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引文献】 [1]胡乔木:《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人民日报》1951年6月22日。 [2]《为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远大目标而奋斗——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周年》,《人民日报》1953年10月1日。 [3]《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集刊》第l集,科学出版社1954年版;《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集刊》第2集,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 [4]周扬:《在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第四次扩大会议上的发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57年第45期。 [5]《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运用苏联先进成就促进科学研究工作大跃进》,《光明日报)1958年3月6日。 [6]《清除厚古薄今思想贯彻厚今薄古方针》,北京出版社1958年版,第2页。 [7]吕新初:《科学为生产跃进再跃进——记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科学通报》1958年第7期。 [8]翦伯赞:《兴无灭资,发展历史科学》,《人民日报》1958年3月18日。 [9]范文澜:《历史研究必须厚今薄古》,《人民日报》1958年4月28日。 [1O]刘大年:《需要着重研究“五四”运动以后的历史》,《历史研究》1958年第5期。 [11]《大字报集锦》,《历史研究》1958年第9期。 [12]《厚今薄古粉碎资产阶级的伪科学把无产阶级红旗插满社会科学领域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召开插红旗大会》,《人民日报》1958‘年6月4日。 [13]杨遵道:《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历史教研室讨论科学研究工作大跃进的情况》,《历史研究》1958年第8期。 [14]河北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三年级集体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15]中国科学院河北省分院历史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讲授提纲(初稿)》,《历史教学》1959年第l~3期。 [16]南开大学历史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河北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17]国家统计局编:《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国统计出版社1958年版。 [18]国家统计局编:《伟大的十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文化建设成就的统计》,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纪念文集》,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20]苑书义、陈慎同:《党的科学研究方针的胜利—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是怎样编成的?》,《哲学社会科学动态》1958年第11期。 [21]罗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介绍》,《哲学社会科学动态》1958年第l1期。 [22]罗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的一封信》,《哲学社会科学动态》1959年第4期。 [23]李荣朴:《“国史稿”是怎样编写出来的》,《光明日报》1958年12月16日。 [24]李建青:《关于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几个问题》,《历史教学》1959年第3期。 [25]李建青:《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分期的一些观点问题一与胡大泽同志商榷》,《历史教学》1959年第lO期。 [26]程毅:《我对党史和“国史”编写原则的一些意见》,《历史教学》1959年第3期。 [27]胡大泽:《关于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分期问题一与李建青同志商榷》,《历史教学》1959年第7期。 [28]里凡:《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人民日报》1959年2月28日。 [29]高澜:《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读书》1959年第5期。< p=""> [3O]《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人民日报》1956年4月21日。 [31]《及时收集和保存建国史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黄炎培的发言》,《人民日报》1956年6月28日。 [32]《在教学大改革中的——北京师范大学》,《人民日报》1958年7月19日。 [33]《结合实际结合专业四川大学加强基础课》,《人民日报》1959年1月20日。 [34]《中国人民大学的科学研究大跃进运动》,《哲学社会科学动态》1958年第l1期。 [35]陈庆华、袁良义:《解放以来我国历史科学的巨大成就》,《光明日报》1957年8月29日。 [36]翦伯赞:《史料与史学》,北京出版社2011年版,第2页。 [37]《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54页。 (责任编辑:刘晓东)
(责任编辑:admin) |