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虽然在政治上获得了独立,但经济上的依赖程度很高。一旦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苏联大家庭的“经济分工”的格局,便导致了其工业体系的不完整、经济结构的不合理、部门发展的不平衡,构成了其发展国民经济的重大缺陷。哈萨克斯坦陷入经济全面衰退的危机状态--财政拮据,工农业生产滑坡,商品匮乏,物价飞涨,国民收入的缩减规模空前,居民面临着不可抵御的通货膨胀。由于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的增长速度不相一致,从而导致了贫富不均、就业、住房、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的加重。经济与社会政治之间的恶性循环限制了人口的发展。 1、贫富差距悬殊,两极分化严重。 1989年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居民占39%,1992年为45%,1996年高达60-65%。〔27〕哈萨克斯坦国民中最富有者与最贫困者收入相差20倍。〔28〕 2、失业人口日趋增加。 哈萨克斯坦独立前财政靠联盟中央补贴,联盟解体后财政收入只有靠各种税收,入不敷出,连续几年出现巨额赤字。大部分企业因缺少资金,无法购买原材料和支付高额的能源费用而被迫停产或半停产,甚至倒闭。目前停产半停产企业共800余家, 占哈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亏损企业达1700多家,国营企业有三分之二亏损。目前哈萨克斯坦的失业人口(包括隐形失业者和“长期休闲者”)已逾百万人。 3、社会消费水平急骤下降导致住房危机。 近几年因国家财政困难造成建房总面积大幅度下降。全国需要改善住房条件的计57万户,约160多万人,仅阿拉木图就有5.5万户。另外还有许多人没有住房。据统计约缺200万套住宅,合1.53亿平方米。 如果按1991年建成新房8.45万套计算,即使人口不增加也得用23年才能解决。加上现有住房损耗率约30%,缺房问题更加严重。〔29〕1993年9 月6日哈政府出台了《新住房政策》,实行国有住房私有化, 将国有住房出售给住户私人所有,其住房及其所有设备的维修一律由住户负责。而市民微薄的工资难以支付昂贵的费用。 其次是高死亡率、低出生率,人口的自然变动促使人口逐渐减少。 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决定的。近二十年来在哈萨克斯坦出现了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独立后,哈萨克斯坦各地区的出生率都有下降。人口降低幅度较大的地区是北哈、阿克莫拉州和东哈、杰兹卡兹甘州。1994年全哈新生婴儿30.65万,比1992年减少9.8万,比1989年减少7.58万。1988年共和国哈族新生婴儿计20.9万;1996年仅16万。统计资料表明出生率从33‰降至21‰。 在人口再生产过程中,死亡率同出生率一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哈萨克斯坦独立六年来,死亡率也较高。以1994 年为例, 全国死亡人数为160600人,比1989年增加了34200人,比1993年增加4300人, 平均每千人中死亡9.5人。高死亡率的现象尤以男性劳动年龄人口最为显著。 其中多死亡于血液循环系统的疾病、意外事故、中毒、酗酒等。育龄妇女的死亡率也在上升。五个死亡的产妇中就有1人死于流产。1995 年注册流产计224000例。主要原因是生态环境的恶化,因贫血、肾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病导致死亡。尤其在塞米巴拉丁斯克试验场和乌拉尔周边地区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所以除了经济及社会问题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成为目前哈人口机械下降的基本制约因素。 不良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结果已经导致了哈萨克斯坦人自然增长的绝对值从1989年的256100人下降到1994年的145800 人, 也就是说降低了43%。 社会动荡、经济的危机、医疗质量下降、生态环境的破坏、居民健康状况的恶化等社会问题迫使人们不得不经过“精打细算”、“深思熟虑”而计划生育。 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水平差的变化。在经济没有好转的时段内,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过程仍会继续存在。全国总人口依然在低于解体前的水平线上徘徊。 最后是人口外流导致人口迅速下降。 苏联解体之后,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冲击着整个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对其人口的数量和人口的结构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人口大量外流的原因是哈萨克斯坦独立之后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引发出许多“送出原因”。