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南学会若干史实考辨(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近代史研究》 吴仰湘 参加讨论

二、南学会最后两场讲学之日期
    自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初至四月底,南学会共讲学13场。关于前11场讲学之时间,现有论著与皮名振撰《皮鹿门年谱》、皮锡瑞之《师伏堂日记》及《湘报》等一致;惟于最后两次讲学之日期则有不同说法。《皮鹿门年谱》定南学会第12场讲学为四月初三(注:皮名振:《皮鹿门年谱》,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第60页。),后人遂引以为据,如汤志钧《论南学会》定于5月22日,《戊戌变法人物传稿》系于旧历四月初三,《戊戌变法史》则标明为5月22日(四月初三日)。李喜所、丁平一等亦以为在5月22日。至于最后一场讲学,汤、丁等论者以为日期不详。(注:汤志钧前引文;《戊戌变法人物传稿》,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55页;《戊戌变法史》,第282页;李喜所前引书,第222页;丁平一前引书,第347页。)
    然而,关于皮锡瑞主持南学会第12场讲学之时间,《皮鹿门年谱》实误。《师伏堂日记》闰三月廿九日载有“拟作初三讲义”之事及讲义全文,《年谱》可能以此为据,将皮氏在南学会最后一讲定为四月初三。然而到了四月初三,讲学未能按预期举行。至四月初十日,讲学方进行,皮氏于当天日记中明载讲学之事:“两点钟登堂,讲毕,秉三接讲一段。”皮锡瑞所讲之内容,即闰三月廿九日所拟“论洋人来华通商传教当暗求抵拒之法”。四月十八日的日记又言“初十讲义已刻”,查是日《湘报》,登有《皮鹿门学长南学会第十二次讲义》。(注:以上日记见《湖南历史资料》1959年第1期;《皮鹿门学长南学会第十二次讲义》,《湘报》第79号。)故南学会第十二场讲学应为5月29日,即农历四月初十日。
    至于南学会最后一场讲学,据《湘报》有关资料亦可确定其日期。第88号《湘报》(四月廿八日出版)刊有“南学会告白”,云“本学会定于本月三十日宣讲”。四月三十日,讲学按期举行,主讲人为谭嗣同和曾广钧,第92号《湘报》并刊有曾氏讲义。(注:《曾重伯太史南学会第十四次讲义》,《湘报》第92号。按,四月初十日是第12场讲学,此后学会即休讲,四月三十日所讲当为第13场,《湘报》误为第14场。)胡南学会第十三场讲学,亦即最后一讲当是在6月18日,即农历四月三十日。
    三、南学会“停讲”与皮锡瑞离湘无关
    皮锡瑞四月二十日离开长沙前往南昌,《年谱》谓:“公既赴赣,学会停讲,浮言更甚。”(注:《皮鹿门年谱》,第61页。)因皮锡瑞离湘前,叶德辉先后三次移书訾议,讽激他离开湖南,故现有论著大多以为皮锡瑞由于受叶德辉等攻击而赴赣,又以为皮锡瑞被迫离湘后,南学会即停讲。如汤志钧谓:“南学会的辍讲,和皮锡瑞的离湘有关,而皮的离湘,亦由于旧派环伺,叶德辉即以联语丑诋,皮终于被迫赴赣。”(注:汤志钧前引文;《戊戌变法史》,第291页。)刘泱泱认为:“皮锡瑞最后不能忍受太多的谣言而被迫离湘赴赣,致使有声有色的南学会讲演中途夭折。”(注:刘泱泱前引书,第424-425页。此外,以为皮锡瑞受逼迫离湘者,尚有王尔敏前引文,王栻《维新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68页),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302页),李侃等编《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254页),邓潭洲《为改革而献身的谭嗣同》(岳麓书社1998年版,第170-171页),宋卫忠《皮锡瑞的变法思想浅论》(《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然而,细检有关资料后,可知此论并不确当。
    首先,皮锡瑞离湘,并非受人逼迫,而是依聘约赴赣以终经训讲席。
