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华民族是历史融合的产物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正如费孝通先生所指出的:“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见《费孝通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602页。) 中华民族是历史融合的产物。早在新石器晚期,在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已经出现了许多部落和部落联盟,产生了互不相同又互相影响的文化。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黄帝战胜炎帝、击杀蚩尤,炎、黄联合战胜太昊、少昊,以及尧、舜、禹禅让,都是中原先民各部落在向外发展中互相冲突、融合的历史痕迹。 考古发现已证明,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黄河下游的新石器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已经对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后继者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产生重大影响,发生相互渗透的联系。与河南龙山文化阶段大体相当的良诸文化(长江下游)与山东龙山文化关系更为密切。 夏、商两代,汉民族的发展已具雏型。据有的史学家考证,夏的先民是从长江下游发展至黄河下游,商的先民是由辽河下游发展至中原,周的先民是由渭水流域向黄河下游发展。夏、商、周三代已经形成统一的分封制的奴隶制国家。中华民族的先人,在一万年前已有百万之众。至夏初(公元前21世纪)已有1 355万人口。在西周(公元前11-前8世纪)全盛时期人口约达2 000万左右。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前221年)中华民族的融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经过500多年的战争兼并,原来的东夷、西戎、南蛮、 北狄都与中原华夏族相互融合,形成“五方之民共构天下”的局面。原来的秦、楚、吴、越,都已华化。尽管战争连绵不断,由于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加上疆域的扩大,到西汉初年(汉平帝元始2年,即公元2年),人口数已达5 959万人。汉代继秦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实现了空前的统一。汉族在汉代已基本形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是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不仅中原地区的居民融合程度更深,而且西北和北方的大量少数民族与中原进一步融合。五胡十六国时期,由匈奴、鲜卑、羯、氐、羌5个少数民族先后建立的13个政权,使东北、 内蒙、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居民与中原居民得以广泛深刻地交往、融合。至唐代(公元618-907年),中华民族的活动疆域和人口,都空前地扩大和增加起来。盛唐时期,人口总数约8 000万左右。 宋、元、明、清(公元960-1911年)的近千年时间里, 中华民族的发展更趋成熟。宋代(公元960-1279年)北方先后建立的辽、 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使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得以进一步统一、融合。其中女真人建立金国(公元1115-1234年)曾将势力推至淮河以北,先后在北京、开封建都。元朝(公元1271-1368年)是由蒙古族建立的朝代,清朝(公元1644-1911年)是由满族建立的朝代。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扩大和密切了他们和汉族的关系,还带动了其征服地区各族和汉族的融合。 元代的疆土极其广阔。在元朝统治下,不仅中原居民、北方居民得以进一步融合,而且西北、西南的民族和中原民族的关系也得以进一步密切。同时,在中国还涌入了信奉伊斯兰教的中亚居民,以他们为主体,在吸纳土著居民的基础上,形成了人口众多的回族。清代已形成今天中国的版图(因清末被列强侵占许多领土,当时的疆域比现在要大)。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由几十个民族共同形成的中华民族已发展成熟。清代乾隆31年(公元1766年)的人口已达到20809万,至道光 13年(公元1833年)增长到近4亿人(39 894万人)。 近代(公元1840年以来),在与帝国主义列强的斗争中,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更加觉醒,民族意识不断增强。“四万万同胞共赴国难、共御外侮”,成为一致的呼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更标志中华民族的完全成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56个民族构成的中华民族,实现了国家的彻底统一和民族的真正平等,各民族的融合也发展到崭新的阶段。这是一个既有鲜明个性又有深刻共性的民族共同体,这是一股积蓄了近万年而形成的伟大力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