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论战后初期英国对欧政策的形成(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历史》 洪邮生 参加讨论

"西方精神联盟"是贝文的一个新思想,但决不是他的信口开河,1948年1月4日贝文的一份题为"英国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的备忘录集中阐述了他的这种思想。备忘录首先渲染了苏联的威胁,然后说英国的政策同样很清楚,这就是继续全力促使马歇尔计划结出丰硕成果。"但是,虽然经济领域的发展十分重要,它本身还不足以遏止俄国的威胁,在我们的防务中,政治上--就是精神上的力量还必须动员起来。……因此,我相信,我们应该在美国和自治领的支持下,寻求建立一个西方民主体系……"针对国内的孤立主义势力,备忘录又写道:"我们英国人不能再置身于欧洲之外,再坚持我们的问题和地位迥异于我们欧洲邻居的问题和地位的观点了"。"西方精神联盟"需要英国强有力的领导,一旦这种欧洲体系在英联邦和美国的支持下建立起来,"就应可能发展起我们自己的、能与美国和苏联比肩的实力和影响。我们拥有殖民帝国的物质资源,如果我们开发了它们,加上现在提供精神领导,我们就能完成我们的任务"。这里,贝文将"西方精神联盟"和有形的"西欧联盟"溶和了起来。由于马歇尔的谨慎态度,贝文呼吁美国的参与变成了美国的支持(注:《英帝国终结文件》A辑第2卷第2部分,第317-318页。)。贝文的计划得到内阁的批准。1月13日贝文向马歇尔送去一份备忘录,正式通报英国准备建立西方联盟,这得到了马歇尔的支持(注:《美国对外关系》1948年第3卷,第9页。)。
    在此背景下,1月22日贝文在下院发表"西方联盟"长篇演说,第一次公开全面阐述了自1945年8月"宏伟计划"以来不能释手的思想。贝文的此次演讲后,英、法、荷、比、卢等国随即举行谈判,最后导致五国于1948年3月17日正式签署布鲁塞尔条约。
    三、转向谋求大西洋联盟
    贝文促成布鲁塞尔条约的目的何在?在这一问题上不少西方历史学家认为贝文仍在执著地为实现他的"第三种力量"之构想而努力,因为贝文的"西方联盟"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意在利用美国的援助来赢得时间,"最终目的应该是使西欧国家获得独立于美国和苏联的地位"(注:琼斯·肯特:《贝文的帝国主义和欧非思想,1945-1949年》(Jones Kent,Bevin's Imperialism and the Idea of EuroAfrica 1945-1949);M.多克里尔和约翰·扬编:《1945年至1956年的英国对外政策》(M.Dockrill and J.W.Young eds.,British Foreign Policy,1945-1560),麦克米伦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70页。),只是由于1948年3月初捷克斯洛伐克发生共产党政变吓倒了五国谈判者而使最后条约有着浓厚的军事同盟的色彩,该条约成为"第三种力量"目标的绝唱(注:格林伍德:《1945年以来的英国和欧洲合作》,第24页;《40年代后期的第三种力量》,第67页。)。
    实际上,随着冷战的来临,虽然贝文仍然不忘声称独立于美苏,但苏联的威胁在贝文有关"西欧联盟"的言论中已近乎开场白。杜鲁门主义发表后,本来担心鼓吹西欧联合会刺激苏联的神经的贝文觉得手脚放开了,而苏联拒绝参加马歇尔计划又成了推行其主张的最好口实。英国与苏联关系的趋于恶化却是它与美国和解的杠杆,与此相适应,贝文的欧洲政策也愈益难以摆脱对美国支持的依赖。1947年初外交部曾草拟一份报告以修改因局势变化已不合时宜的萨金特爵士的"估量"备忘录,报告认为,萨金特当时所确立的欧洲联合的目标现在仍然有效,独立于美国的目标也仍然有效,但是,"过分脱离美国是一种危险"(注:A.亚当思维特:《英国和世界,1945-1949:来自外交部的看法》(A.Adamthwaite,Britain and World,1945-1949:View from Foreign Office),《国际事务》(International Affairs),第61卷第2期,第227页。)。