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试探沙特王国社会结构的演变及其特点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历史》 王铁铮 参加讨论

沙特阿拉伯王国是一个实施家庭统治的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君主制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沙特王国经历了从封闭型的游牧国度向开放型的现代石油工业国的转化,并以超常速度完成了由单一社会结构向多元社会结构的演进。但是,在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的条件下,沙特王国却能够基本维系原有政治制度和统治模式,并在相对平衡的政治氛围中,顺利实现王权的传嬗和更迭,推动王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沙特王国的现实反映了其发展道路的特殊性,在中东地区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本文试图通过对沙特不同社会阶层构成的分析来探讨沙特社会结构演变的主要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力求对导致王国政治发展相对缓慢的基本原因作出客观判断。
    沙特王国是以沙特家族为核心,在伊斯兰旗帜下,通过部落征服战争,从而由一个游牧的部落酋长国逐渐拓展为现代民族国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沙特王国以传统农牧业为主体的经济构成由于石油工业的迅速崛起及其引发的一系列连锁效应而被石油经济所取代。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经济基础的变更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各阶层和整个社会结构的形成与变化。因此,当战后沙特的石油工业跃居经济主导地位后,它造成沙特王国原有的以农牧为本的单一社会结构的明显分化,而沙特社会的各个阶级则在经历着自身的重新组合与转换。简言之,多元化趋势成为战后沙特社会结构演进的基本特征。
    一、沙特王室与谢赫家族
    沙特王室是沙特王国的统治阶级,这个统治集团不像其他中东国家那样统治权多由外部力量扶植而来。沙特家族的王权主要是通过与伊斯兰教瓦哈比派的结盟,凭借宗教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并经过对阿拉伯半岛各部落的长期征战与政治联姻确立起来的。沙特统治集团的构成亦不同于中东地区其他封建王朝。例如巴列维统治时期的伊朗,它的统治层仅仅由单一的巴列维家族直系亲属构成。国王的统治基本上仰赖巴列维家族成员的辅佐与支撑,统治基础脆弱。沙特统治集团的包容面广,归纳起来,主要由以沙特家族为首的三部分人构成:沙特王室成员;宗教权威谢赫家族的主要成员;通过政治联姻而被吸收到统治集团内的少数势力强大的部落酋长或首领。据有关资料统计,这个用血缘纽带维系的庞大统治网的人数约为2万人,(注:莫德凯·阿贝尔:《石油时代的沙特阿拉伯:政治与精英,冲突与合作》(Mordechal Abir,Saudi Ara-bia in the Oil Era:Regime and Elites,Conflict and Collaborati-on),美国克鲁姆·赫尔姆出版社1988年版,第13页。)鉴于沙特家族历来不愿意向外界披露家族内部的情况,沙特家族成员的准确数字很难断定。据估计,沙特家族现有男性成员约5000人左右,家族全部成员达9000人之多。沙特王室如此庞大的家族结构归因于先王伊本·沙特频繁的联姻。按伊斯兰教义的规定,每个男性穆斯林可娶妻5人,但伊本·沙特以边娶边离,始终维持4个法定妻子的方法,使其实际娶妻数远远超过4人。伊本·沙特一生“曾娶妻300多人,这些婚姻的动机绝大多数出自政治上的考虑”。(注:大卫·霍沃斯:《沙漠国王》(David Ho-warth,The Desert King:IBN Saud and His Arabia),贝鲁特大陆出版社,第110页。)伊本·沙特众多的妻室为他生育了不计其数的子女,遣留下的儿子达300多人,其中得到法定承认的45人,分别为他的22个妻子所生;孙子100多人,重孙500多人。但属于嫡亲的人数约在700人左右,(注:莫德凯·阿贝尔:《石油时代的沙特阿拉伯:政治与精英,冲突与合作》,第12页。)他们是沙特王权的核心和中流砥柱。
    王室成员在家族中的地位和在政权中的作用取决于两个因素:首先看他是否属于嫡亲,其次还要看他是谁所生。(注:艾曼·亚辛:《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宗教与国家》(AymanAI-Yassini,Religion and State in the Kingdom of Saudi Arabia),美国西方观点出版社1985年版,第95页。)目前,沙特王室主要由伊本·沙特的直系和三个旁系构成。在直系中,以现任国王兼首相法赫德为首的“苏代尔七兄弟”集团执掌王国的实权。在旁系中,贾卢韦系的势力与影响最大。
