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新中国成立之初北京市私立小学的接办(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网 张放 参加讨论

五结语
    中共对私立小学的接办,是价值传播系统基础层面的一次有力整合。私立小学历史的结束意味着儿童在接受正规教育之时,已经不存在一套与主流价值观念有所偏差的价值传播系统可供选择,他们从进入学校之日起就开始受新文化的熏陶。由国家主导办学的观念与共产主义教育理论密不可分——在新社会中,学校必须是由“国家及其地方机构设立、维持和管理”,从而能够确保“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共产主义的方针”,“并给学校以物质上的保证”(91)。简言之,统一性是教育质量的首要保证。
    这种统一性的实现,既不是共产主义浪漫叙事中的积极配合与一蹴而就,亦非极权主义范式下国家政权对社会力量的层层紧逼与严密控制,而是在国家政权和社会力量的互动下建构起来的。这种互动,可称作“基于共同话语的协商博弈”。该关系形成的关键在于政权和社会均对这套意识形态新话语表示认同。对于新政权来说,这套话语言说是其获得执政合法性的支撑因素;对于社会力量来说,教育领域的话语表达与自身利益相符合。然而,双方在话语表达上体现出来的默契并不能保证其对具体政策理解的完全一致,甚至还会有所冲突。但由于有共同认可的话语作为基本前提,双方的互动往往以一种“讨价还价”的形式展开,社会力量既不对政权逆来顺受,也不会奋起反抗,他们会围绕共同话语寻找与政权的平衡点。而政权也会根据社会力量的反应,积极调整政策和话语予以应对,以求达成新共识。在双方博弈过程中,政权并不能够始终占据主动,社会力量对主流话语的巧妙使用有时会让政权疲于应付——这种情况尤其出现在政权成立之初。上述互动关系至少可以说明,建政初期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博弈呈现多种样态,任何化约式的概括都会遮蔽其丰富性。
    注释:
    ①近年来,“建国史”研究的部分成果可参见杨奎松:《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美)魏斐德著,梁禾译:《红星照耀上海城(1942~1952):共产党对市政警察的改造》,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1-2),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周杰荣、毕克伟合编:《胜利的困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早期岁月》(Jeremy Brown and Paul G. Pickowicz eds. Dilemmas of Victory: The Early Yea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坎布里奇2007年版;等等。
    ②相关研究可参见陈徒手:《故国人民有所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版;杨凤城:《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崔晓麟:《重塑与思考——1951年前后高校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于风政:《改造——1949~1957年的知识分子》,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等等。
    ③可参见刘颖:《除旧布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对高等教育的接管与改造》,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④《中共中央华北局对平津地下党在接管城市中应做工作的指示》(1948年12月13日),北京市档案馆、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北京市重要文献选编(1948. 12~1949)》,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年版,第3~5页。
    ⑤《中共北平市委关于如何进行接管北平工作的通告》(1948年12月21日),《北京市重要文献选编(1948. 12~1949)》,第15、18、16页。
    ⑥《北平市军管会组织条例》(1949年1月1日),《北京市重要文献选编(1948. 12~1949)》,第58页。
    ⑦《北京市教育概况》(1949年12月),北京教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档案馆编研处编:《北京市教育档案文粹》上,华艺出版社2008年版,第40页。
    ⑧彭真:《恢复与发展生产是城市工作的中心任务》(1949年4月16日),《北京市重要文献选编(1948. 12~1949)》,第392~399页。
    ⑨彭真:《关于进城后的工作与纪律问题的讲话要点》(1949年2月1日),《北京市重要文献选编(1948. 12~1949)》,第121页。
    ⑩卓晴君、李仲汉:《中小学教育史》,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第20页。
    (11)《半年来平市普通教育概况》,《人民日报》,1949年8月26日,第4版。北京和平解放后,仍然延续国民党政府时期的“中心学区”制,即城、郊共分四十八个中心学区,每区设一中心小学,负责全区小学之业务领导。
    (12)《北平市人民政府接管工作总结》(1949年5月1日),《北京市重要文献选编(1948. 12~1949)》,第494页。
    (13)《北京市教育局关于接管市属公立中小学及社教机关工作总结》(1949年5月),《北京市教育档案文粹》上,第4页。
    (14)《小学一年工作总结》(1950年),北京市档案馆存,档号:153-1-691。注:本文所用档案均出自北京市档案馆,下文注释不再一一列举。
    (15)《半年来平市普通教育概况》,《人民日报》,1949年8月26日,第4版。
    (16)《关于北平接管工作中一些问题的报告要点》(1949年4月3日),《北京市重要文献选编(1948. 12~1949)》,第331页。
    (17)(19)《北京市解放一周年来教育工作总结》(1950年),档号:153-1-691。
    (18)《北平市各界代表会议上,彭真同志总结报告摘要》,《人民日报》,1949年8月19日,第1版。
    (20)《整顿扶植私立小学,京教育局举办登记》,《人民日报》,1949年10月6日,第4版。
    (21)《北京市私立学校临时管理办法》(1949年),档号:153-1-902。
    (22)《私立慈友、益众、惠公、贤良、育英小学登记备案材》(1949年),档号:153-1-923。
    (23)《北京市私立学校临时管理办法》,档号:153-1-902。
    (24)《北京市私立中小学校董事会暂行组织纲要》(1949年),档号:153-1-902。
    (25)《关于接办北京市私立中、小学的决定》(1952年),档号:153-1-902。
    (26)《北京市人民政府文教局补助私立学校经费暂行办法》(1950年),档号:153-1-902。
    (27)张廉云:《张自忠故居与自忠小学》,《北京文史资料》第63期。
    (28)《华北区小学教育暂行实施办法》,《人民日报》,1949年6月15日,第2版。
    (29)《北京市二届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聂市长报告市政府本年度工作计划》,《人民日报》,1950年2月26日,第1版。
    (30)《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北京市中小学学生负担及生活状况向中央、华北局的报告》(1952年6月11日),《北京市教育档案文粹》中,第651页。
    (31)《私立春明小学概况及现存困难问题》(1949年12月30日),档号:153-1-974。
    (32)《为博爱小学实在无法进行恳请你科务于本期内接办以免各贫生失学由》(1951年12月24日),档号:45-4-90。
    (33)《为博爱小学实在不能进行务请于本学期终了时设法接办以免贫生失学由》(1952年1月9日),档号:45-4-90。
    (34)《为博爱小学实在难以进行请陈意见悉核示由》(1952年1月18日),档号:45-4-90。
    (35)《决定接办私立博爱小学改为市立第五区顺城街小学分校》(1952年3月8日),档号:45-4-90。
    (36)《为遵批移交先行报告并请速派接受以便及时结束由》(1952年3月19日),档号:45-4-90。
    (3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节录)》(1949年9月29日),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1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