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历史功罪向谁论(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抗日战争研究》 陈铁健 参加讨论

    西京兵变方案及其意义
        1935年秋天,东北军开始移师西驻,张学良出任西北地区“剿总”副总司令。“非委”成员立足西北,策划未来行动计划。1936年4月到秋天,罗章龙两次西行期间,均与东北军中的“非委”全体人员见面,对当前时局交换意见。经长时间反复磋商,初步拟定两项计划:
        其一为兵变方案:动员全体官兵自上而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实行兵变,拒绝独夫一切命令视同非法,并以武力逮捕元凶,迫其就范。兵变完成后,即通电全国讨贼,联合全国各界民众力量成立全国民主政府,对内实行民主政治,对外联合各省军政实力,出兵抗日,收复东北失地。
        第二步为建设方案,主要以重兵分据陕甘四川地区,利用关中、汉中、河西、成都殷庶人力物力,实行改革内政,发展经济文化,达成富国强兵,经济自给自足,争取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模范重要地区,如此进可以战,退可以守。(罗章龙《大革命时期中共军运工作纪略》)
        这是一个既有近期行动又有远景设计的方案。张学良何时接受这一方案?本书作者认为在1936年4月下旬,而非在此之前。4月9日深夜到10日凌晨,张学良与周恩来会谈于延安。周恩来随即向中共中央详报会谈情况,指出张学良虽然防范蒋介石,但尚无反蒋迹象,张明确表示“现在反蒋做不到”。4月26日,张学良与中共派驻东北军代表刘鼎谈话时,态度大变。刘鼎从4月27日到5月2日,先后三次向中共中央密报张的惊人变化:“只要有半年功夫,大事可济。我要干就彻底干!”“迁延到十一月就起变化”。到了6月,张学良甚至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见张闻天7月2日给王明、康生、陈云的电报)。8月9日,中共中央致张信,竟称张为“同志”。这与黎天才与罗章龙在青岛会晤时所谈张“近来倾向革命”情形完全一致。这个惊人变化,显然同4月10日以后罗章龙进入西安与张学良会晤,并同东北军“非委”成员共商大计有密切关系。
        当然,如作者指出的那样,前共产党人的兵变计划,不完全是后来发生的捉蒋兵谏。尽管张学良早有西北联合的意图和多方准备,但直至11月底,并未决定要采取捉蒋行动。依然把西北大发动的时间延至一两个月后,并告知中共方面,让处境十分艰难,准备二次长征的中共红军再坚持一两个月,则西北之联军可成。紧接着,蒋介石再度坐镇西安督促剿共,透出调换将帅的部署,镇压学生抗日运动,诸多因素引发了12月12日的临潼捉蒋行动。张学良下定捉蒋决心后,黎天才知晓这一变化,派孙菩缘返山东“探亲”途中将此消息秘密通报罗章龙。罗回忆说:“十二月上旬,普爰密简报道:‘众意已决,立即付诸行动!’越二日而兵变爆发!”(见《大革命时期中共军运工作纪略》)能否认为:西安事变爆发前夕,“局外”得知消息而静候发动者,天下独罗章龙一人耶?延至12月25日,张学良送蒋介石返京,面对急转直下的局面,这些前共产党人必然预见到大势已去,几年的惨淡经营蓄势待发,如今悄然划上了一个无奈的句号,标志着东北军“非委”秘密组织从此终结。这些前共产党人,作为张学良幕中的僚属,不可能在这一历史事件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诚如本书所论:即使是张学良,“虽有惊天动地之举,在中国的政治棋盘中,也不过是一粒受人拿捏的棋子儿”。“少帅本来是把最大的希望寄托于苏联的,而事实上却成了被所有人弃置的卒子”。“然而,毕竟还有人记挂着他是‘千古功臣’,而那些当年出没在他身边的同样有功的智囊,却多是身名俱灭,几乎无人记取了”。(本书第115-116页)吴雨铭1949年入狱,1959年死于江西第一监狱;黎天才1955年因潘汉年案株连入狱,判无期徒刑,1961年瘐死狱中;李希逸流亡美国,1996年悄然去世。
        本书结语最后一段话说:
        我们想说的只是,在丙子年间的长安风云中,有这么几个不该被遗忘的人,也做了几件不大不小的事,他们曾经是共产党人。(本书第117页)
        这个评价,似乎有些含混。这些前共产党人给予张学良的影响是积极的,是导致西安事变发生的重要因素。他们的作为,有功于中华民族,有功于抗日战争,也有功于当时势单力孤深陷泥潭几乎没顶的中共日后的复兴,进而导致江山易主。不管承认还是不承认,这都是不容否定的历史事实。
        本书也有可议之处。第一,本书除引言、结语外,将论人、叙事分成2块9篇,论人者5篇,叙事者4篇,围绕同一中心,各篇之间多有重复雷同文字,读来不无累赘之感。第二,文字有疏漏,如结语叙及斯大林“一石三鸟”策略时,说“斯君之话深深地刺伤了张学良”。读书至此,到处寻找“斯君之话”,然而到底也没有找到。这个疏漏,是不算小的。
        “非委”的话题所引出的质疑,一定不少。作者目前仍在继续探索这些问题,我期待着并且相信他们会有更新的成果问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