    宗教是沙特王权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也是沙特王权“合法性”的源泉。因此,同沙特王室结盟,并作为瓦哈比教义创始人和宗教势力主要代表的谢赫家族,自然成为沙特统治集团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沙特王国历史上,来自谢赫家族的乌里玛在王国最著名的乌里玛中约占1/4。(注:赫帕和伊斯雷利合编:《现代中东的伊斯兰教和政治》(M.Heper and K.Israeli(eds),Islam and Pocitics in the Modern Mid-dle East),伦敦克鲁姆·赫尔姆出版社1984年版,第41页。)他们在历代沙特王朝中一直控制王国最重要和最关键的宗教职位。谢赫家族在沙特社会中具有双重作用。对沙特王室来说,它既赋予王权在宗教上的“合法性”,同时又在意识形态方面确保沙特王国保持伊斯兰教的“正统性”和“纯洁性”;对沙特普通民众来说,以谢赫家族为首的宗教力量,则用伊斯兰教的伦理道德和生活准则规范他们的行为方式,用宗教固有的内聚力将他们叹引到沙特家族及其世俗王权的周围,是民众与王权在伊斯兰教的大框架下相互沟通的桥梁,从而巩固和延续沙特统治集团的长治久安。
    二、成长中的大资产阶级
    当代沙特王国社会结构中的另一个鲜明特点是,仍保留着封建色彩的大资产阶级(或称大资本家阶层)正在迅速成长。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局限,大资产阶级尚在雏型阶段,而且人数并不很多。从整体上看,成长中的大资产阶级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同王室家族、国家权力机关和西方大公司联系密切,并对它们有很强的依附性。沙特大资产阶级成员中有些人本身就来自王室家族,这些人通过广泛的企业活动为沙特家族聚敛财富,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因此,从本质上看,沙特王室那些涉足企业活动的成员也是向大资产阶级转化的贵族。另一方面,非王室血统的大资产阶级成员普遍都同王室关系密切,或者依赖于政府权力机关的支持。例如,大资本家哈绍吉被称为“世界性”人物,他建立的“商业帝国”和掌握的控股公司遍布国内外,其资产在80年代初已超过10亿美元。西方观察家认为,哈绍吉在很大程度上是王室某些亲王们业务交易的“顶替人”。(注:姚嘉编译:《沙特阿拉伯的大资产阶级》,《中东研究》1992年刊。)与此同时,沙特王国大资产阶级成员所从事的经营活动也大都同西方大公司或垄断资本有关。例如,加法利兄弟控制的沙特国内乃至近东地区最大的工商业联合体之一就在沙特代表近50家最大的美国、英国和德国的公司。
    2.大资产阶级的经营活动主要是利用与统治阶级上层建立的各种网络关系,在一个部族或一个氏族家庭范围内进行。这一现象集中反映在大资产阶级从事的经营活动大多以家族为核心,并逐渐形成了若干排外性的专业或部门垄断组织和集团。他们借助和利用各自与统治者或国家权力机关建立的关系网,将彼此之间的利益相互交织在一起,从而排斥其他人打入他们控制的经营领域。这种同家族和血亲因素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企业及其经营方式,体现了处在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混合时代沙特王国大资产阶级“非正常”发展的基本特征。
    3.大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大都在新的经济部门,其资本尽可能投放于能够迅速带来最大利润的领域,并显露出一定的专业化和国际化趋向。沙特王国大资产阶级最初的经营活动普遍围绕与石油工业发展相关的部门进行。随着资本的积累和增长,逐渐向新兴部门拓展。另一方面,他们通常都把最大限度地赢利作为其经济活动的最终目标,经营活动也主要集中于能迅速增值的流通领域。由于受与其共同活动的西方垄断资本的影响,这促成了大资产阶级经济活动一定程度的专业化和国际化趋势。
    三、新兴的中产阶级(注:这里所说的“中产阶级”是西方流行的称谓,主要是指拥有中等收入的阶层,它与我们通常所说的中等资产阶级或民族资产阶级含义不同。)
    沙特王国的中产阶级,就其人数来说可能是沙特城镇中最大的社会阶层。这一阶层的成员主要是在战后凭借自身掌握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而不是依赖家族与血缘关系获得其地位,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为他们的升迁提供了机遇。中产阶级大致可分三大类:1.活跃在工商企业和经济部门的商人、企业家、经理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和中高级职员。2.分布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司法和其他专业技术部门的各类知识界人士。3.服务于沙特现政权,在各级政府机构任职的中层以上的文职官员,同时也包括军队中的一部分中高级军官。经过战后的发展,中产阶级的总人数估计在80~100万人之间。
