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孔子的史论和史学评论(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 李泉 参加讨论

3
    虽然,作为一个史学家,孔子整理古籍,编次史书,评论史事,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但是在《论语》中我们却很少看到孔子对历史学的评论文字。究其原因,大约有二:其一,春秋时期史学尚处初创阶段,有关史学理论的许多问题还没有人进行总结,没有成为历史家、思想家评论的话题。其二,或许孔子曾有这方面的评论而弟子们没有记入《论语》中去。司马迁说,孔子写成《春秋》以后,“七十子之徒口授其传指,”(《史记·十二诸候年表》)这口授的“传指”中可能有不少是史学评论,惜乎我们今日已无缘得见。不过,据《左传》、《史记》等书的记载,结合《论语》中孔子的有关言论,仍可大致勾划出孔子史学评论的轮廓来。
    首先,孔子指出记述史事应秉笔直书。孔子认为正直是一种优良的品德,历史家应该具备这种品德。历史家是否具备这种品德,主要表现在他能否不畏权势,秉笔直书上面。《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董狐)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呜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孔子是见于历史记载的我国古代最早标榜直书精神的史学家,此后,从司马迁、班固,到刘知几、章学诚,无不视秉笔直书为我国史学的优良传统,把能否秉笔直书作为品评史书、史家优劣的重要标准。不过,正直不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根本规范,当着正直的品格和他的伦理思想的基础--孝、悌观念发生冲突时,前者便毫无条件地屈从于后者了:“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子路》)他硬说“为亲者讳”中包含着正直的因素,这就等于公开提倡曲笔隐讳了。他将这种理论付诸实践,于是《春秋》中便有许多曲笔讳饰之处。刘知几对此多有揭发,说“观夫子《春秋》也,多为贤者讳”,“外为贤者,内为本国,事靡洪纤,动皆隐讳”。(参见《史通》:《惑经》)、《疑古》),后人虽指斥刘知几“非圣无法”,替孔子曲为解说,但终难掩《春秋》“尊尊亲亲”之缺陷。历代正史中多有曲笔隐讳,不能说与孔子的曲笔理论没有关系。
    其次,孔子提出学习和研究历史应当审慎求实。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子路》)他对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持“多闻阙疑,慎言其余”的态度,对待历史问题也持这种态度。古代书写材料落后,书籍保存困难,据学者们研究,西周初年,夏代的历史资料已经少见;及至春秋,西周以前的文献又多散佚泯灭。面对这种情况,孔子提出努力学习、研究历史,搜求古代资料,方能获得丰富的知识,即所谓“好古,敏以求之。”对于“史之阙文”,不妄加补缀,强作训释,求得实证,方为信史。他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八佾》)他不肯过多地评论夏。商时期的史事,不肯拿没有实证的历史传说教育学生,更不把信史以外的东西写入历史教科书,他治史的态度是十分严肃的。司马迁作《史记》,广集众说,择其雅言,“疑则传疑”,遂将孔子审慎求实的治史作风发扬光大,成为中国史学的又一优良传统。
    再次,孔子指出,学习历史、记载史事对于了解过去、察往知来、垂训后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一,孔子认为历史记载是了解过去的主要依据。他慨叹夏、商时期“文献不足”,认为有了充足的文献,就可以正确地了解、认识过去。这里所说的“文献”,虽然与我们今天使用的“文献”一词内涵不尽相同,但它主要还是指历史资料和历史记载。其二,孔子认为了解历史具有察往知来的作用。他说,后代继承前代之礼,有所因袭,也有所变革,如若后代继承周礼的话,一百代以后的事也可以预知。就是说,了解历史上礼的沿革,可以预知未来之礼;考察历史,能够预见将来。其三,孔子指出史书具有惩恶劝善的作用。《孟子·离娄下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孔子所说的“《春秋》之义”是什么?《孟子·滕文公下》又说:“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所,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孔子这句的意思是:良善的人从《春秋》中知道我的苦心,邪恶的人则把写《春秋》当作我的罪过。这里已包含有《春秋》惩恶而劝善的意思。《史记·孔子世家》说:“子曰:‘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传,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写作《春秋》是为了传“道”给后世,它使乱臣贼子感到惧怕。这里谈的《春秋》之义与上文略同。《左传·成公十四年》赞美《春秋》有五大优点,后人称之为“《春秋》五志”,其中一志曰“惩恶而劝善”是对“《春秋》之义”的简练而全面的概括。其四,孔子认为,撰写历史可以深刻而显明地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在讨论孔子“何为而作《春秋》”的时候,司马迁引用孔子的话说:“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就是说,撰写历史,用实事说明自己的主张,比讲述空洞的道理更加深刻、更加明白。总之,孔子对于学习、研究、编撰历史的意义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对于战国秦汉时期史学的蓬勃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