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在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俄国和美国等欧美国家先后发生工业革命。这场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以工厂制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中心的生产技术及管理方式的巨大变革,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一次飞跃。工业生产量、劳动生产率和人均产值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在1820~1980年的160年间,16个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总量增至60倍,劳动生产率增至20倍,人均产值增至13倍。1870年,实现了工业革命的英、美、德、法四国的工业生产量占世界工业生产总量的78%。 工业革命建立起来的新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封建生产关系比较起来,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成为摧枯拉朽的巨大力量。在新的生产方式面前,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封建制度残余和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迅速土崩瓦解。1848~1849年,欧洲许多国家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德国经过多次改革,告别了农奴制度,并经过三次战争,结束了德意志国家的分裂局面(1871年)。俄国沙皇政府在农民斗争的压力下,被迫颁布法令,废除农奴制度(1861年)。意大利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1861年)。美国通过内战(1861~1865年),消灭了南方种植园奴隶制,将南方纳入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轨道。这些事件集中地发生在19世纪中叶,绝不是偶然现象,它闪都与工业革命的胜利进军有着密切联系。 工业革命在使经济基础发生革命性变化的同时,也使社会阶级结构和整个上层建筑领域随之发生根本变化。欧美各国经过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和一系列改革,扫荡了封建主义的残余,推进了资产阶级民主,建立了现代国家制度,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并将其输出到全世界。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平衡,使世界经济、科学文化、军事和政治的重心从亚洲古老文明国家转移到欧洲和北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迟缓的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成为欧美工业国侵略和掠夺的主要对象。 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扩张性的,它的发展不会局限于某一个国家或地域,必然会向全世界扩展。特别是在进入工业资本主义阶段以后,率先走上工业化道路的英、法、德、美等国,因机器大生产使生产能力成十倍、成百倍地提高,生产出来的产品远远超出了本国市场的吸纳能力,以致产生生产过剩危机,迫切需要向国外扩大市场。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也急需从其他国家获取廉价原料和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优势地位,使这些国家获得大量超额利润,形成剩余资本,需要到欠发达国家和殖民地去寻找有利可图的投资场所,在那些地方建立采矿业和原材料初级加工工业,开发农业,利用当地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以赚取更多的超额利润。以上因素推动欧美主要工业国家掀起规模空前的殖民扩张浪潮。 工业革命不仅刺激了欧美大国的扩张欲望,也使它们掌握了向外扩张的物质手段。汽船的发明极大地缩短了穿越大洋的时间,提高了安全性,降低了运输成本,更增强了海军的战斗力;铁路运输的发展、公路的改进及汽车的发明,提高了陆上运输能力;机器制造和冶金工业的进步使军火工业得到相应发展,这就使欧美列强的军队在武器装备上压倒了亚非拉落后国家;建立在机器生产基础上的工厂大工业生产出的质优价廉的制成品具有无以伦比的竞争力,可以毫不费力地打开非工业国家的大门,成为“和平”征服的得力工具。 19世纪,特别是该世纪的最后30年,是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外扩张、争夺殖民地最疯狂的时代。其争夺的范围从亚洲和非洲大陆沿海、河口地带向内陆延伸,一切可以开发的地区都变成了殖民主义的掠夺对象。 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是最大的殖民帝国。亚洲经济比较发达的文明古国是英国掠夺的首要对象。英国在完成对印度征服的同时,先后对缅甸、阿富汗、伊朗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占领亚丁、新加坡、马来亚、沙捞越、北婆罗州、文莱、阿富汗、缅甸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把它们变成英国的殖民地或保护国。英国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强行打开中国大门,迫使中国政府割让香港等地、赔款和开放通商口岸,把中国变成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 法国于19世纪80年代征服了印度支那。1854~1860年期间,法国还多次侵略中国。 非洲是西方列强争夺的最后一块大陆。非洲早就是欧洲强国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它们在沿岸地区建有商站和据点。