    皮锡瑞自1892年以来,一直主讲南昌经训书院。1897年秋天,皮锡瑞返长沙后,与梁启超、黄遵宪、谭嗣同、熊希龄等交游往还,渐被诸维新官绅引为同调,又因他学识渊博,议论通达,善于言谈,熊希龄等人在筹创南学会时,即拟延聘他为学长。皮锡瑞虽在返乡前已接受经训书院续聘,但内心早已“不安于位”,他一再指出,江西风气不开,兴办学堂之事难成,维新事业无望;又“官不尊师,绅谋盘踞”,对他早有排挤之心,所以不愿再去江西。(注:《师伏堂日记》,光绪二十三年十月廿四日,十一月初九、十四、廿一、廿四日,十二月廿六日,二十四年一月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八、廿二日。)而湖南有一批志同道合的官绅,锐意革新,又十分器重皮氏才学,对他倍加尊重,所以他非常愿意留湘应聘。(注:《师伏堂日记》,光绪二十四年一月初二、廿六、廿八日。)然而,南学会要延聘皮锡瑞,固须获湘抚陈宝箴批准,而皮锡瑞要辞退经训书院讲席,亦须得陈宝箴同意。原因在于皮锡瑞长期主讲经训书院,每次科考,江西所举士子,以该书院所出人才为多。如1893年乡试,经训书院有13人中举,“一时皆庆得人”(注:《皮鹿门年谱》,第26页。);1897年乡试,经训书院中式举人、获选拔贡和优贡者达32人,且乡试列前十名者皆出经训,“一时称盛”(注:《皮鹿门年谱》,第53-54页;《师伏堂日记》,光绪二十三年九月廿五日。)。身为江西人的陈宝箴,因此极其看重皮锡瑞,一直向江西抚署、学政荐举他。1897年乡试之后,陈宝箴之子三立(字伯严)“极称江西闱墨,当为今年各省之最,谓非予之力不及此”(注:《师伏堂日记》,光绪二十三年十月廿四日。)。所以,当皮锡瑞提出辞经训馆事时,根本得不到陈氏父子同意。(注:《师伏堂日记》,光绪二十三年十一月十四日记:“伯严云明年总须留住,再行设法。”廿四日记:“伯严云明年必须一往。”)这样,一边是黄遵宪、熊希龄等要聘皮锡瑞主讲学会,另一边陈氏父子坚决不答应,“秉三云右帅总不允,有留我恐江西人骂之语”(注:《师伏堂日记》,光绪二十四年一月十一日。),“公度欲留我在湖南,右帅、乔梓必欲我在江右,我反为此所误”(注:《师伏堂日记》,光绪二十三年十一月十四日。)。皮锡瑞几乎身不由己,他虽想留湘,却碍于情面(陈氏的荐举,使皮锡瑞得以长期坐馆经训,解全家生计之忧),不好坚辞江西馆事,只好转托汪诒书、熊希龄、邹代钧等,请求黄遵宪出面商请陈宝箴父子同意。于是,梁启超、黄遵宪、熊希龄等人,极力说服陈宝箴聘请皮锡瑞主讲南学会,黄遵宪更是态度坚决。(注:《师伏堂日记》光绪二十四年一月十三日记:“(汪诒书)云右帅不允,即作我黄公度请,其意甚殷。”十五日记:“公度言已属沅帆等与伯严说明,可以不到江西,尽可退关,如右帅以留我为嫌,即作我公度请。”)最后,汪诒书等提出的折衷方案得到陈宝箴的允准,即经训馆事不辞,暂在学会主讲,然后再到江西“终局”。皮锡瑞还想荐贤以代江西馆席,但无法再获陈宝箴同意,他无可如何,只好将就。(注:《师伏堂日记》,光绪二十四年一月十二、十四、十五、十九、廿二日。)皮锡瑞后于答叶德辉书中,述受聘一事云:“湖南官绅立南学会,留弟讲学,既应湖南之请,当却江西之聘,而学会本中丞主议,中丞是江西人,欲弟在彼造就人才,劝勿他适。伯严同年至好,谆谆以江东子弟见嘱,将欲却聘,不能不告中丞,告中丞而不允,学会诸君乃为调停,有先开讲后到馆之议。弟之迁就,势非获己”。(注:《师伏堂日记》,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初七日。)可见,皮锡瑞担任学长,聘用时即已确定非长久之局,终归仍要去江西了结经训馆事。
    此外,根据皮氏三月初十日的日记,还在三月初,皮锡瑞即已确定在端午节前赴赣。三月十九日拟答叶德辉书,皮锡瑞告以“再讲数次,当往江西”。皮锡瑞闰三月初三的日记云:“刘一来问行期,告以总在四月。”第二天,皮锡瑞又“问伯严轮船事,属其留意”,开始作赴赣准备。这时南学会和皮锡瑞皆未曾受到剧烈攻击,而皮锡瑞离湘赴赣的行期已大体确定。又,皮锡瑞每次演讲,都要提前数天准备讲义,可是他在闰三月廿九日“拟作初三讲义”后,再也没有拟写新讲义,可能预计讲到四月初即须赴赣。再,四月十四日的日记云:“得芰舲信,嘱带《湘报》。”当时湘赣间书信往返,一般需时月余,可见江西方面亦早已获知皮之大概行期。所以,当叶氏四月初一再次致信皮锡瑞,明言“欲公之去”,皮锡瑞答以“弟有江右之行,讲学属之宣翘”,表明讲学事早有安排;初七日答书,在辩解自己受聘南学会始末后,更以激烈语气反驳叶氏:“公闻浮言,欲弟速去,自属见爱之甚,然江西既未却聘,自当到彼终局,作计早决,不待公之激也。”(注:以上各见当天日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