面对苏联的挑战英国与美国的关系急剧升温,1947年12月初四国外长伦敦会议失败后贝文倡议组织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精神联盟",这是贝文提出"宏伟计划"以来第一次涉及与美国结盟的问题。尽管鉴于战后美国国内舆论和美国政府的一贯立场,贝文这时只是谈到政治性联盟,但这种试探的意义仍然不可低估,反映了他联美制苏的迫切心情。但是,马歇尔的含糊答复给贝文泼了冷水,这使他看清美国尚未走到那一步。在1948年1月几份酝酿建立"西方联盟"的备忘录中,贝文没有再把美国包括在他的计划之中,然而,显然不同于以前的任何方案,美国的支持已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另一方面,这时美国也开始积极介入欧洲的联合。1948年1月21日,英国大使英弗查佩尔勋爵会晤国务院欧洲事务处处长希克森,讨论了贝文已为内阁批准的西方联盟计划。希克森直戴了当地指出,贝文计划的目标是不明确的,因为它欲以敦刻尔克条约为基础与荷比卢签订双边协定。敦刻尔克条约是针对德国的,而贝文又同意德国最终要在他的联盟中起主要作用,这就与贝文计划的目标相矛盾。希克森建议,英国应"既防止德国侵略的重新开始,又防止苏联的侵略"。在谈到美国的作用时,希克森的表态意味深长,他说:"该问题的重要性在于,任何这样的概念(指西方联盟)……应主要基于欧洲的主动。如果欧洲国家建立了这样一种组织并使之发挥作用,那么处理我们与它的长期关系就不会成问题。"对此英弗查佩尔心领神会,他说,美国的参加"当然是在计划的第二阶段而不是在发起阶段"(注:美国国务院:《美国对外关系》1948年第3卷,第10-12页。)。这一信息给贝文很大鼓舞,次日贝文便发表了"西方联盟"的演说。几天后,贝文甚至不顾美国所能接受的程度,迫不及待地训令英弗查佩尔向美方提出,按照上年英美有关中东问题的防务合作谅解的方式,与美国签订针对苏联的防务协议,以显示"美国支持该计划的程度"(注:美国国务院:《美国对外关系》1948年第3卷,第13页。)。贝文的这次建议又失之于操之过急。2月初他再派人赴华盛顿谈判美国参加欧洲防务事宜。结果他们无功而返,美国仍坚持欧洲首先建立自己的组织,然后才可能考虑与之联系的问题(注:M.福利:《打破恶性循环:英国、美国和北约的起源》(M.Folly,Breaking the Vicious Circles:Britain,the United States,and the Genesis of the North Atlantic Treaty),《外交史》(Diplomatic History),第12卷,第63页。)。布鲁塞尔条约签署后,如希克森所暗示和英弗查佩尔所期望的,美国参加"西方联盟"一事提上了议事日程,贝文为此施展了他的外交才干(注:在战后冷战起源研究中的"非极论"(depolarization)观点中,英国外交大臣贝文的主张得到充分的阐述。),终于如愿以偿。1949年4月4日北大西洋公约签署,但它把英国及欧洲拉入的是以美国而不是自己为盟主的大西洋联盟之中。
    由上可见,自马歇尔计划发表以来,尽管在有关文件和演讲中仍不乏"第三种力量"的词句,实际上贝文不仅不愿意独立于美国,而且亟欲与美国结盟以抗衡苏联,因而有理由认为布鲁塞尔条约的缔结是通向北约的一个步骤,诚如英国学者拉雷斯所言,就布鲁塞尔条约而论,贝文的主动"不是受他建立西欧防务组织的愿望而是他如下压倒一切的兴趣所支配:使美国确实感到,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自己有责任对欧洲安全的一定义务作出承诺"。但是拉雷斯又断言,"……英法和解、与其他国家的关税同盟、所谓西欧联盟或集团从来就是面对战后问题而不能依靠华盛顿的应急计划"(注:K.拉雷斯:《寻求秩序:英国和西欧联盟的起源》(K.Larres,A Search for Order:Britain and the Origin of a Western European Union),布里瓦蒂和琼斯编:《从重建到一体化》,第85页。)。这一观点值得商榷,因为在战后初期三大国合作政策仍在维持的情况下,西欧联盟之策更有助于英国与美苏相抗衡,建立"第三种力量"。只是随着贝文认识到英国心有余而力不足,特别是1947年后随着冷战的来临,这种意图才逐渐淡化,1947年12月初四国外长伦敦会议破裂后,贝文已是英雄气短,转而迫切期望美国的鼎力相助,而北约签署之际再一次爆发英镑危机,又是美国的财政援助使英国得以渡过难关,这似乎证明了英国转向大西洋联盟的正确性。
