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走向民间始于讲史。讲史是“说话”的一种。“说话”是唐宋人用的习语,是指职业化民间艺人讲说历史故事,相当于后世的“说书”。 通俗史学是城市娱乐文化的产物 今人谈通俗史学,有源于夏以来者,我以为扯得太远了。通俗历史知识的传播,严格说来,是城市通俗娱乐文化兴起后的产物。城市娱乐文化的兴起、发展,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有大量的市民群体。作为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余暇时间不多,所以对业余精神享受要求不高。而城市中的市民正相反,有较多的空余时间,所以对业余生活的要求很高。这是通俗娱乐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二是和城市管理制度有关。许多文章谈到了城市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通俗历史知识的传播,这是不够的。城市及商品经济早在战国时期就发展了,之所以迟迟不能发展为通俗娱乐文化,这是和城市夜生活制度分不开的。汉唐时期的都市,尤其是首都,实行封闭式的坊市制度。市民居住在坊内,商店集中在市内,坊与市四周筑有围墙,每个大门有小官管理。又行宵禁制度,夜间不准出入。一到晚上,没有行人,没有商店,如此管理,自然谈不上发展城市娱乐文化。唐宋之际,都城制度开始变化。这时期,由于都城人口的急剧增长,广大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供求日益增加。人口的膨胀,打破了规则的坊里制度;商店的繁荣,打破了封闭的“市”。商业区与居民区开始混合。北宋开始,因循上千年的宵禁制度取消。于是,有了夜市,有了酒楼、茶室,有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肆、勾栏,城市娱乐文化开始发展起来。 两宋是我国说书制度的发展时期,也是我国讲史的大发展时期。两宋首都开封、杭州城内有众多的瓦肆、勾栏。在一些中小城镇,乃至乡间集市,也有不少娱乐场所。城市娱乐文化的核心是围绕故事而展开的。说故事,唱故事,演故事是其一大特点。听故事,尤其是历史故事,是大众的一大嗜好。城市经济的繁荣,夜生活需求的提高,职业说书人便产生了。“讲史”为宋代“说话”四家之一,也是最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娱乐项目之一。 宋朝的说话主要有小说和讲史两种。两者有区别,简单地说,小说篇幅短,题材多取自现实生活,内容多关一人一事;而讲史则以讲说前代兴废历史故事为主,篇幅显得长。北宋的讲史,主要有说《汉书》、《五代史》、《三国志》三种。南宋时除这三种外,还有说《列国志》、《七国春秋》、《说唐》等。南宋时还有一种说“铁骑儿”,介于两者之间。它是说当代战争的,以抗金英雄人物和农民领袖为主线,有点类似后世的英雄传奇。 宋代的讲史人很多。说书人多是一批下层知识分子。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从事讲故事活动。一般说来,说书人“只凭三寸舌褒贬是非,略万余言讲论古今”,须有一定的文史知识,有较好的口才。两宋的讲史以及各类说书,主要集中在汴京和临安,也有一些散见于部分城镇和农村。汴京和临安两地有相当多的讲史听众,上自皇帝、百官,下至普通市民、士兵。据说,南宋时的供奉局有专门的说书人。在有宋历朝皇帝中,仁宗和高宗是两个听话迷。 说书的繁荣,带动了“说话”脚本即“话本”的创作。宋朝著名的话本有《孙庞斗智》、《刘项争雄》、《黄巢》、《三国志》、《晋宋齐梁》、《收西夏》、《吕相青云得路》、《中兴名将传》、《洛阳古今记事》等。流传至今的有《梁公九谏》、《新编五代平话》、《新刊大宋宣和遗事》等。 元代政治压力大,“小说”衰落,讲史一科比较发达。元代的讲史话本称“平话”,也作“评话”。当时编刊的讲史话本,据《永乐大典目录》卷46所载,有26种之多,惜均已失传。其他刊本保存至今者,主要是“全相平话五种”。元代平话比宋代讲史话本有所进步,在形式上有了大的改进,分段及标题比较明确,可以供人阅读。题材兼及英雄传奇,和“小说”、“铁骑儿”有所合流。 历史演义的产生与发展 历史演义的产生是明代的事。“演义者,本有其事而添设敷演,非无生有者也”(刘廷玑《在园杂志》卷2)。到了元末明初, 出现了两部演义体历史小说,一是由讲史直接而来的《三国演义》,一是由“铁骑儿”及“朴刀杆棒”相承的《水浒传》,这标志着演义体长篇章回小说的正式出现。民间有“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一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以其为人处世教科书特性,成了古代中国人最爱看的历史演义。 演义体在明清间的创作进入高峰。明代嘉靖以后,由于经济的发达,出版业兴旺发达,一时写书、刻书、读书成风。这为历史演义小说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历史小说。它的成功,直接带动了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嗣是效颦日众”(可观道人《新列国志序》),出现了许多历史演义小说,如周游《开辟演义》、《盘古至唐虞传》、纪振伦《杨家府通俗演义》、佚名《皇明英烈传》、冯梦龙《新列国志》等。清代前期有陈忱《水浒后传》、褚人获《隋唐演义》、佚名《唐代演义》、江左樵子《樵史通俗演义》、钱彩《说岳全传》、佚名《说唐》等。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可以说,从盘古到明朝的中国历史,每一朝都有了历史演义小说,“其浩瀚与正史分签并架”(可观道人《新列国志序》)。这其中,《隋唐演义》、《说岳全传》、《杨家府通俗演义》流传最广。 历史演义的发展是清末民初的事,它是爱国革命思潮的产物。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以后,中国社会进入了完全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的“国亡有日”的感觉越来越浓。为了拯救中国,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清抗帝宣传活动。在这场宣传运动中,历史成了他们的主要宣传工具。而演义体则成了他们的主要宣传形式。历史演义的创作,在近代经历了一个由零星到长篇的发展过程。蔡东藩在吴趼人等人的影响下,发誓编了系列中国历史演义,集近代历史演义编写之大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