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建国初期社会的转型与党对意识形态的整合(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 黎见春/王军 参加讨论

    二、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的整合
        建国初期意识形态的思想多元化、价值观念混乱的状况,妨碍了新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尤其严重的是影响了当时的中心工作的贯彻。为了打通人们的思想关节,加快人们对新社会、新制度的政治认同感,将人民的认识统一到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国民经济、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物质及思想基础上来,建国初期中共对意识形态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合。
        首先,大力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确立其在意识形态中的领导地位。建国伊始,中共就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号召:“现在国内战争已基本结束,党面临着建设新中国的复杂任务,全党有系统地学习理论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有更好的条件,也更加迫切需要。全党必须明确,向人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是党的一项最基本的经常的任务。”[4](P123)1952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加强党的宣传教育工作的指示》,规定各级党委宣传部门的任务是:领导或推广对于反马克思主义的批判;领导各级各类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党内外理论工作者的活动等等。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期间,刘少奇郑重宣布:我们“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要“真正做到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来宣传马列主义,用马列主义来教育人民,提高全国人民的阶级觉悟和思想水平,为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打下思想基础”[3](P78-91)。
        中国共产党在注重引导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学习《共同纲领》的同时,大力倡导学习马列主义。1952年全国政协通过了《展开各界人士思想改造的学习运动的决定》,学习的基本内容有:“学习理论,即学习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学习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力求了解中国革命的前途,取得正确的革命观点。”[5](P12)民主人士经过学习,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了基本的了解,对共产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阶级立场有了明显的转变。
        对于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共同纲领》明确规定“给青年知识分子和旧知识分子以革命的再教育,以适应革命工作和国家建设工作的广泛的需要。”[2](P11)1952年10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全国高等学校开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课程的指示》规定:各高等院校开设“新民主主义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等课程。经过学习,广大青年掌握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知识分子在思想改造中也得到锻炼和提高。
        对于工农群众,党积极引导,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政治启蒙和学习运动。党举办各种文化识字班、扫盲夜校、积极分子培训班等,将政治启蒙与文化扫盲结合在一起,向工人农民讲解资本家地主剥削的秘密、封建婚姻制度的反动与危害,灌输起码的阶级意识和翻身当家的主人翁观念,启发了工农群众的政治觉悟。为推动这次政治学习与启蒙运动,政府还组织了文学艺术、新闻广播、书籍出版等方面的配合活动。建国初期宣传普及毛泽东思想一件有意义的大事,是有计划、有组织地出版发行了毛泽东著作,而一些理论家、宣传工作者对这些著作的通俗性解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更将毛泽东思想的普及推向高潮。
        其次,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清除帝国主义的影响,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封建主义思想是中国社会意识形态中最反动腐朽的思想意识,正如毛泽东所指出:“帝国主义文化和半封建文化是非常亲热的两兄弟,它们结成文化上的反动同盟,反对中国的新文化。”[1](P695)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结合民主改革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大力肃清封建残余影响。在土改运动中党派出大批工作队深入农村领导土改,举办农民积极分子短期训练班,召开各种会议,宣传党的政策,启发农民群众反封建的思想觉悟,在这个基础上,通过贫苦农民“吐苦水”、“挖穷根”、“算剥削帐”等方式,进行“谁养活谁”的教育,这些措施涤荡了几千年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结合婚姻制度改革,沉重打击了封建宗法思想意识。1950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颁布,吹响了最终废除封建婚姻制度的号角,掀起了摧毁封建婚姻制度的高潮。与此同时,党在改造其它封建遗毒方面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改造了大批游民、乞丐、妓女等。
        长期以来,西方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进行欺骗、麻醉和灌输奴化思想。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于1950年12月,作出了《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的方针决定》,决定上述机构停止接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津贴,实行自办,或由政府接办,改为国家事业,以此来肃清美帝国主义在中国文化侵略的影响。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为清除人们的亲美、崇美、恐美情绪,中央要求党的思想宣传工作要“特别着重于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法西斯思想,肃清帝国主义长期在中国人民中所传播的一切有害的影响和半殖民地奴化的买办思想及国民党反动派思想的残余,发扬民族自尊心和人民革命战争的伟大传统”[7]。此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以反对美帝国主义为中心的爱国主义运动。
        对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中共首先增强自身防腐拒变的能力。建国后开始的整风运动,特别是经过“三反”、“五反”运动,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遭到了人民的普遍唾弃,使广大党员干部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另一方面,对资产阶级的其它思想,中共采取了比较慎重的态度,在倡导思想改造的同时,注意分清界限。1950年,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观念形态的东西,不是用大炮打得进去的,要缓进,要用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来做这个工作。”[8](P17)1952年3月,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时期,不允许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有自己的立场和思想,这种提法是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是一种幼稚可笑的思想。”[9](P361)正是党的这些清醒的认识和对资产阶级慎重的态度,对于意识形态领域防止超越阶段的错误倾向的发生,起了极大的指导作用。
        第三,清理整顿旧文艺,建设新文艺,加强党对新文艺的领导。新中国成立,中共在对旧文艺进行整顿的同时,加强了新文艺的建设。中国共产党及时指明了新文艺的发展方向:“提供文学艺术为人民服务,启发人民的政治觉悟,鼓动劳动人民的政治热情。奖励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发展人民的戏剧电影事业。”[2](P1)因此,发展人民的电影事业,改革旧戏剧,进一步发展新歌剧与话剧,培养青年文艺干部,指导群众的业余文艺活动,建立基层的文化网点,这些就是新中国人民文艺的工作重点。
        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的电影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中央电影事业管理局和中华全国电影工作者协会的成立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早在1948年11月,中共中央对人民的电影事业作出了原则性的指示:“电影剧本的标准:在政治上只要是反帝的、反封建的、反官僚资本主义的,而不是反苏、反共、反人民民主的就可以。”[10](P391~394)建国初期党加强了对国营电影制片厂的领导,使其成为建国初期主要的电影拍摄基地。另外,党对私营电影制片厂采取了团结、帮助、改造的积极政策,引导他们朝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建国初期生产了《白毛女》、《钢铁战士》等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影片,中国的电影事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戏曲事业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绽放出新花。中央和地方先后建立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中央戏曲学院等。同时,党加强了对旧戏剧的改造。1951年5月,政务院发出了《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戏曲改革应以发扬人民的新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人民在革命斗争与生产劳动中的英雄主义为首要任务。”[11]并且提出了“改戏”、“改人”、“改制”三大任务。随戏曲改革事业的发展,中央发出了《关于整顿和加强全国剧团工作的指示》,“应在剧目思想内容上,表演艺术上和剧团的经营管理上,为求改进和提高,使得戏剧艺术更加密切配合国家建设,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培养人民的高尚的品质,更有效地为人民服务。”正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扶持下,各种艺术剧种大放异彩,一大批传统的优秀剧目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另一些剧目在改造后也赢得观众的好评,一些新的剧目如《龙须沟》等成为群众百看不厌的好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