    中产阶级在沙特社会各个领域特别是经济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经济的正常运作主要依靠他们来维持。例如,1970年在沙特政府部门任职的高级官员70%来自中产阶级家庭,(注:易布拉希姆·艾瓦基博士论文:《沙特阿拉伯的官僚与社会》(Ibrahim al-Awaji,Bur-eaucracy and Society in Saudi Arabia),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出版社1971年版,第179页。)但是,中产阶级成员在政府各部门并不掌握实权。其原因在于,沙特王室在吸纳新生力量进入国家机关的过程中,始终遵循着一个不变的原则,即政府机构中最关键的部门,如内政、外交、国防和国民警卫队等必须直接由王室成员掌握,沙特王室既不允许任何派系的势力超过沙特家族,更不允许大权旁落。这种状况造成中产阶级在与沙特王权合作的同时,也不断滋长着越来越强烈的不满。正如埃及著名学者海卡尔所指出,沙特王国的真正威胁不是来自信奉伊斯兰教的性情暴躁的人,而是来自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他们现在开始对王室的无孔不入的控制表示忿恨,“希望分享权力,不同意沙特王室对所有财富和政治决定的垄断”。(注:转引自《泰晤士报》(The Times)1996年1月3日。)
    四、下层民众与外籍移民
    下层民从和外籍移民是占沙特人口比例最大的一个社会阶层。它主要包括游牧民、农民、工人、城市贫民,以及其他体力劳动者。这些人经济收入少、社会地位低。
    游牧民是指世代在沙漠中以部落为单位从事游牧的贝都因人。曾在沙特考察贝都因人村落及其生活的日本社会学家片仓友子把沙特的贝都因人划分为完全游牧的、半游牧的和定居的三种类型。(注:片仓友子:《贝都因村落:变化中的沙特阿拉伯国民研究》(Motoko Katakura,Bed-ouin Village:A Study of Saudi Arabian People in Transition),东京大学出版社1977年版,第29页。)30年代,游牧民曾是沙特人口构成的主体,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0%,50年代,仍占总人口的50%以上。此后,游牧民在沙特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迅速下降,70年代为15%至20%。80年代中期以来,仅在总人口中维持5%的比例。
    农村人口是沙特下层民众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根据农民调查司的调查,1973-1974年,沙特王国共有农村人口1,265,366人,其中农业劳力为650,671人。(注:转引自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西亚研究室编:《石油王国沙特阿拉伯》,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22页。)沙特王国的农民主要由两部分人构成:一是在适宜农耕的地区世代务农的定居者,他们是农民的主体;其次是因破产或在政府定居政策的诱导下先后陆续转入定居从耕务农的游牧民。90年代初,沙特农业劳动力下降为569,200人,占全国总劳力的10%以下。整个农村人口下降趋势仍在继续。
    下层民众中的工人是伴随石油工业而产生的。早期的沙特工人基本上都是受雇于阿美石油公司的石油工人,他们主要来自盛产石油的东方省。从家庭背景看,绝大多数人分别出身于农民(44.8%)、渔民(16%)和小商人(14%)家庭,出身游牧家庭的仅占7.6%。(注:《亚非民族》(HapoдыAшиAфpикн),1973年第4期。)70年代以来,由于石油经济的迅猛发展,沙特国内的国营和私营工商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工人队伍不断壮大。据统计,1975年沙特王国的各类工人已超过百万。1990年,沙特王国的工人队伍人数进一步增长,其中仅建筑工人就达到了944,100人,制造业374.900人,公用事业126,900人,交通运输262,630人,商业898,300人,石油工人46,800人。(注:《经济季评:沙特阿拉伯专刊》,(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s Country Profile:Saudi Arabia),1993-1994年。)沙特王国的工人大都来自农牧民和城市贫民,深受传统宗教影响,文化技术水平很低,多为非熟练工或半熟练工。另一方面,工人队伍无论就整体来说,还是就其行业或部门来说,都没有统一的政治组织,甚至连统一的工会组织也不存在,工人队伍处在分散状态,缺乏应有的内聚力。在历史上,除50年代石油工人主要因要求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而举行两次大罢工外,至今没有有关以工人组织为主体而开展政治活动的报道。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