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企业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2)
第二,它加强了科学技术在工艺上运用的深度和广度。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文中曾引用了一段美国政府委员会关于托拉斯的报告:“它们比竞争者优越,是因为它们的企业规模大、技术装备优良。烟草托拉斯从创办的时候起,就竭力在各方面大量地采用机器来代替手工劳动。为此目的,它收买了与烟草加工多少有关的一切发明专利权,耗费了巨额的款项。有许多发明起初是不适用的,必须经过在托拉斯供职的工程师的改进。在1906年年底设立了2个分公司, 专门收买发明专利权。为了同一目的,托拉斯又设立了自己的铸造厂、机器厂和修理厂。在勃鲁克林,每个这样的工厂平均有300个工人, 专门根据发明试制纸烟、小雪茄、鼻烟、包装用的锡纸和烟盒等等,并且就地改进各种发明”〔11〕。其它国家的大企业、托拉斯也同样如此。 第三,它加速了科学技术转化为成果的速度,并使之迅速的社会化。大企业之所以重视科学技术,是因为它们知道科学技术一旦转变为生产力、变成成果,就能为它们带来巨额的利润,使它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在大企业中,科学技术能迅速地运用于生产实践中,科学研究能早出成果,快出成果。例如美国的电话电报公司就是如此,它通过自己的贝尔实验室将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成果。有声电影系统、电传照相技术、美国最早的自动数字计算机、晶体管、美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TRADIC)等等,都是由它们首先研制成功的,并很快在世界上得到推广运用。 大企业之所以能推动科学技术发展进步,其原因首先是大企业对高额利润的追求,其次是市场竞争的压力,第三是因为它们人才、资金雄厚。一旦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大企业阻止科学技术进步的事也不乏其例。关于这方面的情况,请参阅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文。 大企业促进了生产关系的演变。生产关系作为生产方式的另一要素,对历史的纵向发展也起了巨大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12〕大企业不仅推动了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转变,从而使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发生了部分的质变,而且它还使这部分的质变不断地发展、演变。因为大企业一般从事的都是社会化的大生产,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这种生产社会化高度发展的同时,占有也愈来愈成为极少数人的垄断私有,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更加尖锐化了。由此,垄断就成为“从资本主义向更高级的制度的过渡”〔13〕,新型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生产关系就会在全世界实现。 (二)大企业对世界历史横向扩展的影响 大企业对世界历史横向扩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第一,它促进了生产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使国际间在生产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大企业规模的扩大及其所推行的“全球战略”使企业的生产和产品超出国界,实行国际化生产。例如,人所共知的欧洲“空中客车”A-300和A-310两种型号的飞机,是由西欧几国共同设计制造的:英国负责发动机,西德与荷兰负责机身与机翼,西班牙负责尾舵,法国负责机头、坐舱与飞机总装。可以说,这种飞机是集西欧各国技术优势而成的。又如: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在美国以外的25个国家中设有生产或装配汽车的工厂,在100多个国家中从事汽车推销业务, 它的零部件需要4万家中小企业为其提供。还有,生产一架波音747飞机,需要450万个零部件。显然,这既不是一家工厂自己所能生产得了的, 也不是少数几个企业所能满足的,它需要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广泛合作。所有这些都必然导致、促进生产社会化程度的大大提高,导致、促进国际间联系、交往的加强。斯大林认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并且用国际分工和各方面相依赖的纽带把各个极不相同的民族联系起来了。既然这一过程反映了生产力的蓬勃发展,既然它促进了民族隔阂和不同民族利益对立性的消灭,那么它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一个进步过程,因为它在准备未来世界社会主义经济的物质前提。”〔14〕 第二,促进了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的发展。大企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使它们的生产、销售越来越依赖于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这就促进了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的发展。例如:第二次科技革命期间,美国的工业原料铜、铅、锌分别从1870年缺少的1.4万吨、1.7万吨和1 万吨左右增为1890的12.9万吨、15.7万吨和6.3万吨,到1910年更增为54万吨、39.3万吨和26.9万吨〔15〕,这些原料都需要通过世界市场、国际贸易来获得。据统计,1820-1870年,国际贸易额在50年间增长了近10倍;在1800-1930年的50年间,尽管发生了地区战争、世界大战、世界经济大危机,但国际贸易额还是上升了2.34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50 -1980年30 年间, 国际贸易额增长了32 倍, 从607 亿美元迅速上升到20127亿美元〔16〕。显然,这是与大企业的发展,与国际分工、 与生产的社会化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大企业对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不利影响 大企业对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不利影响可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分别探讨。 第一,大企业发展在国内造成的不利影响。大企业的发展对国内造成的不利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由于大企业的过份膨胀,使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流动变化无常,其结果使生产无政府状态和竞争进一步加剧;由于规模大,多厂、多产品,使企业管理体系非常庞杂,非生产费用急剧上升。此外,由于向国外的发展,使国内呈现出了“经济空心化”的趋势,等等。这里主要就大企业通过对国家政权的参与,对国家外交政策的影响方面,略为进行一点分析。 我们知道,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有大企业、大财团的存在。这些大企业、大财团不仅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它们常常以种种方式参与国家政权,干预国家政治生活,使国家制定并执行有利于它们发展的政策。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大企业或大财团的行为可能有利于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联系的发展和加强,从而推动世界历史的整体化进程。但是,在某种情况下,大企业也可能成为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阻碍力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对苏俄政策截然不同的变化、美国的对苏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乃至当今世界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各国外交政策的重大变化,无不没有大企业、大财团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在肯定大企业对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促进作用时,对它们的阻滞作用也不能有所忽视。 第二,大企业发展在世界造成的不利影响。大企业促进了生产的社会化,促进了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的发展,它在消灭民族闭关自守、使整个世界联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方面确实作用显著,但所有这些又都是伴随着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对弱小民族的侵略和奴役而进行的。因此,它又影响和阻碍了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它造成并引起的整体世界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至今还有待于我们的解决。 注释: 〔1〕〔11〕〔13〕《列宁选集》第2卷,第739、747、766页。 〔2〕〔3〕参见樊亢等主编:《外国经济史》第2册(近代、 现代),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版,第83、85页。 〔4〕王锦瑭等著:《美国现代大企业与美国社会》,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4页。 〔5〕肖海泉编著:《世界经济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 年版,第123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73页。 〔7〕《资本论》第1卷,第53页。 〔8〕《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84页。 〔9〕〔10〕李明德:《美国科学技术政策、组织和管理》, 轻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第8、191页。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第486-487页。 〔14〕《斯大林全集》第5卷,第149页。 〔15〕奥斯卡等著:《美国人民的财富》,纽约1975年版, 第148页。 〔16〕刘美珣等编著:《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特征》,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24页。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