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抗日战争初期的龙云与汪精卫(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月刊》 谢本书 参加讨论

    三龙云对待汪精卫出逃事件的两难处境
        汪精卫作为国民党中央大员、副总裁、二把手,龙云在他的面貌未完全暴露前,作为地方官既无能为力,也无可奈何。在对待汪精卫出逃事件上,龙云既不敢得罪蒋介石,又不能不应付汪精卫,因此对待此事表现了“两难”的处境。
        1938年12月18日,汪精卫到达昆明的当天,龙云违背汪精卫的意旨,在昆明摆出“奉命欢迎”的盛大场面,其用心明眼人一看是可想而知的。当晚龙云即向蒋介石作了报告以备案。第二日(19日)汪精卫乘飞机去越南,龙云向重庆国民政府又发出了加急电报说:“汪副总裁昨日到滇,本日身感不适,午后二时半已离滇飞航河内。”[9](p46)后两日(21日)龙云又向蒋介石作了详细的报告。电报说:
        汪先生此次匆匆离滇,曾以效电略呈在案。查汪到滇之日,身感不适,未及深探,其态度亦不似昔日之安祥,不无诧异。临行时,始道出真语,谓与日有约,须到港商洽中日和平事件,若能成功,国家之福,万一不成,则暂不返渝,亦不作为离开钧座之工作。职观其言行,早有此种心理,惟关系甚大,未说在渝时与钧座切实讨论及此否?现陈公博继续赴港,钧座致汪马电,因无从探转,已交其携往矣。[9](p47)
        电报提到,汪精卫的出走,“未说在渝时与钧座切实讨论及此否?”这等于是将蒋介石一军。对此,我们没有看到蒋介石如何回答龙云的问题。
        再过一日(22日),龙云给滇军将领、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原六十军军长、现第三十军团军团长卢汉的密电中,更坦诚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讲了心里话。这个密电是从云南省档案馆藏中发现的,未曾公开公布过。密电说:
        汪先生前日到滇,昨赴港,愿效昔之李鸿章、今之张伯伦,与日方直接商洽,不顾一切,力主和议,加入防共协定。因在渝受人攻击,蒋、汪之间亦未尽同意,故谓成则返渝,否则不再返渝,云云。语气愤慨,大有各行其志之慨。大局如此,兄闻之忧心如焚,党内纠纷从此又开始矣。兄为杞人之忧,宿食俱废,三日不能成眠,如似大病,故深望弟早日告痊也(注:卢汉此时因盲肠症发,住院治疗,故电文中说“望弟早日告痊也”。龙、卢皆为彝族,且为表兄弟。)。[10](p213-214)
        龙云“宿食俱废,三日不能成眠”,可见忧虑之深。忧虑什么?忧虑的是“党内纠纷从此又开始矣”。国民党的分裂无疑对当时的抗战事业是不利的。从这个密电中,我们看到的是龙云忧虑之情,而不是赞成“和平运动”。
        12月29日,汪精卫在河内发出“艳电”,表明了公开投日的态度。蒋介石乃派特务前往河内,暗杀汪精卫。1939年3月21日深夜,特务冲进汪精卫卧室,开枪射击,结果汪精卫夫妇幸免,曾仲鸣成了替死鬼。龙云再致电蒋介石表明态度说,汪精卫艳电“在异地突然发表,一般观听,不无惊疑。幸国人在委座领导之下,确知国策久定,毫不为其动摇。故汪之议论,对外虽属奇闻,受敌愚弄;对内仍毫无影响,祈释厪注。”[9](p49)无论如何,龙云并未响应汪的“艳电”,而是留在了抗日阵营中坚持了抗日斗争。
        1939年4月13日,龙云致蒋介石长函,再度表明本人及云南的态度:
        查汪氏前由滇赴越及发出艳电,又曾仲鸣被刺前后大概情形,均经先后电呈。近接薛伯陵来电,始知汪氏及其左右,不免在外招摇,有意簧鼓,实际上职与汪氏素无往还,此次短期接触,已稔知其人,既不磊落光明,又不忠厚安分,在其艳电发出后,职未加以攻击,犹本古人薄责于人之义,未肯论其长短,且各方正攻击汪氏,亦不必再下井投石,亦即遵钧座宽厚待人,不咎既往之旨,为留余地。但此种谣诼,对内虽自问坦然,对外仍恐不免有人怀疑,拟在相当时期,将其前后经过,完全公布,纯用事实,以正视听。盖滇省与我公同一命运,在此敌人力图分化,汪氏被敌利用之时,吾辈军人,不论任何职责,惟有立定脚跟,不为利害所动,确遵既定国策,以待钧座从容应付,此即剥复之机,亦国家之幸、民族之福也。(9)(p121)
        蒋介石亦冠冕堂皇,先后派大员李烈钧、唐生智来昆考察和劝说龙云与汪精卫划清界线。龙云遂以主动方式发表谈话,表示拥护中央抗战到底。唐生智即于1939年4月29日致电蒋介石,说明龙云抗战态度比较坚决,与汪精卫并无牵连。电报说:“职默察渠意,似极顾大局,拥护钧座,始终不渝。”几天以后,唐生智将龙云致汪精卫的电报,表示与汪精卫划清界线,通报蒋介石。(9)(p123)联系龙云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的表现,应该说唐生智对龙云考察的结论,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