19世纪70年代,列强瓜分非洲进入一个新阶段。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北非成为英法两国争夺的焦点,埃及于1882年沦为英国殖民地,然后英国人溯尼罗河而上,占据苏丹和尼罗河流域,并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占领了南非和东非的广大地区。法国则把北非和西北非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建立了从地中海到几内亚的法属非洲。刚刚完成工业革命的德国也参加了掠夺非洲的行列,于80年代夺占多哥、喀麦隆和西南非洲。意大利、比利时、葡萄牙和西班牙也参与了瓜分非洲的争夺。 美国的殖民扩张首先是针对印第安人占领的中西部地区。殖民者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向西扩张领土,背信弃义地破坏与印第安人签订的一次又一次协定,大肆屠杀印第安人,强占他们的家园。19世纪40年代,美国发动对墨西哥的战争,吞并格兰得河以北的墨西哥领土,其版图比法、德两国领土面积的总和还要大。这样,美国的版图就从大西洋沿岸推进到太平洋。美国还染指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从1866年起,三次侵犯朝鲜,强迫其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商港。它在“门户开放”的幌子下,向中国渗透,于1844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望厦条约》。1898年,它又发动美西战争,吞并古巴、夏威夷群岛和菲律宾。 拉丁美洲各国原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在1810年至1826年期间,拉美人民经过独立运动,纷纷获得独立。英、法、美等国资本利用新独立国家在政治经济上的软弱地位,乘虚而入,通过奴役性贷款、直接投资、不平等贸易和移民等方式,掠夺该地区资源,剥削其廉价劳动力,控制拉美国家的经济命脉,使其沦为事实上的半殖民地。 工业革命在使西方列强加紧殖民扩张的同时,还改变了对殖民地的掠夺方式。在前工业资本主义时期,掠夺殖民地的主角是商业资本及其所控制的特许公司。它们在殖民地虽也进行经济开发,但更多地是通过直接掠夺、强迫纳贡、不平等贸易等方式进行掠夺。这些活动在殖民地还不足以造成根本的社会经济变化。工业革命开始以后,西方工业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了对殖民地的经济开发,把殖民地变成推销工业品的市场、原料供给地和投资场所。从此,殖民地成了工业资本的剥削对象。 19世纪以前,欧洲国家在非洲除掠取黄金、金刚石、象牙等贵重物品以外,主要是猎获黑人,从事奴隶贸易。工业革命开始以后,西方资产阶级认识到,把非洲变成工业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对它们更为有利,于是原来从事奴隶贸易的国家转而采取反对奴隶贸易的立场。英、荷、葡、西、法等国在19世纪头20年都先后宣布禁止奴隶贸易。欧洲工业国需要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来开发那里的矿山和土地,以便获取更多的超额利润。 大洋洲在1820年是英国的罪犯流放地。从1840年起,英国停止向那里流放罪犯,转向经济开发,大量移民,在那里开采黄金等矿物,发展养羊业,使大洋洲成为“‘约翰牛’的羊毛袋”,同时在那里建立了英国模式的政治制度。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先是通过东印度公司进行的。在工业革命中兴起的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反对东印度公司的垄断地位,要求开放印度和东方市场。1813年,英国政府取消了该公司的垄断地位。从此,廉价的纺织品和其他工业制成品大量涌入印度市场,使这个曾以棉纺织品驰名欧洲的国家变成了英国纺织品的主要进口国,从而摧毁了印度的手纺车和手工织机,破坏了印度农村传统的手工业及其与农业的结合。 西方国家对亚非拉各国的殖民开发造成了双重影响。一方面,这种开发带有强烈的奴役和掠夺性质,它们在殖民地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为了掠夺那里的人力物力资源。它们只许发展单一经济,阻止民族工业的健康发展。它们通过开办银行和发放高利贷,控制这些国家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左右其政局,使其长期处于依附地位。这样的殖民活动无疑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另一方面,西方工业强国在扩张殖民地和对殖民地进行掠夺性开发的同时,还把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带到殖民地,把广大亚非拉国家变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一部分,从而确立了资本主义对全世界的统治。 西方列强的殖民开发打破了亚非拉国家的封闭隔绝状态,破坏了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使原来自给自足的农业和手工业土崩瓦解,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缓慢发展。在进行殖民开发的时候,欧美国家不可避免地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技术带到那里。它们为了更好地掠夺殖民地的资源和财富,一般都投资兴建铁路,发展水陆交通,设立银行,建立工厂,开发矿山,兴办学校,使这些国家缓慢地走上工业化道路,促进了当地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对社会的改造。 从以上叙述我们可以看到,工业革命不仅最终扫除了欧洲封建主义的残余,在这里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而且还把这种制度延伸到全世界,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对全世界的统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