在当今人口国际流动中,它成为带有“政治色彩”〔31〕的移民潮的动因之一。 1、社会制度、经济结构的巨变是人口大量外流的直接动因。 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经济几乎全面崩溃。数百万人经历着“社会制度的改变,经济结构的变革”〔32〕,生活水平的下降。人们感到“恐惧”、“担忧”和“怀疑”。特别是非主体民族欲寻求政治上的后盾,想回归自己的“祖国”。因而酿成了大规模的移民回归潮。 2、文化上的差别成为人口外流又一大诱因。 哈萨克斯坦独立之后,随着主体民族的崛起,新的民族国家着力于复兴主体民族文化、语言。于是激起了“主体民族化”与“大俄罗斯化”的抗衡,引发了大多数非主体民族的深刻的社会心理震荡。哈萨克斯坦宪法规定:“哈萨克语系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语”。〔33〕《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语言政策构想》〔34〕指出:“哈萨克语……不仅限于确实作为国语的地位予以使用……”而且要“在新的社会文明中发挥其对外交流的作用”,“各级国家机关、部门、武装力量、统计核算、财务、技术文件及法律诉讼程序均使用哈语”,“将哈语的地位提高到使其成为每个公民生活所必须的水平”,“哈萨克语应成为族际交流的语言”。过去的百余年在哈萨克斯坦的政治事务、经济、文化教育、族际交往中起统治作用的是俄语,俄语也在巩固各民族的团结和统一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而现在俄罗斯族的居民感到自己居于少数地位,心理上受到压抑,从心理到感情都产生了反感和抗拒情绪,从而纷纷离境。 3、政治地位不平等是人口外流的重要原因。 苏联解体引起了中亚各主权国家俄罗斯居民社会政治地位的巨大变动。俄罗斯人大都被排挤出重要的领导岗位,不平等的人事制度加剧了他们对自己前途命运的担忧,产生了回归“俄罗斯祖国”的强烈愿望。 上述种种因素构成了1992年哈萨克斯坦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迁移浪潮。1994年出现了迁移高峰,年内达49万人迁出哈萨克斯坦。自1995年起移民开始逐渐减少。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6年1月-9月迁往境外仍有165430人。在哈萨克斯坦与主体民族相比,斯拉夫人口的出生率原本就低于世代更替过程所必须的指数,加上连续几年的人口机械流动,造成了哈萨克斯坦人口的负增长。人口自然增长部分最终于1993年全部“抵销”。 迁出的同时,“回归”的现象也存在,主要是从独联体和其他国家返回家园的哈萨克族人,1996年9个月内“回归者”就有41320人。 〔35〕 根据现有的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流动的趋向,对1996-2000年五年进行推算,其人口将年均减少195000人。以各种变量进行全方位推测,无论是由于自然因素,还是机械因素,哈国人口下降的惯性作为国家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社会经济处于困境的一种表现形式仍将继续存在。 据1995年1月统计, 哈萨克斯坦各民族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分别为:哈萨克族46%,俄罗斯族34.8%,日耳曼族13.1%,乌克兰族4. 9%,乌兹别克族2.3%,鞑靼族1.9%,白俄罗斯族1.0%。与1989 年人口统计相比较,俄罗斯人从6227500人减少到5769700人;哈萨克人口从6534600人增加到7636200人。〔36〕 人口学将一个区域内人口每一次大的升降称作一个波段。考察哈萨克斯坦百年历史人口变化经历的升而复降、降而复升的五个波段,可以看到,每个波段之间的深沟都昭示着一段残酷的史实;每次停滞之后,人口都会发生一次波浪式的上升,这正是哈萨克斯坦百年历史人口的波动规律。哈萨克斯坦百年历史人口发展趋势告诉我们,不同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支撑着人口数量的增长。物质再生产的规模决定人口再生产的规模。人口数量的波动是社会、自然的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各个吮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状况势必给人口数量变迁打上深刻的烙印。检阅哈萨克斯坦百年历史人口的变迁将对我们深入了解和科学论证其历史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注释: 〔1〕CoвeTCKийKиpгизCTaH B дokyMeHTax 1917-1967,фpyHзe,1983. 98cTp. 