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日本的迁都构想及其启示(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地理研究》 郑小平 参加讨论

3.2迁都对东京地区的影响
    根据首都迁移调查研究委员会的报告,首都功能的迁出将减少东京中心地区上下班高峰时间10%的地铁拥挤率,同时也可能减少该地区环状高速公路3%的交通量。此外, 首都功能迁出后的空地可用于建设住宅和公园绿地等,相应的人口迁出将有利于对水资源和能源需求的减少,同时也将减少生产生活垃圾的排放,改善东京地区城市居住环境的质量。
    事实上,日本社会各界对首都迁移可能给东京带来的积极影响期待很高。这里举一个笔者参与的问卷调查结果加以说明。1998年2~3月,国土厅向一万家日本国内企业邮送问卷,调查对首都功能迁移的意向和看法,得到了其中26.8%的企业的答复[8]。其中, 关于首都功能迁移对东京的影响,56.5%的企业认为东京过度集中所带来的交通拥挤、住宅紧张及拉圾排放等问题将得以缓和,东京的魅力则将得以增加。此外,67.4%的企业认为与政府部门联系密切的企业和部门将迁出东京,东京过度集中的问题将得到改善。
    然而,针对上述观点,日本国内仍有不少相反的看法。例如,东京都地方政府认为,首都功能的迁出对减少目前交通拥挤效果甚微。许多城市经济学者认为,解决交通拥挤的主要方法应为根据上下班高峰低谷的状况实行高低不同的交通设施利用收费标准。此外,由于集聚经济效益的存在,首都功能的迁出并不会对东京集中的现状产生多大的影响,而东京地区的住宅、环境等问题应通过其他方式加以解决。
    笔者认为,首都功能迁出东京中心地区,其作用如果仅限于中心地区的话,整个东京地区的集聚经济效果仍大于集聚不经济效果,东京集中的现状将不会有大的改观。如果其作用可能波及中心地区以外地区的话,整个东京地区的集聚经济效果和集聚不经济效果的平衡状态将可能出现逆转,东京地区的集聚规模将会趋于缩小。
    3.3迁都的课题
    综上所述,日本国内对于首都迁移的理由、作用和影响还没有达到较统一的认识,许多与首都迁移相关的重大问题还有待于研究和解决。因此,在日本国内展开对首都迁移构想的宣传和讨论,最大程度地争取国民的理解,也许是实现这一构想的最大课题。目前,日本国土厅正通过进行民意调查,召开研讨会和说明会,和在国际互联网上公开有关信息(网址为:www.nla.go.jp/daishu/index.html)等方式, 试图在日本国民中达到更多的共识。笔者认为,迁都构想中急待研究解决的课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如何理清迁都构想和地方分权化及缓和各种制度制约等政治行政改革的关系。虽然,后者是前者的理由之一,但是,没有人能保证首都的迁移一定会促进政治改革的实现。因此,在规划首都迁移时,有必要制定一些政治行政改革的具体方案与其配合,以保证硬件方面和软件方面的变革相互配套,相互促进。
    (2)如何处理首都迁移与国内经济不景气状况的关系。 在日本国内,特别是政府部门和经济界,对首都迁移等大规模的公共投资具有的刺激国内经济复苏振兴的效果期待很高。然而,在目前经济萧条的情况下,大规模的公共投资不仅意味着给国家财政造成巨大压力,同时也具有周期长、见效慢乃至中途搁浅的特征和风险。所以,要使首都迁移发挥预期的作用,需要制定周密和富有实效的政府财政计划作为保证。
    (3)如何保证首都迁移既能缓和和解决东京集中的问题, 又不至于严重影响东京所具有的经济地位。要真正解决东京一极集中的问题,光靠首都功能的外迁也许是不够的,同时必须制定其他交通、住宅、环境等方面的政策与之相配合。另一方面,为了保持东京现在的经济地位和作用,除了进一步深化政治改革,促进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的分离,在经济、文化和生活环境方面还有必要一定程度地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保持东京的经济活力。
    (4)如何确保田园式新首都的顺利建设, 同时又保护自然环境不受损害。田园式新首都的方案固然非常理想,但从日本现有的筑波科学城的发展历史看,新城市的建设和成熟至少要花二、三十年的时间,如何建设理想的新首都同时又充分保护好自然环境,尚有许多具体的问题需要解决。
    4日本迁都构想的意义和启示
    日本的迁都构想不仅对于日本国内而且对世界乃至人类的文明发展历史都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首都既为其政治中心又是经济中心,如伦敦、巴黎、莫斯科、墨西哥城、开罗等。同时,也有许多国家的首都虽是其政治中心但不一定是国内最大的经济中心,如北京、华盛顿、堪培拉、渥太华、巴西利亚、新德里等。首都的选址和迁移是与各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的。从近代史上来看,由于国家的独立而迁移首都的有美国(1800年从费城迁至华盛顿)和印度(1947年从加尔各答迁至新德里)等,而由于政治制度发生变革而迁移首都的有中国(1949年因新中国成立从南京迁至北京),日本(1868年因明治维新从京都迁至东京)和俄罗斯(1918年因十月革命从圣彼得堡迁至莫斯科)。此外,由于国内联邦制的确立和为了促进各地区的平衡发展而迁移首都的有澳大利亚(1927年从墨尔本迁至堪培拉)和巴西(1960年从里约热内卢迁至巴西利亚)的事例。值得一提的是,对由于国内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原因而迁移首都的澳大利亚和巴西这两例举措,学术界的评价褒贬并不一致。例如,对新首都的自然环境、空间布局以及建筑物的风格方式,人们的赞赏几乎基本相同。然而,对其交通条件,居住环境以及城市信息和活力方面,批评意见似乎占了多数。由此推论,日本的首都迁移构想能否成功也很难一概而论。但是,不论成功与否,日本的首都迁移构想,将为人类认识首都功能的作用以及发现和掌握城市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作出积极的贡献。
