后来上帝派路德接替了他们。”[39]与此同时,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反过来又促进了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16世纪初,路德教传入英国,罗拉德派以满腔的热情欢迎新盟友。1523年,伦敦主教童斯达尔写信给伊拉斯莫说,路德教并不是“什么有毒的新奇东西,它只是给大群威克利夫异端派添加新武器而已”[40]。罗拉德派促使亨利八世承认路德教义中的“唯信称义”等重要内容,从而推动了亨利八世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
    在中世纪后期的英国历史舞台上活跃了一个多世纪的罗拉德派,以其活动和成就,在英国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但是也必须指出,罗拉德派也和中世纪西欧其他异端派别一样,不论它是多么激烈地反对罗马天主教会,反对封建的统治秩序(其中的激进派),但它毕竟还是唯心主义的宗教思想体系。事实上,在基督教处于万流归宗地位的那个时代,人们不可能真正摆脱神和宗教幻想的束缚。因此,不论什么形式的异端,都不会真正给人们指出取得自由、平等、解放的道路,这是由宗教本身的消极性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在充分肯定罗拉德派和罗拉德派运动的积极作用和影响的同时,也要看到它的局限性。
    注释:
    [1][7][8]G.Leff《中世纪后期异教》,纽约1967年版,第585页、605页、605页。
    [2]《大英百科全书》第14卷,伦敦1964年版,第340页。
    [3]根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5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第483页;M.Mckisack《十四世纪1307-1399》,牛津1959年版,第517页。
    [4]J.R.格林《英国人民简史》,纽约1988年版,第259页。
    [5][34]Anne Hudson《英国威克利夫信徒作品选集》,剑桥1978年版,第24-29页、4页。
    [6][21][24][40]阿·莱·莫尔顿《人民的英国史》下册,三联书店1976年版,第172页、173页、172页、173页。
    [9][16]M.H.Keen《中世纪后期的英国》,伦敦1975年版,第243页、245页。
    [10]F.E.霍利迪《简明英国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6页注。
    [11][12]M.屈威廉《威克利夫时代的英国》,伦敦1920年版,第350页。
    [13][17][18]Margaret Aston《罗拉福派与宗教改革》,《过去与现在》第49期(1964年)。
    [14][30][31]《从威克利夫到路德》,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第18卷,1977年台北版,第173页、245页、246页。
    [15]Edmund King《中世纪的英国1066-1485》,牛津1988年版,第242页。
    [19]C.Hill《从宗教改革到工业革命(1530-1780)》,企鹅丛书,英文版1980年,第17页。
    [20]G.E.Culington,J.H.Jackson《英国史》,剑桥1954年版,第170页。
    [22][29][32][39]G.F.穆尔《基督教简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28页、207页、208页、334页。
    [23]希尔顿、法根《1381年的英国人民起义》,三联书店1956年版,第194页。
    [25][38]莱登·罗柏兹、大卫·罗伯慈《英国史》上册,台北1965年版,第234页。
    [26]Kurt Aland《基督教会史》上册,费城1985年版,第388页。
    [27]温斯顿·丘吉尔《英语国家史略》上册,新华出版社1985年版,第334页。
    [28]弗朗蒂舍克·卡夫卡《捷克斯洛伐克史纲》,三联书店1973年版,第56页。
    [33]鲁勃佐夫《胡司战争》,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81页。
    [35]R.Lockyer《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时期的不列颠(1471-1714)》,伦敦1979年版,第47页。
    [36]N.H.奥西诺夫斯基《托马斯·莫尔传》,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86页。
    [37]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宗教改革》,台北1977年版,第31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