〔2〕ПocTaHoBлeHиe 2 ceccии BIIиK PCфCP o HaциoHaлbHo-rocyдapcTBe HHOM paзMeжeBaHииHapoдoB CpeдHeйAзии,14 OKTябPя1924.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12页。 〔4〕B.джaMгepчинOB, пpиcoeдинeниeKиpгизииk PoccциH, MOCKBA, 1959 cT. 129.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本,第9卷第131页。 〔6〕M. MykaHOB, эTHичeckaя TeppиTopияkaзaxoBBXVⅧ-Haчaлe XX B.AлMa-ATa,《KaзaxcTaH》,1991, c: 62. 〔7〕H. AлekceeHKo. HaceлeHиe дopeBoлюциo HHOгOKaзaxCTaHa. AлMa-ATa,1981. 〔8〕1897年普查时,因尚未进行民族识别, 哈萨克斯坦许多地区的哈萨克族和吉尔吉斯族都以“吉尔吉斯人”注册。 〔9〕《列宁选集》第2卷第519页。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661-665页。 〔11〕CбOPHиk cTaTиCTичeckиx CBeдeHийo дBижeHии HaceлeHия пo Kиpгизckoй CCP c 1880 no1922г。OpeHбypг,1925, c219. 〔12〕г。дaxшлeйгep. K иcTopии OбbeдиHeHияKaзaXCKиX зeMeлb BKaзaXckyю CCP, CoBeTCKaя THOгpaфця 1974, №6, c15. 〔13〕A. AлekceeHko. HaceлeHиe KaзaxcTaHa 1920-1990, AлMaTы 1993, c. 7. 〔14〕A.HycynбekoB. OбbeдиHeHиe Kaзaxckиx BeMe лbB Kaз CCP, AлMa-ATa, 1953, c 347. 〔15〕цгAPф,ф, B. 18, oи, 11, д。 12, л。 172. 〔16〕CTeпHaягaзeTa, 12, okT. 1923г。 〔17〕A.MaMыpxaHoBa. диHaMиKa чиcл eHHoCTи ka з-aXckoгo HaceлeHия, Mыcлb, 1995. 9. c. 88. 〔18〕A. MaMыpxaHoBa. диHaMиKa чиcл eHHoCT и Kaз-axckoгoHaceпehия, Mыcлb, 1995. 9. c. 89. 〔19〕CoциaлиCTичeckoe CTPOиTeлbCTBO Ka зaXcko й C-CP зa 20 лeT. AлMa-ATa,1940, c.1 〔20〕P.KoHkBeCT. жaTBa ckopби。 Mыcлb, 1997. 1. c86-89. 〔21〕H. 纳扎尔巴耶夫:《探索之路》,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5年。 〔22〕OTчёT KoMпapTии и пpaBиTeлbcTBa KaзaxcTaHa, HaпpaBлeHHый B цKBKп(б) 19 Haябpя 1934г。 -Mыcлb, 1997.1. c. 89. 〔23〕Mыcлb, 1997. 1. c. 86-89. 〔24〕M. A. 阿谢尔别科夫:《60-80年代初哈萨克斯坦的工人阶级》,载《苏联历史》1986年第1期。 〔25〕张保国:《苏联对中亚及哈萨克斯坦的开发》,新疆人民出版社。 〔26〕Mыcлb, AлMaTы 1997. №2. c. 39 〔27〕ю。 BypcykoB, PыHok жилbя: TpyдHaя пopaCTaHoBлeHия, Mыcлb 1996. 2. cTp. 51-55. 〔28〕M.пyзиkoB пoлиTиka, зkoHoMиka и XapизMaBлaCTиB пocTcoBeTckoM oбщecTBe.Mыcлb 1996.4. cTp.2-6. 〔29〕陆南泉主编:《独联体国家向市场经济过渡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 〔30〕参阅:T.KлиMOBa. HapoдOHaceлeHиe, Mыc лb1997г。 №2. 〔31〕〔32〕HypcyлTeaHHaзapбaeB. иcTopичeckaяпaMяTb, HaциOHaлbHoe coглaCHe и дeMokpaTичeckHepe фopMы-гpaждaHckий BыбopHapoдa KaзaxcTaHa. 〔33〕KoHCTиTyция PecпyблиkиKaзaxcTaH 1995г。 〔34〕KoHцeпцияязыkoBoй пoлиTиkи Pecny блиkиkaзaxcTaH,AлMaTы, Mыcлb 1997. 3. c. 2. 〔35〕Mыcлb, AлMaTы 1997.3. c. 20. 〔36〕KaзaxcTaHckaяпpaBдa, 2 aBгycTa, 1995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