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聚贤先生曾对《春秋》、《左传》、《国语》所记楚事、楚言的比例做了很细致的排比工作,得出结论是:“上除《晋语》用晋方言,《楚语》用楚方言本应外,而《国语》中用楚方言计十一条,用齐方言计三条,用吴越方言计二条。《国语》用楚方言为多,当系楚人作品”。⑧卫说在具体论点上可取之义甚少,但以上所作排比却是可以信据的。我们认为,不能绝对、笼统地说《国语》就是楚人的作品,只能说楚人除著录《楚语》之外,还编纂、伪作了吴、越、郑三国的国别《语》,搜集、别择、抄誊了鲁、晋、周三国的一部分国别《语》,而且,在铎椒著成《左传》后,楚人不是将剩余的《国语》弃如敝屦,而是仍以高度重视的态度继续诵记、传习这些《国语》,并不断搜集、著录前所未见的那部分国别《语》。这些就是楚人在《国语》成编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和重大贡献。除楚人之外,赵相虞卿和赵人荀卿也对《左传》和《国语》的传述、改著、充实和收集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两汉人的追叙来看,《国语》、《左传》的著者都被认定是左丘明,这说明荀卿传授张苍时是将《左传》与《国语》一并授给后者的,因为只有两书后来共用一条传述线⑨,汉人才会将两书的著者归结为同一人。也因此故,两汉时治《左传》的学者往往同时也兼治《国语》。《国语》未失传,荀卿的作用非常之大。近年有些学者提出了划分邹鲁、燕齐、三晋、吴越、秦、楚文化区的说法,此说注意的是政治实体和地域关系。实则,战国时期还在存着各种文化传播带和交流线。通过对《国语》和《左传》成编的探讨,我们发现战国中后期在南楚、北赵之间就存在着一条异常密切的文化交流的热线(赵、楚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也各存在着一条热线)。《国语》、《左传》的成编便是赵、楚学者打破畛域界限,往来交流、切磋和传授的两个结晶。当然,鲁国瞽史左丘明、孔子及其门弟子、魏将吴起和魏国史官,不仅开创了传述、搜集、整理《国语》的学术活动,而且为《左传》、《国语》的成编做了一些必不可少的基础准备工作,这都是不应抹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