    在1948年10月9日兰达诺保守党年会的演讲中,丘吉尔阐述了以"三环外交"著称的思想。丘吉尔的这一演说之所以影响深远,不仅因为它对英国国际地位的渲染,而且在于它对三环的次序安排,即英联邦、英美关系以及欧洲,反映了丘吉尔对英国外交政策不同重心的思想,这和工党政府的观点不谋而合。
    大西洋联盟酝酿之际,即为工党政府逐渐放弃"第三种力量"构想之时,贝文的政策从争取欧洲的支持以使英国能与美苏三足鼎立转向依靠美国与苏联抗衡。1949年10月在一份为内阁起草的题为"欧洲政策"的备忘录中,贝文分析了选择大西洋联盟而放弃"第三种力量"的理由。贝文写道,在政治上,新成立的欧洲委员会可能会逐渐唤醒大陆国际的欧洲意识和在世界上起独立作用的愿望,但是由于西欧的经济和军事形势,它们"没有美国的帮助便不存在使它们融入繁荣和安全的实体的直接希望"。在经济上,虽然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国家目前在经济潜力上对苏联集团占有优势,但苏联的经济计划一旦完成,这种优势将丧失殆尽;另外,西欧现在因依赖美国的援助而能够进行合作,但是"当美国的援助完全停止,目前有限的欧洲经济合作将不复存在",因此,英国的明智做法是"无论如何不要以牺牲我们与英联邦和美国的关系为代价去不适当地依靠"欧洲经济合作。在军事上,贝文的结论是,即使加上英联邦,西欧都不能单独抗衡苏联(注:《英帝国终结文件》A辑第2卷第2部分,第343-345页。)。总而言之,在贝文看来,面对苏联的威胁,西欧不足倚恃,那么背靠美国则是自然的结果了。贝文后来谈到,在依靠欧洲还是大西洋联盟作为英国的力量基础问题上,"按照我们的看法答案是大西洋……我得出这个结论不是因为我反对欧洲,而是因为我不相信欧洲强大到足以单独保卫自己。这是一个现实问题,而不是感情问题"(注:罗杰·布伦和M.E.佩利编:《英国海外政策文件集》(Roger Bu-llen & M.E.Pelly,Documents on British Policy Overseas)第2辑第3卷,英国皇家文书局1989年版,第290页。)。
    贝文的"第三种力量"构想与英国的英联邦利益也是矛盾的。贝文的"第三种力量"虽然以欧洲的联合为目标,但是不同时期具体的说法和内容却是含糊的,至于联合的性质则更难以确定。实际上,贝文的想法多不含超国家一体化的性质,只有关税同盟的建议存在让渡主权的可能。然而,贝文企图积极推动关税同盟实现的行为,总是遭到英国政府中左右对欧经济政策的那些经济部门的强烈反对,它们所祭出的法宝就是欧洲经济一体化必然会损害英国与英联邦国家之间的贸易。驻法大使达夫·库珀曾就此评论道:"仅仅'关税同盟'一词就能引起财政税的震荡和贸易部的反感。"(注:格林伍德:《40年代后期的第三种力量》,第65页。)工党政府作出削弱英联邦的联系而与羸弱动荡的欧洲实行一体化的选择几无可能。因此,认为工党政府放弃对欧洲联合领导权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贝文出于私衷确乎曾试图领导欧洲的联合;当欧洲的联合是指欧洲一体化运动时,它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无论何种原因,贝文的"第三种力量"构想难以逾越国家性质的界线,这种限定在美国推动、欧陆拥护的欧洲经济合作和欧洲统一运动的酝酿中清楚地表现了出来。
    这样,经过战后初期一二年录求建立"第三种力量"的过渡,至40年代末英国工党政府形成了影响整个50年代乃至更为深远的欧洲政策,即在欧洲的防务问题上全心全意依靠以美国为核心的大西洋联盟,辅之以支持传统的政府间合作的欧洲组织,如布鲁塞尔条约组织、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和欧洲委员会等,通过它们继续维持英国在欧洲的领导权,这正是英国外交部计划人员所认为的既能遏制苏联又能维持英国既得利益的两全之策。但是,当欧洲大陆一体化提上议事日程并成为现实时,英国的这一欧洲政策便受到真正的考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