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秘史》写作过程考略(4)
清代学者钱大昕在《补元史艺文志》中著录了《元朝秘史》,并写道:“元秘史十卷,续秘史二卷,不著撰人。记太祖初起及太宗灭金事,皆国语旁译,疑即脱必赤颜也。”[5]他猜测明代初期刻行的《元朝秘史》可能就是《元史》所言《脱卜赤颜》或《蒙古脱卜赤颜》,不是毫无根据的。据《元史》百官志,翰林国史院掌修国史,典制诰,而蒙古翰林院则“掌译写一切文字,及颁降玺书,并用蒙古新字,仍各以其国字副之”。历朝实录作为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译为《脱卜赤颜》未尝不可。元人文集中也有将国史与《脱卜赤颜》并称为一的例子。如杨维桢《铁崖乐府注》卷七《白翎鹊词》小引云:“按:国史脱必禅曰,世祖畋于柳林,闻妇哭甚哀,明日白翎雀飞集斡尔朵上,其声类妇哭,上感之,因命侍臣制白翎鹊词。”[6]这里所说的脱必禅即脱必赤颜。如果国史就是脱卜赤颜,那么上面所引的第五条记载就无法解释。因为翰林国史院儒臣大都是汉族,他们所修的国史又不得令他们这些“外人”传写,这本身已是一个矛盾。《元史》虞集列传也曾记载了敕修《经世大典》事。虞集与赵世延任总裁,“既而以累朝故事有未备者,请以翰林国史院修祖宗实录时百司所具事迹修订。翰林院臣言于帝曰:‘实录,法不得传于外,则事迹亦不当示人。’又请以国书《脱卜赤颜》增修太祖以来事迹,承旨塔失海牙曰:‘《脱卜赤颜》非可令外人传者。’遂皆已”[4](卷一百八十一)。由此可知,上引第五条记载中的《脱卜赤颜》即为国书《脱卜赤颜》,与第六条所言《蒙古脱卜赤颜》是一回事,属于国家最高机密,与国史院所修国史完全是两码事。在元代,不特国史有此之别,即使类书编纂亦另设蒙古局,专掌蒙古帝王事迹的译写工作。虞集《经世大典序录》云:“……是年四月十六日开局,仿六典之制,分天地春夏秋冬之别,用国史之例,别置蒙古局于其上,尊国事也。其书悉取诸有司之掌故而修饰润色之,通国语于尔雅,去吏牍之繁词。上送者无不备书,遗亡者不敢擅补。于是定其篇目凡十篇,曰君事四,臣事六。君临天下,名号最重,作帝号第一。……作帝训第二。……作帝制第三。……作帝系第四。皆君事也,蒙古局治之。”[7]上面援引的第五、第六条记载已明确交代《脱卜赤颜》关系到黄金家族之秘密,这在现存《秘史》的内容中得到了反映。文宗有弑兄篡权之嫌,却演出了礼让劝进的闹剧,以掩人耳目,而撒迪又建议将此写进《蒙古脱卜赤颜》,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秘史》“事关秘禁”,不得外传的原因。 现在还没有确凿证据以证实钱大昕之推测是否正确。如果认为他的推测有一定道理,《蒙古脱卜赤颜》或许就是流传到今天的《秘史》,那么我们据上面撮举的第六条记载,又可进一步推断出现存《秘史》并非完整的史籍之结论。因为撒迪曾建议将文宗所谓“固让大凡”写进这一皇家秘籍,文宗也予以准奏,但《秘史》只记述到太宗斡阔台,以后的事情统统阙如。笔者从元人文集中发现另一条记载,似乎也能够证明现存《秘史》的内容有所阙漏。元代儒臣许有壬曾撰有题为《元故右丞相克烈神道碑铭并序》的碑铭,收在《圭塘小稿》卷十中。碑主为镇海,其文曰: “我太祖圣武皇帝顺天应人,龙飞朔方,豪杰云从,四杰而下,僝功辈出,若丞相镇海,盖较著者也。五世孙佥河北河南道肃政廉访司事哈斯状其故,请曰:丞相奋庸天造,名具秘史,世莫得闻。……承命辟乌哩扬欢地为屯田,且城之,因公名名其地,曰镇海,又曰青海,俾公守焉。”[8] 从一般情理上讲,功载史册,名垂千古,世人理应皆知。镇海五世孙哈斯却说由于其名载于《秘史》而为世人所不知,这恰好与见于文宗本纪的两条记载相吻合。镇海是蒙古帝国时期的名臣,当1222年长春真人丘处机谒见成吉思汗,向这个大蒙古国皇帝讲道时他一直陪伴在侧,主掌文书事宜。太宗时晋为右丞相,在征服塔塔尔、钦察、吐蕃、回纥、契丹、女真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哈斯所言“名具秘史”必有根据。彭大雅《黑鞑事略》称:“移剌及镇海自号为中书相公,总理国事,镇海不止理回回也。鞑人无相之称,即只称之曰必撤撤。必撤撤者汉语令史也,使之主行文书尔。”[9]明初洪武年间刻行的《秘史》共二百八十二节,四杰的事迹尽在其中。至于镇海,不仅其事迹没有见诸任何记载,而且其名字亦未被提及。哈斯身为世家子弟,持镇海行状请许有壬为之撰写碑铭,断不敢希荣慕誉,妄言“名具秘史,世莫得闻”。 从《元史》本纪可以知悉《秘史》一书的纂写历时旷久,不断予以增补,文宗时尚有续纂之举。许氏所撰碑铭又证实现存的《秘史》并非完整的史籍,其阙漏恒多。明朝洪武年间,内廷为了培养译员,将元朝石室金匮之藏拿出来逐字音译,编成了语言教材,随同《华夷译语》一并刻行,这就是流传到今天的《元朝秘史》。限于教学目的,认为足够培养译员之用即可罢手,没有必要将那些编纂《元史》时采用的元朝内府秘籍全部译出。笔者以为,这或许就是《秘史》有所阙漏的真正原因。 【参考文献】 [1](清)洪钧。元史译文证补(卷一上)太祖本纪译证(上)[M].光绪二十二年刻本。 [2]巴·布林贝赫。蒙古诗歌美学论纲·附录二(蒙古秘史诗学的某些特征)[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 [3]札奇斯钦。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M].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 [4](明)宋濂,等。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5](清)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M].二十五史补编本。 [6](元)杨维桢。铁崖乐府注(卷七)白翎鹊词[A].四部备要[C].上海:中华书局。 [7](元)虞集。道园学古录(卷五)经世大典序录[A].四部备要[C].上海:中华书局。 [8](元)许有壬。圭塘小稿(卷十)·元故右丞相克烈神道碑铭并序[A].四库全书[C]. [9](宋)彭大雅。黑鞑事略[A].王国维遗书[C].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