    从日本的迁都构想中,可以得到许多启示。首先,首都功能以及政府机构的存在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和影响。虽然,大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应主要归功于集聚经济的存在,然而,包括首都功能在内的政府机构和部门的作用也非同小可。即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尽管企业等部门已成为独立自主和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但是,政府部门负责的公共投资和公共服务的比例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有一定比例,同时,政府部门提供的正式和非正式的信息对企业经济决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政府功能的存在势必吸引众多经济功能的空间集聚,从而促进城市发展和扩大。当然,政府功能及其相关部门过于集中也会导致所谓集聚不经济效果的形成和增强。此外,政府功能的存在可能会引起对所在城市过多的公共投资,有时会造成当地企业和居民对政府部门的过分依赖,并导致政企关系不清等现象的产生。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政府功能对城市社会经济的作用和影响十分重要。
    第二,“政经合一”在空间上也可能是弊大利小的。众所周知,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的合二而一,在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范畴中都已被证明是弊大于利的。那么,在区域空间这一范畴里,又该如何看待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的关系呢?如果把市场经济比喻为一场博弈,企业等经济部门是其中的博弈选手,而政府部门则是博弈的管理者或裁判。显然,裁判和选手相互独立并无利害关系是博弈公正和顺利进行的保障。因此,政府功能和经济功能的分离是十分必要的。这种政经的分离主要是靠人们制定的各种法律制度来实现的。然而,任何法律和制度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特别是在区域空间里,政府功能和经济功能的空间距离越近,两者之间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往来和瓜葛也会越密切,严重时将会有违于政经分离的原则。诚然,政府功能和经济功能的正常交流对城市经济亦有促进作用。但是,对于一个有一定空间规模的国家来说,如果国家级的政府功能和经济功能在空间布局上合二而一,其正常的交流也会过分有利于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从而可能造成国内各地区间差距的形成或扩大。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首都和国内最大经济中心城市的空间分离是必要可取的。
    第三,经济发达水平的提高将要求国家的政治体制从中央集权型向地方分权化发展变化。日本的迁都构想的背景之一是企图推动国内地方分权化等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展。目前,日本在国家行政管理方面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型的体制,这和欧美等许多市场经济国家大不相同。这种体制表现在,中央政府拥有对地方治安、教育、城市规划、住宅、道路、河川、港湾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行政管理的权限,中央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各种批准、认可和取消等制度对地方政府的行政事务进行干预,中央政府依靠中央税收和地方交付支出及财政补贴等方式控制和制约地方政府的财政行为。当然,这种中央集权型的政治体制在战后对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经济发达水平的提高,这种体制暴露出许多问题。为此,特别是90年代以来,日本国内对改革现有中央集权型制度的呼声有增无减。1993年6 月日本参众两院通过决议,提出要重新认识中央集权型行政管理方式的利弊,努力推动地方分权化的发展。1995年5月《地方分权推进法》公布实施。可见, 日本的首都迁移构想的正式启动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日本国内政治经济体制变革的一个标志。
    最后,日本首都迁移构想的实施进程中给人们的启示是:重视环境保护、防止自然灾害和争取地方政府及居民的积极参与已开始成为大规模开发建设项目成败的关键。从日本的城市和区域开发建设的历史来看,战后经济恢复和经济高度增长时期中进行的重化学工业基地、高速交通网以及大型卫星城镇等开发建设,都是以提高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力及国民的经济收入为主要目标的。随着经济发达水平的实现,日本国民开始更加重视生活环境质量、安全程度以及精神生活水准的提高。目前,在日本国内有一些城市开发建设项目,虽然已得到政府部门的批准同意,但由于在环保和防灾等方面有不足之处,仍然会被当地居民以上诉、请愿或投票的方式否决或延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何吸引地方政府和居民积极参与开发建设项目的规划和决策,并争取其广泛的理解和赞同,将直接决定该项目的成功或失败。日本的首都迁移构想充分注意到了这些以往的经验教训,在城市和区域开发建设方面试图在总结和实践出新的方式和方法。
    收稿日期:1999-03-20;修订日期:1999-04-30【参考文献】
    [1]市川宏雄,富士总和研究所。东京なこら亦おる一[远都][分椎]の基础知识[R].东洋经济新报社,1995年。
    [2]国会等移耘调查会。国会等移耘调查会报告[R].日本国土厅资料,1995年。
    [3]Mill,E.S.,and B.W.Hamilton.UrbanEcnomics[ M] . Harper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5th Edition),1994.
    [4]ZhengXiaoping. Measuring optimal populationdistribution by agglomerationeconomiesanddiseconomies: acase study of Tokyo[J].Urban Studies,1998(35):95~112.
    [5]日笠端,一河秀洋,田中启一。新首都·多极分散论[M].有斐阁,1995年。
    [6]国土厅大都市圈整备局。新时代の幕开はとなる新都市像[R].日本国土厅资料,1999年。
    [7]八田达夫。首都移耘反对论[J].地域学研究,1996(27 ):265~266.
    [8]国土厅大都市圈整备局。东京一极集中是正の效果は系ゐ检讨[R].日本国土厅资料,1998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